走向全景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2019-09-10 07:22由小娜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2019年2期
关键词:全景式全景素养

由小娜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要尽可能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需求……不断地自我调节、更新发展。”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非常重要的部分,其教学应当是多元的。在教学中,孤立的机械化的阅读模式应逐渐向着全景式的阅读教学发展,从而在小学阅读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适应学生阅读需求的多样性,注重学生阅读的探究性。因此,我们树立全景式阅读教学的观念,构建全景式的阅读教学内容,倡导全景式的阅读教学方法,实施全景式的阅读教学评价,从而实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基本要求。

我校主动探索并积极践行“小学语文全景式阅读教学”理念,在大语文教育观、大课程观的指导下,吸收借鉴“球型全景技术”的思想,采用全景式阅读方式,有效调动教学活动中的全部信息资源,实现由“教孩子语文”向“用语文教育孩子”的转变,培养“完整”而有素养的新人才。

一、“全景”的教学内容

全景式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突破教学内容的限制,能够站在语文素质教育的高度来扩展教材,有机整合,以建设更为全面、完整和跨界的常规课堂阅读、绘本阅读、群文阅读和整本书共读等大阅读课程为核心,为学生创设更加广阔的阅读环境,力求将内容特性与文化性相统一,让学生体验多种形式的阅读。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在明确了各单元和各课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熟悉了现有的单篇课文内容前后的知识联系后,基于学生的学情,关注教材以外的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教学资源,进行教学文本的全景式的综合补充拓展,有效地开发阅读资源,拓宽学生的知识面,给学生一个“大语文”的全景氛围,并且通过设计一些具有价值的议题,把学生的思维引向纵深,让学生在多种文本的阅读中进行思辨,借此与其他拓展的阅读内容、与自己的生活世界建立联系,完成对文化的理解与传承。如此,全景式的文本内容就能成为发展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有效载体。

比如在教学《去年的树》之后,可以为学生补充新美南吉的其他作品,如《白蝴蝶》 《小狐狸买手套》等,让学生渐渐喜欢上这位作家的作品。再如教完《我是什么》 《植物妈妈有办法》等相关课文之后,引导学生接触更多的关于科普的书籍,比如《十万个为什么》等。教学《女娲补天》 《夸父追日》这一神话主题单元后,给学生及时补充课外的阅读材料《中国神话故事》。教学《海伦·凯勒》后,可以推荐学生阅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教学了《武松打虎》,可以引导学生走进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全景式的教学内容,就是把小的课文置身于整个作品的大背景中,这样的同步拓展阅读不仅有利于学生对作品内容的理解,更有助于深化文本内涵。学生的阅读向课后、课外逐步延伸,不断地扩大了他们学习语文的视野,使他们形成较强的阅读能力,而且在更为深厚的全面的阅读空间中阅读,提高并达到了语文核心素养的目标。

二、“全景”的教学方式

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但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可见,学生的阅读是从文学作品中提取信息的独立的思考活动,是用自己已知的各种经验与作品中作者所反映的经验图式进行的同构。因此,全景式阅读教学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要从“主导型”转变为“引导型”,形成有利于教学的民主、和谐、平等的全景阅读氛围。在课堂中,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进行多元化阅读,习得各种语文知识,提升语文能力,并形成一定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引导并激发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把阅读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有充足的空间和时间在阅读中提出自己的疑惑,并且在这样自我阅读构建的基础上,学习多样化的阅读方式,加强对阅读方式方法的领悟。比如以读为载体的全景式阅读教学的方式方法有比较阅读、层进阅读、美点赏读、疑点细读、难点析读、精点研读,为学生的终身阅读与发展奠定基础。以读写结合为载体的全景式阅读教学的策略表达有以点带面、抓住细节、转换表达、提綱挈领、展开想象、启发质疑、无声慢读等,最大限度地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迁移能力和阅读创造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不断地让这种全景的阅读方式延伸至学生的阅读生活中。

如在教学《植物妈妈有办法》一文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首先根据课文内容,创设参观植物园的有趣情境,从而激发出学生对阅读的期待和积极性,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他们了解课文中提到的三种植物传播的方法和不同的途径,让学生在积极的氛围中自然地接受知识并进行文本理解,同时提高了课堂阅读的效率。在接下来的阅读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读、看、想等,并且鼓励学生积极探究,独立思考,敢于发表自己的感受,这样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他们的学习能动性得到有效发挥。阅读的最后环节,教师让学生进行自主的实践活动,到大自然中去感受那些真实的植物,逐步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

三、“全景”的教学评价

阅读教学是富有启发性和情境性的,所以,教师的评价不能仅仅局限于阅读文本的知识层面,也不能只针对学生的阅读表现作出片面的评价。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是阅读评价的目标。在教学实践中,为了有效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教师可采用全景式的阅读评价,将阅读目标落到实处,全面检测学生的阅读过程。

教师可以运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传统的教学评价大多注重以量化的方式进行,在评价学生读书质量的时候,往往表现得过于单一和表面,缺少对学生阅读过程的评价和个体发展中的评价。而全景式阅读教学评价可以推进评价方式多样化,有师生互评,生生互评,组间评议。借鉴PISA测量法,实施阅读测评,科学建构《新课程小学生阅读素养评价内容框架》《小学生阅读素养评价标准》。进行全景式作业评价,可以设计自主型作业,为学生提供选择发展的机会;可以设计调研型作业,为学生提供实践体验的机会;可以设计表演型作业,为学生提供审美创造的机会。

教师需要重视对学生阅读过程的评价,而对于阅读综合能力的测试,其中教师关注的重点为学生在课外的阅读过程中能否运用在课堂上吸收到的各种方法。在利用专项的测评对学生阅读能力进行检视的过程中,课外丰富的阅读积累、表达读书的体会以及广泛的课外阅读量等都是测评检视的重点。例如,“读书交流会”“中华诗词大会”“300字团”“小小演说家”“沈小七彩戏剧展”等特色活动,让学生在阅读后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同时使学生的阅读动力大大增强。“阅读储蓄卡”能够让学生记录下阅读的足迹,留下思考后的内容。“我的原创绘本”和“思维引导图”等方式多样的对阅读的评价,使得学生对阅读的兴趣不是停留在表面,而是逐渐摆脱普通的大众化的阅读,朝着更加精深的专业的阅读方向发展。

依托于评价的全景式测评,让良好的阅读理念在学生中形成,阅读过程也变成学生生活中非常有趣味的一种体验。此外,还能深度发掘学生对阅读的潜能,对学生提升阅读素养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对阅读的不同评判的途径可以让学生对自身的阅读成果进行检视,检视中的不足可以进行不断反省,检视中的优点可以继续发扬,二者相互作用共同推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与此同时,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为学生养成终身阅读的习惯打下基础。<E:\刘可可\小语园地\2019园地1期\尾标1.tif>

(作者单位:山东威海市高新区沈阳路小学)

责任编辑 宋园弟

猜你喜欢
全景式全景素养
峨眉武术全景式教学模型及智能实施
全景摄像机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Excerpt from Three Days to See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全景视频的拍摄硬件
追本溯源提升素养
On the Application of Full Spectrum Teaching Method in Office Oral English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全媒体时代对“全能记者”的塑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