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读” “越读” “悦读”

2019-09-10 07:22祝宝玉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2019年10期
关键词:课外读书文章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阅读教学也是如此。在本栏目中,祝宝玉老师从“约读、越读、悦读”三个层次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阅读,从而让学生喜爱阅读。郑娟娟老师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阐述了自己在阅读教学方面的具体做法。孙汝老师则以“烹调”语文的方式,为学生调制出了浓浓的语文味,让学生获得营养。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基于此,我在阅读教学实践中设定了“约读”“越读”“悦读”三个层次,分别对应课标中提出的“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好读书,读好书”。

一、“约读”,一种有效引导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采取恰当的引导,对于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将大有裨益。如何引导学生对阅读产生兴趣?我在教学中采用了“约读”的方式。

“读书有约”是我布置的一项家庭作业,规则中设定家长与学生每晚共同朗读一篇文章,然后由家长写一张“朗读证明”,于次日交给我,转换为相应积分,存在学期积分银行。为扩大阅读范围,规定朗读课内文章加一分,而朗读课外文章则可加两分。这样,以积分为动力,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同时家长配合监督,增强了阅读的有效性。

“我和老师有约”是另一项阅读作业,这个“约定”就是我与每个学生在开学之初设定的在一定时间内的读书量,根据学情,数量不等。如有的学生阅读能力强,在一个月内可设定读两本书,而有的学生基础较差,可两个月读一本书。总之,因个体差异而设定。在学生阅读一本书时,我就与他们进行谈话交流,指导学生如何有效阅读,如何理解文本,逐步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对于“考核”合格的给予相应积分。学生因与老师有约定,所以在心里有了鞭策力,不会因时间长久而产生懈怠心理。

“我与阅读之星有约”是“约读”的最后一个环节,即每月末评出本月的“阅读之星”,颁发证书,加十个积分。这样,让学生获得荣誉感,对于学生的鼓励是不言而喻的。因而,树立榜样,在班级内形成良好的读书氛围,让其他学生(尤其是阅读能力差的学生)在其中从众、依从,从而带动整体阅读。

二、“越读”,一种有效拓展

循序渐进与适度超前相结合的原则,是指教学要按照教学内容的内在逻辑顺序和学生身心发展的顺序,有次序有步骤地进行,并且尽可能快速地促进学生身心不断由低水平向高水平发展。在阅读教学中,我基于这一原则,促使学生在阅读中逐渐“跨越”。

第一步是从课内向课外的跨越。霍懋征老师曾在一个学期内教授学生95篇文章,可以想象,其中绝大多数是课外文章,因为课本容量是有限的。当然,从课内向课外的跨越也是讲究一定原则的,那就是“内外互促”,如在教授了《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统编本三上)之后,我会推荐学生阅读《伊索寓言》这本书,加深学生对寓言这一文体的认知。

第二步是难度上的跨越。这是从课内向课外跨越的一种延伸,是从低水平向高水平发展的过程。如统编本三年级上册编排了《听听,秋的声音》(现代诗)、《古诗三首》(古体诗)、《花的学校》(散文诗)、《司马光》(小古文),这些课文的出现,相比较人教版的版本,难度均相应地提高了。我在教学总结阶段,便将这四篇文章拿来進行对比,让学生对各种文体有初步的了解。在教学的过程中,我推荐了《新月集》《小学生小古文100篇》《唐诗三百首》《小学现代诗大全100首》等书籍,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实现理解难度的跨越。

第三步是语言文字应用上的跨越。三年级的学生开始学习作,这相对于二年级的看图写话,是质的提升,把所见、所闻、所想以及阅读体验付诸文字,这便是一种语言应用。因此,我强调阅读笔记的书写,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规范书写,积累词句,借鉴技巧,体验情感,这样非常有利于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把握。

三、“悦读”,一种情感体验

“带着快乐的心情去读书”是我历来所主张的,阅读对于一个人来说如果不能带来快乐,那么无异于一场谋杀。而这其中的关键,便是兴趣的培养和习惯的养成。基于“约读”和“越读”两个阶段,学生已初步感知到阅读带来的喜悦。

当然,提倡“悦读”,仅仅讲快乐是不够的,深层次地说“悦读”是一种美好的情感体验。有学者指出:“悦读”这个说法,反映了大家对读书的一种美好愿望,更多是对少年儿童和普通读者而言的。我非常认同这一观点。

去年秋季开学,我拿到统编本三年级上册教材后通览了一遍,发现教材的设计更为准确地指向深层次的阅读目标。如编排了《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父亲、树林和鸟》等文章,以及下册编排的《燕子》《荷花》等文章,这些文章都出自名家之手,散文韵味十足,优美生动。在教学中,我有意带领学生走进编者所设计的静美环境里,让他们通过感知文字而获得喜悦的感受。

“把读书看成一种人生的需求,而不是一个具体的目的”是我主张的第二个观点。现在大家都在提倡“终生学习”,其实这也就是指的“终生阅读”。在学生阶段,阅读带有一定的功利性,但这与它的生命需求性并不矛盾。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站在一个高度,那就是把阅读习惯嵌入到学生的生命历程之中。正如葛剑雄教授所言:“‘悦读’要从自己的需求、乐趣出发,从那些对人有启迪且符合个体目标的书入手,有选择地去读。这是重要的,也是幸福的。”

阅读教学,必须从课内走向课外,不断扩展学生的阅读视野。阅读教学不应该刻意地深度解读文本,而应该重点引导学生学习作者的行文技巧,感悟词语的色彩,努力使学生与作者在心灵上产生共振。同时,教师要在阅读方法、阅读目的、阅读感知等方面积极引导,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为学生奠定终生发展的阅读基础。

(作者单位:安徽阜阳市颍上县慎城镇第二小学)

责任编辑 宋园弟

猜你喜欢
课外读书文章
小满课外班
我的“课外老师”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本期文章英文摘要
我们一起读书吧
读书为了什么
小排经“点化”大文章
取经之路
A Truly Outstanding Article一篇真正出类拔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