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知爱教育” 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

2019-09-10 07:22吴晓峰
辽宁教育·管理版 2019年10期
关键词:学校课堂教育

吴晓峰

爱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基于这种认识,大连市第六十六中学把“知爱教育”作为学校特色发展的方向,通过“知爱教育”牵动学校各项工作和谐开展。经过不断探索和实践,学校的教育教学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一、兼顾多个层面,积淀“知爱教育”特色

何谓“知爱教育”?“知爱”一词,出自于《宋书·谢灵运传》:“灵运少好学,博览群书,文章之美,江左莫逮。从叔琨特知爱之。”“知爱”的本义是有赏识的爱,引申为智慧的爱。进一步引申为:了解什么是爱(知爱),怎么爱(智爱),达到什么成果(让受教育者传递爱),其核心是智慧的爱。“知”有以下几层含义:认识,知道,懂得;赏识;同“智”,智慧。“爱”即爱生命、爱家庭、爱学习、爱祖国、爱自然。

(一)学校层面

校长严于律己,为教师做出表率,发挥学习型和谐集体的模范引领作用。多年来,我校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注重情感管理,给规章制度“加温”,用尊重和爱铺垫教育管理的底色,努力创建公正、公平、公开和友爱、和谐、人文的管理机制。校长以教师和学生发展为中心,关注教师的精神需求、个性发展和自我价值的实现;要求自己不但要有爱,还要会爱,不能好心办坏事,要能及时倾聽教师的想法,了解教师的需要、愿望和要求,想教师之所想,急教师之所急。教师遇到困难,找到领导时,领导一定要“有招”“有道”,能妥善解决和化解问题。

在与教师相处的过程中,校领导们要求自己要多一些宽容,少一点挑剔;多一些理解,少一点责备;多一些鼓励,少一点批评,和教师说话要入心入耳,尊重教师劳动中的付出,及时对教师的付出给与肯定;关爱教师的身心健康,努力减轻教师的职业倦怠,给教师反思调整的机会。因为校领导能及时准确地把握教师的思想方向,进而服从和顺应教师的要求,因势利导,所以我校的教师没有怨气,心里感觉很舒服。

(二)教师层面

学校着力打造仁爱之师,以带动“知爱教育”的深入开展。心理学研究表明,爱的需要是人的需要结构体系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少年儿童来说,期望得到成人的爱,既是他们本能的要求,也是他们个性健康发展所必需的重要环境因素。而教师的爱较之其他人的爱,具有更大的社会价值。从马斯洛的需求层级理论可以得知,学生的精神唤醒更需要教师的大爱情怀。我校倡导的“仁爱之师”,就是用爱的眼光去欣赏学生,关爱学生,寻找学生的闪光点,引导学生积极向上,让生命因“知爱”而精彩。

实践证明,学生从自己所感受到的关心、爱护中,学会了如何以积极的情感去对待别人,和谐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从而形成关心他人、对人友爱、助人为乐、团结互助等优良的个性品质,从而自尊、自爱、自信、自强。培养博爱的教师是师德建设的重要工作,我校通过开展“远学古代先贤、当代典范,近学本校身边榜样”、师德建设主题论坛、心理健康讲座等形式来提高教师教书育人的使命感及幸福感。把爱学生作为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引导教师重视爱的熏陶,用人格魅力和专业素质建立师生交流的情感纽带。创造爱的环境,促进学生珍爱自我,认识自我,完善自我。

在“知爱教育”的引领下,我校切实强化教师师德意识、质量意识,加强对教学全过程的指导、落实、检查、反馈,做到计划、过程与结果并重,常规工作管理做到“人有我细”。从小事抓起,从一点一滴抓起。“学校无小事,事事有人问,桩桩有人管。”细化过程管理,向过程管理要质量,坚持规范办学“六不准三禁止”,坚持《教学常规百分考核制度》等,将人文管理与制度约束有机结合,情治、法治、德治相结合,增强教师的执行力,保证教师工作的主动性与规范性,把教学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另外,学校在“知爱教育”的探索和实践中,还兼顾学生、家长、社区等多个层面,力求让“知爱教育”形成有牵动力的、立体的、协同的育人合力。

二、抓实校本研训,润泽“知爱”教师

只有兴师才能兴教。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学校走上内涵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之路的关键。培养一支有爱会爱的教师队伍,是践行知爱教育的可靠保证。

(一)注重教育科研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教育科研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为此,我校积极引导教师参与教育科研,发挥教育科研在培养“知爱”教师过程中的引领作用。学校实施课题牵动策略,以省级课题“城郊中学‘知爱教育’实践研究”为统领,通过“课题牵动—行为落实—跟进指导—思考细化”等操作流程,把“知爱教育”融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当中。课题牵动策略,旨在引导教师把课堂教学与教育科研有机结合,用教育科研的理论指导课堂教育实践,尊重规律,亲近规律,在课堂中找寻规律,应用规律,重建教学价值观体系,科学审视和研究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然后付诸行动,使其回归教育本真。

与此同时,教研组互助交流活动、校本论坛、骨干示范引领活动、点击课、研讨课、同课异构“三课并行”的观课研讨活动、青年教师贴身服务与影子计划;市区培训交流、西部联盟同课异构、第三责任区观摩研讨交流活动、集体备课、听课、研讨、论坛交流等,这些常规研训工作也经常性开展,我校要求教师不能因循守旧,要常做常新,每次都有新的发现和新的提高。

(二)加强青年教师培养

针对青年教师比重大的实际情况,我校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坚持青年教师思想成长与业务成长“双线并行”的培养策略。发挥好学校集体的牵动力量,有计划、分层次地做好青年教师培养的科学规划和指导。学校采取诸如“每日目标牵动,及时反馈;师徒携手共进,同伴感召;分层按需施训,创新形式;实践反思调整,做中提升”等措施,带动青年教师成长。

学校还大力引导教师自觉苦练“内功”,引导教师在读书中补足精神之“钙”。我校的教育论坛,几乎每一名青年教师都当过主讲。我校还坚持青年教师“菜单服务”制度,满足青年教师的个性化发展需求。针对青年教师的个性问题,学校组织骨干教师或专长教师解答,对共性问题,则采取讲座、沙龙等形式。我校敢于给青年教师“压担子”,让他们在磨砺中快速成长,并创造机会让青年教师和骨干教师到外省市参加学习培训及课堂教学大赛,在本校教师中形成“鲇鱼效应”,形成“比学赶帮超”的进取氛围。

(三)开展教师培训

学校注重培育教师的“反思”意识,引导教师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与行为,不断自我调整、自我建构,从而获得持续不断的专业成长。学校开展“反思型”校本培训,通过一系列教师培训活动促进教师自觉反思,提高每一名教师胜任教学甚至创新教学的能力,包括有关教育理论、所教学科的知识与运用、学校与班级管理、与学生的交往、对学生的评价、校本课程开发、教学新技术的运用,等等。

学校采取的策略主要有:

1.典型引路

我们让教师通过研究专家型教师的教学经验和成长过程,了解专家型教师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表现出的审慎的态度、品格和习惯。促使教师反思成长过程,自觉地把同类经验与专家型教师的经验联系起来。

2.自我检讨

我们引导教师对已有行为和习惯进行重新审视和考察,筛选并保持好的行为习惯,淘汰和改造坏的行为习惯;认真检讨自己的言行——在教学过程中是否表现了适当的谦恭、足够的勇气、公正的品质、豁达的胸怀、丰富的情愫以及敏锐的判断力和丰富的想象力,是否有耐心、自知之明、親切感和幽默感等等。

3.学习理论

只有将实践中反映出来的问题上升到理论层面加以剖析,我们才能探寻到根源,使主体的合理性水平得到提升和拓展。所以,我校引导教师学习教育教学基本理论,促进教师自觉反思。

4.实践探索

学校积极鼓励教师开展实践探索,促进教师反思。在反思和研究中,我们引导教师抓住课堂教学中的真实问题,向内心追问,向理论讨教。学习、积累和发现已经成了我校教师新的职业生活习惯,形成了勤于思考、敢于言说、勇于突破的教师文化。

“如何开好家长会”,是我校教师培训的一项特殊内容。城郊中学受城乡二元环境影响,外来务工家长居多。如何与家长很好地沟通感情、讨论学生的教育问题是我校“如何开好家长会”的主要内容。为此,学校专门举办了“沟通的艺术”“将心比心看家长”“说话的艺术”等讲座,让有经验的班主任提前召开家长会,让其他班主任观摩。学校要求,家长会上班主任不能“一言堂”,主讲时间不能超过15分钟。要适时交出话语权,把大部分时间交给家长,让家长提出建议、意见和困惑;交给学生,让每个学生都有表演表现的机会,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现给家长。

我校还开展家长“一日班主任”活动,让家长切身感受班主任一天的工作。我们精心设计“一日班主任”活动,原班主任要提前培训“代班主任”,讲清楚“什么时间干什么”的流程和“怎么干”的方法。一天“代班主任”下来,家长都深刻体会到班主任的不容易,增加了对教师的理解,为日后的支持打下基础。

我校“家长开放日”,除了对在校的学生家长开放,也着眼于“中小学衔接”,在一定的时间里向对口的小学六年级家长开放。家长来校可以全方位地考察,学校也把包含照片、从教经历、对教育的感悟等内容的教师简介展板挂在校内醒目处,让家长提前了解学校、班级、教师、学生的风貌。

三、培育爱心课堂,滋养“知爱”学生

“知爱教育”下的高效课堂一定是富有特色的课堂,是适合学生个性、最能发展学生潜能、激发学生兴趣、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课堂,是尊重学生、依靠学生、发展学生,挖掘学生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主体的课堂。我校以“打造高效和谐的优质课堂”为研究课题,带领全体教师积极开展课前展示、有效提问、小组合作学习、有效作业布置等专题的研究和实践。

(一)多样化的课前展示

“课前展示”活动是学生学习交流知识、展示自我的独特平台。我校的课前展示活动在“知爱教育”的引领下,正向常态化、多样化、特色化方向发展。师生不断探索课前展示的内容和形式,“名人名言赏析”“我的名言”“小故事中的大道理”、课本剧表演、英语配音、拼图游戏、快板、诗词吟诵、红歌演唱等,形式和内容不断推陈出新。

课前展示活动提升了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学生在准备课前展示的过程中,要搜寻相关的资料和材料并进行加工和整合,再将所有的材料与自己展示的目标有机结合,最终将展演内容完美呈现。课前展示活动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为了更好地在平台上展现实力,学生积极组织语言,反复锤炼、表达能力在此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得到提升。

课前展示活动调节了课堂气氛,实现师生互动。课前展示活动从内容到形式都给学生预留了很大的自主空间,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擅长的内容和喜欢的形式来设计课前展示,此举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在参与和观看课堂展示时,内心愉悦,思维活跃,进而自然地将这种情绪带到课堂学习中去,课堂气氛活跃,学生与教师的配合度悄然提高,形成了良好的师生互动情态。对每个学生展示的作品,教师和学生都适时点评,积极鼓励,增强了展示同学的自信心。

(二)优化的课堂提问

优化课堂提问,是为学生架设从已知通向未知的阶梯。好的课堂提问不但能巩固知识,及时反馈教学信息,而且能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启迪学生思维,发展学生的心智技能和口头表达能力,促进学生的认知结构进一步深化。

我校课堂提问遵循的原则是,教师一要读透教材,明确提问目的,用问题指引学生学习的方向。二要兼顾全体,对于不同层次的提问对象,要按照“最近发展区”原则,问题要紧扣学生的知识水平和个性差异,合理调配问题的坡度,依此提出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问题。三要把握时机,讲究疏密效果,提问的频率要适度,不宜过缓,不可过密。问题要简明扼要,不转弯抹角,要通俗易懂,便于记忆。四要尊重信任,营造和谐氛围,提问要以尊重学生为前提。教师要以“朋友和共同学习者”的身份与学生相处,创设一个融洽、和睦、协调的课堂问题情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

在此基础上,我们优化问题的设计。

1.设计趣味性问题

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思维的关键所在。因此,教师設计问题要新颖独特,提问要注意变换角度,具有新鲜感,以引起学生深思、多思的兴趣。

2.设计启发性问题

启发性是课堂提问的灵魂。因此,教师设计的问题要能够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去探索、去发现。要把教材知识点本身的矛盾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之间的矛盾当作提问设计的突破口,让学生不但了解“是什么”,而且能发现“为什么”。

3.设计层次清晰又具整体性的问题

遇到难度较大的问题时,教师应当降低思维的难度,铺设阶梯,逐步深入,围绕某“总问题”设计一些“子问题”作铺垫。遵循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浅到深、层层递进、有层次、有节奏、前后衔接、相互呼应和逐步深化的原则,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围绕“总问题”,逐步深入地开展探究活动。

4.设计深而小的问题

教师应适时从小问题研究入手,并进行拓展性的“问题”设计,在师生互动中,让学生取得“小中见大,揭示规律”的教育效果,促进其思维的拓展。

5.设计开放性问题

开放性问题是促使学生形成良好认识结构的推动力,也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措施,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促进学生动脑思考,检索已有知识,为学生自主探索问题,实现“再创造”做准备。与此同时,我们强化提问的延伸效果,合理运用“等待”艺术,重视提问的引导技巧,用积极的评价促进提问的效果。

(三)高效的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学习是我校提高课堂效益的一个切入点。我校“十三五”的市级研究课题确定为“基于基本课型初中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研究”。所谓“基本课型”,是在根据教学任务而划分出来的课堂教学类型的基础上加以筛选,进而归纳出的主要课型;“小组合作学习”以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以小组成员合作性学习活动为载体,充分发挥学生互助、互惠的品质,尊重差异,促进学生动态且有效的学习,以期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

本课题是我校在多年“基本课型教学操作设计”研究的基础上,在学科基本课型的框架下,进行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具体方式和方法的研究,是“基本课型教学操作设计”研究的进一步深化、细化和升华,旨在形成具有本校个性的实践经验,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研究的针对性,提升小组合作学习的整体水平。我们采取了以下策略。

1.科学分组,明确分工

我们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按照不同的层次搭配划分学习小组,这样就能更好更合理地利用学习资源,充分发挥每一名学生的作用。合格的小组合作学习必须包括: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配合与信任;共同任务中的分工和个人责任;对成员完成任务的加工等要素。每一次小组合作学习,教师都会根据学习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最合理的分工,保证学生充分发挥个体优势。

2.及时评价,调整鼓励

我校建立多元的评价机制,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耐心发现学生特长、真心发掘学生潜能、及时给予学生个性化评价,使学生在适合自己的领域充分发展。课堂上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和回答问题的学生水平,我校制定了不同的加分规则,难题加分多,不同难度的问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来解决,让每个学生都有体验成功的机会,享受成功的喜悦,感受教师的关注。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在乎个人的得分,更在乎小组集体的荣誉。

(四)精选的课后作业

1.有的放矢,及时反馈

对于课后作业,我们做到有的放矢,及时反馈。在课堂练习或课后作业设计中坚持做到精选精练,把握难度,适时、适量、适度地安排练习时间。学校还提倡教师布置“分层作业”,允许学生根据自身的要求,选择难易不同的作业,给优生设置提升的坡度,使学生在获得成功喜悦的同时,增强学习的信心,切实提高训练的有效性,让学生在“减负”中受益。

2.推行分层年级阶梯制

学校根据学生的成长特点,推出分层年级阶梯制的教育模式:初一年级:激兴趣,养习惯,重衔接,夯基础;初二年级:树信心,控分化,向全体,提效益;初三年级:明目标,强信心,抓两率,保品质。我们认为,教师要有对学生负责任的爱,听之任之不是爱,要让学生知道,学习就要有学习的模样,该严格就要严格。学校不许任何学生在上课时间离开课堂,教师默许也不行。我们还特别注重抓细节带大局,仅仅一个规范写字的“小事”,我校就指派副校长亲自负责,目的是培养学生认真的做事态度和持之以恒的精神。

3.坚持五级评价机制

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我校全面落实德育要求,开展校园“争兵晋级”评价活动,从学习、纪律、卫生、礼仪、常规等多个方面进行多元评价,班级后面增加“争兵晋级点将台”学生评价展板。

学校坚持五级评价:每课一评、每日一评、每周一评、每月一评、学期一评。每课一评,及时记录学生在每节课上的表现;每日一评,利用当天的小反思课,及时对学生当天的各方面表现进行评价,同时对当天的得分进行汇总;每周一评,利用每周的大反思课,进行小组反思及得分汇总,同时评出本周的冠亚季军小组,在胸牌及展板上粘贴相应的军衔标志;每月一评,每个月各班的优秀军衔获得者还可以在学校走廊的大展板上一展风采。科学客观的评价机制能让学生不断修正自身行为,提升内在修养。

四、丰富教育内容,营造“知爱”的情境

(一)爱国主义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

爱的教育需要引导学习者进入行动情境。为此,我校注重搭建活动平台,开展多元教育活动。以行育情,以情导行。我们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进行爱国教育和理想教育。学校利用开学典礼、毕业典礼、每周的升旗仪式等机会,让学生牢记历史,认清现实,放眼未来,畅谈理想,把爱国教育和理想教育常规化。

学校还开展垃圾分类、环保小卫士等活动,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之心,引导学生树立尊重自然、順应自然、保护自然的发展理念,养成勤俭节约、低碳环保、自觉劳动的生活习惯,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利用春节、端午节、中秋节、国庆节等重要节庆日传播中华优秀文化,让学生在活动中感悟、体验和接受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增强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二)传统文化教育

学校开展“一读、一讲、一赛”活动。“一读”,即经典名著阅读,我们举办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关的经典诵读、经典图书推荐,引导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把践行道德文化与在校学习结合起来;“一讲”,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讲座,引导学生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提升民族文化素养;“一赛”,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竞赛,学校开展征文比赛、主题演讲比赛,重点包括汉字听写、古典诗词接龙、成语知识、国学基础知识等竞赛,让学生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精神内涵,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在这些活动中,学生受到熏陶,构建自己的理想与信念,让自己从“小我”中走出来,认识到自己的命运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是紧密相连的,增强爱国主义情感,从小就立下“鸿鹄壮志”。

(三)艺术教育

培养健康的才艺和生活情趣是培养“知爱”品德的重要路径。大型校园集体舞是我校的招牌项目。遵循“以舞励志,以舞养德”的宗旨,我校把校园集体舞作为学校的校本必修课,我校的《田野畅想》等经典团体舞蹈磅礴大气,大大提升了学校的知名度。校园集体舞成为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舞蹈的旋律带给学生的是自信,培养的是团结合作、吃苦耐劳、克服困难的精神。

(四)科技教育

我校以科技教育校本课程为龙头,大力加强校本课程和学生社团的建设工作。2016年,我校建设了“九三润育学堂”。以专家讲座、现场指导、实地考察、亲身体验等多角度、全方位的教学形式,让学生们感受科技的智慧和奥秘,让更多的学生爱上科学、爱上思考、爱上创新。

2018年,“育德植物工厂”即无土栽培社团成立。学校开设了无土栽培校本课,学生分小组管理,由外聘专家和学校老师共同授课,协助他们管理和栽培植物。一排排稚嫩翠绿的植物安然落户于一楼展厅,植物让展厅有了春的气息,变得鲜活起来。无土栽培采用无机物做基质,通过滴灌营养液的方式孕育,由手机软件智能监测湿度、温度、营养等条件,学生们在家就可以管理植物,方便快捷。学生们从中感受劳动的快乐,体悟生命成长的责任和过程。

科技文化节是让学生放飞自我、展示自我、爱上科学的教育契机。在丰富的校园科技活动中,机器人、孔明锁、华容道、无线电测向等项目的比拼,激发了学生十足的战斗力;科幻画制作、科技小发明等内容的展示,让他们的奇思妙想和创新意识在比学赶超中更好地发展。

(责任编辑:李晶)

猜你喜欢
学校课堂教育
欢乐的课堂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学校推介
写字大课堂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
教育教学
一条鱼游进了课堂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