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多媒体助力古诗文教学

2019-09-10 07:22曹伦清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2019年12期
关键词:古诗文音乐教师

曹伦清

古诗文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它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随着统编本教材的推行使用,我们发现教材中的古诗文篇目有了明显的增加。如何有效地进行古诗文教学,发挥古诗文“润物细无声”的作用,笔者进行了深入的思考。

随着时代的进步,电子产品在社会中得到普及,人们似乎沉浸在网络中无法自拔,而对古诗文等传统文化渐渐疏远,电子产品带来的人机互动模式,深深吸引了学生。如果能将多媒体化的学习方式融入古诗文教学中,这既是对时代发展的适应,又可以探索出一条古诗文教学的新途径。因此,在平时的古诗文教学中,我尝试利用网络媒体助力古诗文教学,受到了学生的喜爱,取得了一些成绩。

一、课前预习,用网络了解古诗文

每篇古诗文都是一个宝藏,它是在特定历史背景下,作者对人、事、景、物、情、理认知的外显抒发。要想对一首诗文有透彻的了解,就需要对它的历史背景、诗人经历、文化内涵等进行探究,这样才会轻松理解诗文。而这些内容不可能在课堂上一一呈现,所以就需要学生在课前预习时尽可能解决它们。

但是,如果让学生对每一首诗文都全方面了解,不但搜索资料费时费事,还容易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之前做好功课,对所要进行教学的古诗文有全面的了解,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古诗文预习作业的布置。

1.写人和叙事的古诗文,教师可以安排学生了解主人公的人生经历,特别是写诗文时的遭遇,了解诗文中事情的前因后果。例如,在教学卢纶的《塞下曲·其二》时,很多学生对李广并不是很了解,而网络上关于李广将军的事迹有很多,教师可以让学生课前上网进行搜索。当学生对李广将军有了比较立体的了解后,再让他们来学习《塞下曲·其二》时,对李广的英勇神武就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在教学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之前,教师可以让学生上网搜索“安史之乱”这一历史事件,了解杜甫生活的年代背景,再读到“涕泪满衣裳”“喜欲狂”时,对诗人的心情就能有深切体会,对诗人回归故里的急切之情就能感同身受了。

2.写景和状物的古诗文,教师可以布置学生了解作者写这首诗时的境况。在学习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其一》时,学生通过上网搜索,知道韩愈因平叛有功,官升吏部侍郎,此时心情很好,约张十八员外踏春,而张十八员外不肯,韩愈就写了这首诗描写早春景色之美,希望能触发张十八员外的游兴,之后学生再读这首诗时,感觉自然就不一样了。状物的古诗文,一般都会寄寓作者的深意,如果不了解这些,那古诗文的学习只是浮于表面。在教学于谦的《石灰吟》时,教师安排学生了解于谦的人品和石灰的冶炼过程,这样学生会更容易体会到诗人处处以石灰自喻,透露着诗人的凛然正气和豪迈情怀。

3.写情和说理的古诗文,可以布置学生了解古诗文蕴含的感情和哲理。诗人李白在《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将离别之情融于景、言于外。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上网了解创作背景,了解李白和孟浩然的友情,从而加深对诗文的理解。《题西林壁》是苏轼写的一首哲理诗,语浅言深,告诉人们:由于眼界不同,认识事物的角度和深度也不同。如果学生在课前了解了大家对这首诗的点评,那课堂上再理解这首诗蕴含的哲理就容易多了。

学在课前,学生在课前通过网络搜索完成老师安排的自学任务,这不但为课堂交流做了准备,还锻炼了自身的自学能力。

二、课堂教学,用网络媒体畅谈古诗文

承接课前预习成果,课堂上有必要让学生汇报一下自己的预习情况,可以先在小组内进行交流,然后利用自己制作的课件、视频等进行介绍。一般经过组内交流和班级展示,大部分学生对古诗文的大意和写作背景都有了大概了解,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就可以将大部分精力放到朗读和拓展练习上。

古诗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最能彰显中国独有的文化魅力,饱含的意境之美和境界之深是不可言传的。教学中要注重让学生感受古诗文中的音韵之美、汉语之美,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诵读,但平时的诵读就是让学生机械记忆,反复诵读,不少学生对此觉得厌烦,影响了古诗文的学习效率。在信息化发展迅猛的时代,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媒体来激发学生诵读古诗文的兴趣。

1.用图片激发想象。古诗文中描写的景物,有不少是学生未曾见过的,让他们凭空想象也不现实。通过网络,教师可以搜集到相关图片,利用这些图片,可以给学生提供直接的感官认识,这样学生对古诗文中描写的景物会有一个初步的感知。在教学《石灰吟》时,学生对石灰这一事物不了解,教师可以通过图片展示其从深山开凿、煅烧的过程,让学生认识石灰形成过程的不易,进而还可以了解它在生活中的应用。

2.用音乐烘托意境。音乐和诗文一直是共生的,《礼记·乐记》云:“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三者本于心,然后乐器从之。”在学生学习古诗文时,恰当的背景音乐在学生耳畔响起,在音乐渲染下,古诗文从学生心田流泻出来。当然,在音乐的选择上,需要教师选择与古诗文内容或情感一致的音乐,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向音乐教师请教,请他们推荐相关音乐。发达的网络也让音乐的选择成为一件如探囊取物般的易事。在诵读《敕勒歌》时,我们如果选择一首以马头琴为主音的乐曲,我想在音乐的烘托下,学生会更容易感受到西北草原的苍茫。

3.用视频帮助理解。在古诗文教学中,教师还可以根据古诗文内容,运用直观形象的视频来展示所描写的画面,引导学生在欣赏视频的同时展开想象。因为视频能更形象直观地再现古诗文描写的内容,对学生理解古诗文有很大帮助。在教学《望天门山》一文时,引导学生欣赏视频短片,让学生看到这样的画面:天门山在楚江两岸对峙,涛涛江水如怒龙般穿过天门山,因为水流湍急,江水流经天门山的狭窄通道时,在此激荡回旋,形成了波涛汹涌的壮观景象。而此时,一叶扁舟正从水天相接处悠然驶来,背后的红日显得格外耀眼。相信学生对“中断”“至此回”“相对出”等词语的理解,一定会更深刻。

三、课后练习,用录播视频玩转古诗文

古诗文课堂教学的结束并不意味着对这篇古诗文学习的停止,而平时教师在布置古诗文学习的课后任务时,经常让学生去背诵、抄写、改写或找几首类似的古诗文再识记,这些简单的抄一抄、记一记、写一写的作业形式,很难让学生提起兴趣。

如今的学生对抖音、快手等小视频平台爱不释手,对微信、QQ等社交媒体的短视频也情有独钟,他们都有视频的接触史,有自己的账号、自己创作的视频。但在没有大人引领的情况下,他们接触电子媒体存在很大隐患。堵不如疏,如何将学生的兴趣与学习结合起来呢?教师可以将课后练习与学生喜爱的视频录制结合起来,既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又能让课后练习变得趣味盎然。在教学李白的《赠汪伦》时,喜欢表演的学生,可以和家人或同伴合作,将汪伦送别李白的场景演一演录下来;喜欢唱歌的学生,可以运用自己喜欢的歌曲曲调唱一唱古诗,也可以上网跟着学唱,把过程录下来;喜欢绘画的学生可以将根据古诗想象到的画面画一画,可以将绘画过程录下来,也可以将作品录下来;喜欢书法的学生,可以临摹古诗,将临摹过程或作品录下来;会动画制作的学生,可以将古诗文内容做成动画……所有学生各显其能,制作好的视频作品可以传到班级微信群或QQ群等社交平台中,教师、家长和同伴都可以观看、点评、转发,以此激励学生创作。学生在创作过程中,古诗文的识记和理解就在不自觉中印刻在了自己的脑海中。

用新技术、新媒体、新手段教学古诗文,使学生能够在兴趣之中学习,既锻炼了學生适应时代发展的本领,又让古诗文学习变得轻松有趣,促进了学生的能力提升,发展了学生的多种思维,有助于提高古诗文教学的质量。

(作者单位:江苏宿迁市泗洪县泗州学校)

责任编辑 刘 妍

猜你喜欢
古诗文音乐教师
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
高中教育如何从古诗文中感受中华文化之美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强化古诗文教学中的“素读”
秋天在哪里
何处觅诗意 添翼其自飞
美育教师
音乐
音乐
秋夜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