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实施策略探析

2019-09-10 07:22宋舒
关键词:实施策略课程思政

宋舒

摘 要: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事关党和国家的建设全局,事关高校办学性质和方向,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 形成协同效应, 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广东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先行地区,毗邻港澳,是意识形态斗争的前沿阵地,实施“课程思政”尤为重要,应从战略高度整体提升对“课程思政”的认同,“课程思政”实施过程中,教师教书育人是关键,深化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是基础,创新教法,优化课堂内容是条件,建设“课程思政”长效保障机制是根本保障。

关键词:广东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实施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1422(2019)09-0050-04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 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1]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大力推进高校“课程思政”的改革创新,是当前各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热点,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施策略的重大转变和新的思想政治教育格局形成。对当前“课程思政”的改革进行梳理、总结及反思,有利于推动该项工作在广东高职院校的开展及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

一、课程思政:广东高职院校思政教育改革的新视角

(一)“课程思政”的内涵

关于“课程思政”的内涵, 有的从“课程思政”的价值引领及问题意识等方面进行解析、有的从“课程思政”的特征和内在要求进行阐释、有的紧紧围绕教育的根本任务和理念创新进行解读,对“课程思政”内涵的多维阐释, 对于把握“课程思政”的内涵及有效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提供了基本的理论支撑。“课程思政”不是新开的一门课、不是让各门课程的教师来上思政课、不是思想政治理论与各类课程相互叠加,“课程思政”是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融入各门课程的教学和改革过程中,充分发掘各门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所有课程都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所有教师都肩负思想政治教育职责,形成协同效应,共同发挥育人的作用。

(二)“课程思政”是有效发挥课堂育人作用的必然选择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对教育的重要性是以“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来定位,“掌握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主导权,保证高校始终成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坚强阵地”。[2]习近平强调要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领域,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要围绕这个目标来设计,教师要围绕这个目标来教,学生要围绕这个目标来学。凡是不利于实现这个目标的做法都要坚决改过来。[3]广东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先行地区,毗邻港澳,形势复杂多变、价值观念日益多样,是意识形态斗争的前沿阵地,多年来广东一直非常重视强化思政课的政治方向和思想引领,在全国率先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评估,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宏观指导,规范组织管理、教学管理、队伍管理和学科建设,突显思政课程的价值使命走在全国的前列。在新时代背景下,如何开展课程思政建设改革,实现全员、全课程育人,广东不仅要走在全国的前列并且要走得更远,广东高职院校占广东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肩负着在广东高职学生中及时传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为党培养地方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任,必定要从战略高度整体提升对“课程思政”的认同,通过结合广东实际,深化高职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改革,创新教法,优化课堂内容等基本策略实施“课程思政”,通过建立课程思政长效机制使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广东高职院校教育教学全过程。

二、广东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实施策略探析

立德树人是高校教育的根本任务。上海在全国率先开展“课程思政”试验, 为全员、全课程育人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广东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在借鉴上海的经验基础上结合自已的本土特色,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

(一)统一思想,提升对“课程思政”的整体认同

高职院校一直以来注重紧密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紧密依托行业企业,以培养“一专多能”的应用型技术人才作为教学目标, 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设计中呈现出专业化和实用的特点,在新时代背景下,地处特殊地理位置的广东高职院校如何站在国家整体发展战略高度思考培养高职应用型人才?广东高职院校肩负着更为崇高的使命,为党、为地方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目标不仅要达到人才培养方案中所要求的知识储备、能力标准等, 所培养的人才的政治素养、道德水准、价值取向必须与国家意志达到高度统一。 在舆论多元的时代,单依靠思政课传递主流价值观是远远不够的,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不单是词序的变化,而是基于立德树人的视角,回归“育人”的初心、实现人才培养的转型。高职院校所有课程都要纳入思想政治教育的阵地中,都具有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实现课程育人的全覆盖。将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纳入课程,实施和稳步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建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提高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是当务之急。

(二)提高认识,落实教师教书育人职责

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在教师,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只会传授书本知识的是“教书匠”,教书和育人相统一,教育本质和育人的终极目标是“立德树人”,每位教师都应该是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是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更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和价值观塑造的引路人,每一位教师都要有教书育人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有责任把思想引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融入每一门课程的教学之中。教师注重提升自身“课程思政”的育人能力,提升知识面, 教学艺术、亲和力和说服力,努力成为知识渊博、师德高尚的教师。地处广东的高职院校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时要以提升教师育德能力和育德意识为重点,学校层面要开展“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专题培训,把德育意识培养纳入到教师日常培训体系中,开展“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专题培訓,在全体教职工中牢固树立立德树人是根本任务的思想意识,确保教师在教育教学和舆论中坚持正确导向,树立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全校教师都树立“课程思政”的自觉并形成“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常态,形成人人讲育人的生动局面,使教书育人在知识转移和价值引领的统一中变得更加强大,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教书育人全的过程。努力打造一支觉悟高、素质好、业务精、学生喜爱的思政师资队伍。

(三)立足实际,深化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改革

“课程思政”重在建设,广东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的改革按照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素养课及专业课三大类课程的定位和功能推进[4]。一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地位重要而特殊,影响广泛而深远,“思政课教师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5]如何使学生“从思想上高度重视思政课,带着情怀、带着兴趣、带着问题认真学好这门课”,把“有意义”的事讲得“有意思”。[6]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可着重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首先要深入学习和始终紧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思想、党的最新理论成果并在思政课中及时体现;其次是组建特色教学团队开展专题教学,通过聚焦教学重点、理论难点、社会热点,使教学内容更精细化,更受学生欢迎;再次是结合不同专业学生特点和实际开展教学,选择与学生专业相关的案例或素材用于思政课堂教学,使思政课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第四是挖掘学生潜能,组建学生思政课讲师团,结合教师点评,让学生上台讲思政课、甚至在校内进行巡讲,增强思政课堂的吸引力。二是综合素养课程。加强综合素养课程教学建设和改革,把思想引领、价值创造、能力培养融入每一门綜合素养课程之中,使每门綜合素养课程都参与育人的过程,发挥协同与共进的作用。系统梳理和深入挖掘綜合素养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包括教材的编写修订、知识点考核设计、育人效果评价等,根据广东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和定位通过组织教学骨干参与开发系列反映优秀文化传统、创新精神、工匠精神等綜合素养必修、选修课程, 拓展思想政治育人的内涵和渠道,激发广东高职学生爱国主义情怀和民族自豪感,使学生在学习成长的同时能够养成从国家整体发展的角度和家国情怀来思考问题。三是专业课。2018年高校师生思想政治状况滚动调查结果显示, 对大学生思想言行和成长影响最大的第一因素是专业教师。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专业课的教学过程中,不但丰富专业课教学的内容, 也会让各专业课内容变得更加有深度, 使专业教学最终回归到教书育人的教师本位。根据专业特点深挖提炼蕴含在各门专业课程中的育人价值元素,在传授专业知识同时, 通过多渠道、多方位引领和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实现有价值的人生。專业教师通过编制教学指南、教学大纲,推出一批融思想政治理论及专业于一体的具广东特色的专业课程,打造一批带有育人元素的专业经典案例和精品课程,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塑造能“基因式”融入到所有专业课中,教师在传授专业课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实现育人目标。

(四)创新教法,优化思想政治教育课堂内容

“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实施过程中,要采用广东高职院校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方式, 润物细无声地创新开展德育教育,从大学生关心、思考、困惑的现实问题入手,坚持问题导向, 采取双向互动、现场问答、翻转课堂等方式,解答学生思想的困惑,把知识、真理、精神、思想、价值融入到教学当中,增强课程思政教学的吸引力和亲和力,采取案例教学,把大学生普遍关注的、与各门课程相关的热点思政案例充实到教学案例库中,校企合作是广东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显著优势, 充分利用校企合作平台,加强实习实训中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研究和实践,建立校企联动德育平台,聘请国家级、省级劳动模范、道德模范为学校“客座教授”,并邀请到课堂中开展专题教学,宣传工匠、奉献精神等。与此同时,各门课程在优化思想政治教育课堂内容过程中,要结合各已的特色、优势, 挖掘德育资源,找准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最佳结合点,使思想政治教育巧妙融入到所授课程之中,使学生能不断的获取和吸收思想政治理论知识。课程思政的课堂内容建设不是简单将思政理论与各类课程相互叠加, 而是在不改变教学的内容基础上各个高职院校、各门课程结合本身的特色、优势, 具体设计教学内容体系,对教材进行深层的分析、课堂内容、教案的重新设计。各门课程教师可以与思政课教师共同开展教学设计、共建教学资源库,而各门课程教师所传递出的教学经验、专业知识、实践案例对思政课内容的起到深化作用。比如传媒专业注重教育学生要将所学的专业和祖国紧密联系在一起,用手中的镜头和笔记录这片伟大土地上的人和事;机械工程专业注重培养学生弘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所不可缺少的“技艺”;在管理类专业则注重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应变能力、大局观的培养等。

三、建设“课程思政”长效保障机制

“课程思政”建设要在广东高职院校中取得成效需要在制度、评价建设上下功夫,使其成为课程思政改革的核心支撑,成为高职院校制度的组成部分。首先,学校成立课程思政教学改革领导小组,由校党委书记和院长担任组长,分管教学工作的学校领导参加,统筹推进课程思政改革试点工作;成立课程思政指导委员会,由分管教学工作的校领导担任组长,负责全校课程思政改革工作的指导、监督和评估;成立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办公室,具体负责开展课程思政改革工作。通过党政齐抓共管,统筹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改革。其次,加强二级管理。各二级院系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教学规范、教学的评价标准、教材选用和编写、课堂教学设计、教学督导听课、在线开放课等各个环节设置“思政元素”效果的测评点,突出思想政治引领,形成完整的教学管理、监督评估体系,“课程思政”建设的重心在各二级教学单位,是内涵建设的重要内容,要提升到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高度来认识和把握。再次,强化经费支持和工作考核。为确保“课程思政”建设工作顺利开展,学校可以通过划拨专项经费,以课程立项的形式提供资助,建设期满达到要求者按照校级立项课程配套建设经费,各二级院系可以设立专项经费,确保“课程思政”建设有序推进。学校将把“课程思政”建设工作开展情况,纳入各二级院系年度绩效考核评价指标体系,作为教学工作和宣传思想工作考核内容。教师参与“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情况和效果,将作为教师考核评价、职称评审、岗位聘用、评优奖励的参考依据之一。学校每学年都进行总结、交流并举行“课程思政”竞赛。学校加大对“课程思政”建设工作实施情况进行督导,及时宣传表彰先进,督促整改存在的问题,确保全院“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有序推进。

综上所述,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实施, 是在遵守课程本身教学规律的前提下, 在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的基础上, 挖掘并凸显其价值引领功能。所有教师都有育人责任, 所有课程都有教育功能。构建有广东高职院校特色“课程思政”是一项系统工程, 需要在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这一主线主导下,各方协同, 整合发力,推动广东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 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参考文献:

[1][2]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新华日报.2016-12-06(01).

[3]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09-10(01).

[4]高德毅,宗爱东.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从战略高度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17(01).

[5]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9-03-18(01).

[6]广东省委书记李希到中山大学为师生讲思想政治理论课[N].南方日报.2019-09-10.

[7]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强调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人民日报,2019-03-19(01).

[8]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报,2016-12-09(01).

[9]韩宪洲.深化“课程思政”建设需要着力把握的几个关键问题[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04).

责任编辑 韩谦

猜你喜欢
实施策略课程思政
基于OBE理念的航空医学课程思政教育改革探讨
学好质量管理,锻造品质人生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课程思政下的民办高职院校师生关系构建
体验营销在遵义旅游业中的运用
浅谈小学语文趣味识字教学
探讨ERP系统在企业财务管理系中的实施策略
ERP在大型购物中心的应用研究
增强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