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心慧
初中美术课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课,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途径。对于陶冶情操,启迪智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美术鉴赏教学作为提高学生艺术修养及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日趋受到重视。随着新时代新课改的不断深入,要求教师必须具备扎实地美术技法与广博地美术鉴赏知识。
美术鉴赏的重要性
美术教育具有悠久的历史,近代以来,美术课程更以其丰富的教育价值列入了中小学课程体系中。美术教育同时是一种审美教育,学生在接受美术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将个人的视觉感知与已有的文化生活体验相结合,进一步发现和感悟生活中的美,逐步形成正确的审美观,也被称之为美感教育。在新课标对美术课程提出的总目标中,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取向”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就意味着,学生不但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技能,还必须具备积极向上、健康地审美价值观。
1979年由教育部组织编写的第一套美术通用教材《全日制中小学试用课本——美术》,由人民美术出版社在1981年出版,并在全国范围内试行,这对我国中小学美术教学产生了深远影响。这套通用教材中包含了丰富的教学内容,如雕塑、绘画、建筑和工艺美术。1986年,在国家教委的统一审定和要求下,教材多样化的发展被加强了。对中小学教材制度的改革改变了传统的统编教材,树立了“一纲多本”的教材编纂理念,从而推动了我国美术鉴赏教材的多样化发展。如,20世纪末我国初中美术教材就出现了47套,极大地丰富了美术鉴赏教育。
中学美术鉴赏教学方法的分析
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大背景下的美术鉴赏教学
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先人们在历史的长河中为我们留下了灿烂的艺术瑰宝以及丰富的艺术文化意识观点。为此,教师在对中学生进行美术鉴赏类课程教授的同时,要首先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大背景,情景交融,提升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例如通过对敦煌莫高窟壁画的欣赏,以及我国传统中国画白描人物画的欣赏,对我古代画师独特高超的线描绘画技巧以及其表现的精神内涵进行深层次的分析鉴赏,通过领略我国独特的绘画魅力使学生由内而外提升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以及传统艺术文化素养,进而提升内在核心素养。
以西方流派流变为载体的美术鉴赏教学
在具体教學过程中,选择引用西方经典艺术形式,整合西方艺术教育文化,探究不同国家、不同流派以及不同时期的艺术情感表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在世界文化中汲取文化精髓,寻求隐秘文化,是对中国学生进行美育教育的重要方法。
激发学生的美术鉴赏兴趣
由于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电子教学的飞速进步,信息教学成为现实。网络教学彻底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可以轻而易举地通过网络搜索图片、音频、视频,并将其引入美术鉴赏教学中,让美术鉴赏教学充满活力,比传统教学更具有吸引力,更加易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的欲望,使学生产生学习动机和浓厚的学习兴趣。
运用外部环境为学生创设鉴赏环境
教师在选定美术鉴赏课题之后,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创设鉴赏情境,将美术作品直观、具体地展现出来,使学生身临其境,为理解美术作品提供更多帮助。同时教师要始终秉持“授人以渔”的教学理念,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美术鉴赏习惯和方法,在进行美术作品鉴赏的过程中体会艺术家的情感表达。
中学美术鉴赏课程对学生的影响
中学美术教学中的美术鉴赏教育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陶冶学生的情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教师转变自身的教学理念和课程意识的同时,可以加强学生的互动学习,杜绝机械的教学现象,走进学生的内心,让学生乐于学习美术鉴赏,做知识的主人。通过鉴赏课程的学习,学生在欣赏作品、作家的同时,能够增强自身情感体验,并借助感官去感受作品的肌理运用,使学生通过内心感受来产生共鸣。
中学美术鉴赏课程是美术学科教学中一个重要的学习领域,在中学阶段进行美术教学,鼓励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框架与经验自主学习,构架出美术知识结构。在信息化时代的今天,教师更应该以先进的教学理念不断探究自己的教学方法,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能力为美术教学的最高目标,使学生以进步学习的观点、健康高尚的道德审美情操和兴致勃勃的高昂兴趣去赏析艺术作品。
(作者单位:河北联邦国际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