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分层导引”模式探究

2019-09-10 11:16张新
学习与科普 2019年9期
关键词:教学应用小学数学

张新

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时,教师可以尝试开展“分层导引”的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的整体学习水平。本文就小学数学教学“分层导引”模式进行研究分析。

关键词:小学数学;分层导引;教学应用;教学内容分层;生活化导引

引言:

随着小学数学教学改革创新工作的不断深化,教育改革工作已经进入到了深水区,为了确保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笔者提出“分层导引”的教学模式,保证每一位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得到提升。

一、分层导引模式的科学分层

(一)教学目标分层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为了合理发挥出分层导引的教学优势,教师需要对教学目标进行科学分层。由于小学生数学学习的差异化,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无法保证每一位学生都达到了同样的理解掌握水平,因此通过教学目标的合理分层,可以给学生预留更多的学习提高空间,保证班级学生的整体数学学习效果提高。

在传统数学教学时,教师以教学大纲的要求为统一教学目标,在教学方案设计时,围绕着统一的教学目标进行方案编制,忽视了学生之间的学习差异性。在统一教学目标的背景下,教师极易开展单一不变的灌输式教学策略,并以随堂测试的具体成绩,评定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由于教师片面的评定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给学生的学习自信心造成了一定的打击,影响到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与热情,降低了学生的数学综合学习质量[1]。

例如,在“面积”一节内容教学时,教师则可以根据教材内容的难易程度和递进关系,对教学目标进行合理的分层。首先是引入面积的数学定义,让学生通过周边的实物了解认知面积;其次是让学生学习掌握面积的计量单位,如何定义具体实物的面积大小;最后保证学生可以粗略的预估具体图形的面积大小,如手指甲的面积大约为一平方厘米。

教学内容分层

在数学教学内容分层时,教师需要同时考量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以及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因为教学内容的分层主要的教育目标,是保证每一位学生都可以学习到该节内容的基础概念,有效提高自我的数学综合学习实力。

若是在教学分层阶段,教师没有兼顾到教材内容与学生的学习情况,容易造成教学方案的脱节,无法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当教学内容递进连接不紧密时,容易影响到学生的思维想象力。当教学内容设计的方案超出了學生的思维认知能力时,学生的实际数学综合学习效果将会受到一定影响。

例如,在“圆的认识”一节内容教学时,为了确保学生深刻理解掌握圆的数学定义,教师需要对该节课的具体教学内容进行分层,确保分层的教学内容之间紧密的递进衔接,增强教学方案开展的连贯性与统一性。

第一层教学内容界定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借助身边的工具画出一个圆,并与其他学生分享探讨自己的画圆方式,总结有哪几类的画圆方法,如借助实物形状进行画圆、利用圆规进行画圆、利用绘图工具进行画圆等[2]。

第二层教学内容划分时,需要与第一层教学内容紧密的衔接,在学生画圆完成之后则可以引导出圆的数学概念。当利用圆规画圆时,圆规的针尖位于的点称为圆心,连接圆心与圆上的任何一点,两者连接的线段称为圆的半径,或者圆的半径可以定义为圆规两脚之间的直线距离,而通过圆心且两端在圆上的线段称为圆的直径。

第三层教学引导时,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个实践的任务,画出半径为X厘米的圆,并分别找出圆心、半径、直径。通过让学生进行动手画图,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深刻的记忆掌握具体的数学内容。

第四层属于教学拓展层,教师可以利用圆规与直尺在黑板上进行圆的创意绘画,并利用彩色粉笔增加创意绘画的直观效果。在教师演示完创意绘画作品之后,教师则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思维想象力,进行创意圆的绘画,充分释放出学生的思维想象力。

二、分层导引模式的导引教学

(一)生活化导引

在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进行科学合理的分层之后,教师则需要对小学生进行高质量的导引。为了确保教学的整体效果,教师可以开展生活化的教学导引。因为小学数学的学习与实际生活紧密相关,绝大多数的教学内容都是数学学科的基础。 而知识源自于生活,从实际生活中可以随处看到数学知识的影子,因此在数学教学内容导引时,引入生活事例和生活场景,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与质量。

例如,在“扇形统计图”的数学内容导引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表示班级学生在不同体育项目的参与人数。学生就可以结合之前学习的数学内容,提出利用条形统计图进行表示。在学生利用条形统计图表示完成之后,教师继续向学生进行提问:条形统计图无法直观的表现出每一个体育项目的参与人数占比,如何采取其他的方式进行数量占比的表示[3]。

为此,教师则可以通过生活事例进行引导:“学生们在过生日吃蛋糕时,需要给每一个人分蛋糕,蛋糕的大小是不是直接可以反映出数量的实际占比情况?”,在学生进行了独立思考之后。教师则可以引导为关于数量占比的扇形统计图表示方式,利用扇形统计图的数量表示,可以非常直观的发现各个数量占比与总数之间的关系。

学生通过同时绘制条形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直观的对比两者数量表示的效果,则可以明显的发现扇形统计图的优势,且学生对扇形统计图的数学定义理解的更加深刻准确,提高了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二)实践活动导引

在对学生进行教学导引时,实践活动是最直接有效的一类方式,因为在实践活动进行过程中,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思维想象力、创造能力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帮助学生融合了自己学习的数学理论知识,增强了学生的数学综合学习实力。

例如,在教学拓展内容“自行车里的数学”导引时,教师则可以给学生设定一些趣味性的实践课题。如自行车蹬一圈,自行车前进了多少?让学生们带着实践问题进行学习,由于该问题与实际生活场景联系非常紧密,学生可以在课余时间,组成学习小组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实践解决。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动手能力、解决问题能力都得到了一定提升。在学生解决了实践问题之后,则可以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一定的拓展思考,通过思考探索不断的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和综合学习质量。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时,教师通过合理的教学目标分层和教学内容分层, 突出学生数学学习的差异化。并在生活化导引和实践教学导引下,促进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邵士金,史姚兰.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中分层教学的基本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8,01:85.

[2]马莉.浅谈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阅读素养的策略[J].华夏教师,2018,12:44-45.

[3]陈亚靖.朴适数学:构建基于学情视角的生态课堂——以创造性使用小学数学《建构式生态课堂学习指导》为例[J].数学教学通讯,2018,16:4-6+11.

猜你喜欢
教学应用小学数学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多媒体的应用
中等职业学校开设三维动画课程的教学研究
多媒体教育技术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一阶微分方程的初等解法及应用
数学错题的自主管理与有效利用研究
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