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鲁迅需要岁月襄助

2019-09-10 07:22李彩凤
广东教学报·初中语文 2019年8期
关键词:国民做人鲁迅

李彩凤

读鲁迅是需要岁月襄助的。再读鲁迅,我才发现那一个外表横眉怒对、严肃冷峻的他,却是满怀大爱大美之人,也是悲天悯人之人。

苏格拉底说“认识自己,方能认识人生”,老子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鲁迅是迄今为止,现代中国真正做到严格意义上认识和解剖自己的少数哲人之一。正因为如此,他的思想代表着中国人对自身的认识所能达到的高度和深度。读鲁迅,就是读中国人自己。

萧红在《回忆鲁迅先生》一文中说:“我想,倘若是鬼常常让鲁迅先生踢踢倒是好的,因为给了他一个做人的机会。”鲁迅眼中的中国人主要分两类:一个人和一群人。一个人是一群人围在中间的那个人,一群人是围在一个人旁边的那群人。一个人既是灵魂病变的赵老爷、鲁四老爷,也是精神麻木的孔乙己、九斤老太,还是那个“未必在无意之中”也吃过妹子的肉的自己。一群人既是“赏鉴”他人的悲哀、咀嚼他人痛苦的“看客”,也是幸灾乐祸、推波助澜的“吃瓜群众”。而有些却还大量存在在现在社会中。

鲁迅之所以无情地批判国民的劣根性,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但这一切批判的背后是对国人、对中国深沉的爱。鲁迅说:“中国要生存两间,角逐列国。其首在立人,人立而后凡事举。”鲁迅一直有着“立人”的理想:“自己背着因袭的重担,肩住了黑暗的闸门,放他们到宽阔光明的地方去;此后幸福的度日,合理的做人。”他们就是指孩儿们。鲁迅知道自己是要被压死的,但即使是这样,他还是勇敢而坚定地对一切侵犯和奴役人的个体精神的现象,进行永无休止的揭示和批判。只要能培育一朵花,不妨做做会腐朽的野草。唯有呐喊,才能清醒,唯有痛击,才有醒悟。

一个国家想要进步,民族精神尤为重要。正因为鲁迅看重民族精神的重建,所以他对科学救国给予了很大希望。但他却又说不要过高地估计科学在国民精神改造方面的价值。在他看来,物欲膨胀带来人文衰弱是一种“通病”。他在《文化偏至论》中说:“诸凡事物,无不质化,灵明日以亏蚀,旨趣流于平庸,人惟客观之物质世界是趨,而主观之内面精神,乃舍置不之一省。”这种对文化转型思考的焦虑真是一眼万年。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鲁迅就是践行者。

日本歌人柳原白莲问鲁迅是否讨厌出生地中国,鲁迅说:不,我认为比起任何国家来,还是生在中国好。我想鲁迅之所以能够被称为“中国的脊梁”,不仅仅因为他的思想,更是源于“为何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猜你喜欢
国民做人鲁迅
我国成年人人均阅读量4.65本
莲 藕
孔乙己
成功箴言
阿迅一族
数学潜能知识月月赛
“国民”与民意
图趣
做人要诚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