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尼斯商人》读后感

2019-09-10 07:22梁文君
广东教学报·初中语文 2019年8期
关键词:威尼斯商人安东尼奥夏洛克

梁文君

16世纪90年代,是英国伟大的剧作家、诗人莎士比亚创作的早期。这时,英国社会基本上保持着表面的繁荣。作为一个资产阶级作家,莎士比亚对于解决当时社会上的矛盾充满了信心。

但是后来几年,英国社会的各种矛盾逐渐尖锐起来,农民和城市的平民纷纷起来反抗。这一时期,资产阶级的力量也更加强大,跟王室的暂时联盟也瓦解了。莎士比亚开始感到他的人文主义理想和社会现实间的矛盾以及冲突。这时期完成的《威尼斯商人》就是莎士比亚早期喜剧最富有社会讽刺色彩的一部。

《威尼斯商人》的剧情通过三条线索展开:一是鲍西亚选亲,巴萨尼奥选中铅匣子与其成亲;二是夏洛克的女儿杰西卡与基督教徒罗伦佐的恋爱与私奔;三是安东尼奥为了帮助好朋友成亲,向放高利贷的夏洛克借款三千块而引起的“割一磅肉”的契约纠纷。以第三条为主线,围绕着要不要按照契约执行“割一磅肉”而展开。在全剧高潮“法庭断案”中,矛盾冲突的双方激烈交锋,人物个性和全剧主题也得到了充分的展示。

在《威尼斯人商人》中,莎士比亚塑造的人物形象鲜明、生动立体。有善良勇敢聪明智慧的鲍西亚,慷慨解囊重情重义而面对斗争又软弱妥协的安东尼奥,但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贪婪冷酷、固执自私、复仇心强的夏洛克。他是一个在基督教社会里受欺辱的犹太人。他控诉安东尼奥“您骂我异教徒、杀人的狗,把唾沫吐在我的犹太长袍上……用您的脚踢我,好像我是您门口的一条野狗一样……”“只因为我是一个犹太人。难道犹太人没有眼睛吗?难道犹太人没有五官四肢、没有知觉、没有感情,没有血气吗?他不是吃着同样的食物,同样的武器可以伤害他,同样的医药可以疗治他,冬天同样会冷,夏天同样会热,就像一个基督徒一样……”让我们不仅看到了人性的复杂性,而且更深入地反思是什么原因导致夏洛克变成这样一个人。

没有人生下来就是邪恶的,每个人的生命底色都是纯洁无瑕的白色,“人之初,性本善”。在一个基督教为主流的社会里,夏洛克这种犹太教徒就是异族人,就是少数派,难免会遭到打压、欺辱、不公平、不被理解。犹太民族在历史上一直受到不公平的对待,甚至是遭受毁灭性的災难,或许正是在这样一个“不友好”的社会中长大,夏洛克就逐渐地丧失了自己的本心与善良,慢慢地成长一个贪婪自私冷酷无情的“恶人”,他自己没有坚定不移的信念,最终也没有办法改变他人对犹太民族的偏见,而是自暴自弃地成了他人所认为的异族人的样子。

“我希望我的女儿死在我的脚下,那些珠宝都挂在她的耳朵上……”这些冷血无情的话竟然出自一个父亲的口中,让人不寒而栗,夏洛克受尽了人们的唾骂,但有人想过他的冷酷无情和自己的漠视跟不尊重他人有关吗?

在如今这个快节奏的社会里,我们要坚持心中的理想与信念,保持“善”的生命本色。我们还要善待他人,尊重与我们认识不同的“少数派”,不要亲手打造一个又一个“夏洛克”。夏洛克是一个恶人,更是一个悲哀的人。坚持平等,善待他人才能造就人文主义和谐社会。

【点评】小作者用细致的语言讲述着动人的情感。先是简介了莎士比亚创作《威尼斯商人》的时代背景,接着概述了故事的情节,选取了印象深刻的夏洛克进行人物形象分析,反思人物悲剧的根源,最后呼吁:“我们要坚持心中的理想与信念,保持‘善’的生命本色方能不随波逐流。”“坚持平等,善待他人,才能造就人文主义和谐社会。”情感真实,发自肺腑,悲悯情怀跃然纸上,升华了主题,感人至深。

(指导老师:刘婉月)

猜你喜欢
威尼斯商人安东尼奥夏洛克
危机中如何展现领导力
看穿假象
快车上的讹诈
浅析戏剧《威尼斯商人》中的夏洛克
电影《威尼斯商人》中女性形象的悲剧美
致命的渎职
夏洛克·福尔摩斯怎样改变了这个世界
穆拉诺玻璃瓶,“威尼斯商人”的外衣
致命的渎职
致命的渎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