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管理视域下高职院校思政课教研室的建设与管理探讨

2019-09-10 07:22曾学龙
关键词:团队管理高职院校

摘  要: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科研团队的属性,决定了这个团队的管理要实行政治管理与团队管理两手抓。从团队管理的角度看,团队意识薄弱、团队氛围不浓以及缺乏管理知识与经验是当前高职院校思政课教研室的建设与管理面对的共同问题。必须从理念、机制和操作三个层面入手进行建设。从观念层面看,要更新教研室的管理理念,增强思政课教师的政治意识与团队意识;从制度层面看,要改革教研室主任的选拔制度,实行课程教学团队负责人制;从操作层面看,要重视思政课教研室的建设与管理,改善思政课教研室的管理办法,不断提升高职院校思政课教研室的团队管理水平。

关键词:高职院校;思政课教研室;团队管理

中图分类号:G4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1422(2019)07-0108-04

从本质上看,高职院校的思政课教研室就是一个小小的教学科研工作团队,教研室主任就是这个团队的负责人。思政课教研室的建设与管理实际上就是局部范围内的教学科研团队的建设与管理。因此,研究新时代高职院校思政课教研室的建设与管理,不仅要借鉴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学理论,也需要借鉴团队管理理论。

一、团队管理---思政课教研室建设与管理的理论基础

根据史蒂芬.罗宾斯的观点,“团队就是由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个体,为了特定目标而按照一定规则结合在一起的组织”[1]。与其他工作团队不同的是,思政课教学科研团队不仅是一个业务团队,更是一个承担意识形态教育的政治团队,因而从政治学的角度看,高职院校的思政课教研室具有不同于其他团队的重要特性,这就是政治性与意识形态性。这个特性决定了思政课教学科研团队建设的理论基础首先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也决定了这个团队应当是忠于党的教育事业的团队,是一个对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坚定信仰的团队。而归属于这个团队的成员则应“在马信马,在马言马”,永远高举马克思主义的旗帜,坚持不懈地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由于本文主要从团队管理的角度分析思政课教研室的管理,因而团队的政治管理问题将另行研究。

按照组织行为学中的团队管理理论,无论是企业还是事业单位的团队建设与管理都必须抓住五个要素:即“信任、目标、流程、承诺与沟通”[2]。同样,高职院校思政课教研室的建设与管理也贯穿着这五个要素。

信任,即建立信任。指团队负责人要与团队成员建立起相互信任的关系,如果团队负责人与成员之间存在不信任或产生信任疑虑,不仅会影响团队的团结,更会影响团队要完成的任务以及待实现的目标。而要建立信任,团队成员就要有共赢思维,尤其是团队负责人要有共建共享意识,要善于团结团队成员,而不能只考虑自己个人的发展。还要做到言行一致,行动在先,做到有事共商量,有难共担当。真正把思政课课程教研室带成一个信仰坚定、团结奋斗的小团队。

目标,指的是目标导向。任何一个团队都必须有自己的奋斗目标,這个目标可能是组织系统给定的任务,也可以是团队自己确定的设想。对思政课教研室来说,就是促进思政课课程的教学水平提升,促进思政课教师自身的发展。因此,团队负责人要将这个目标的依据、意义同团队成员讲清楚,更重要的是让团队成员形成团队共识,知晓实现这个目标的价值及其对团队个人的影响。

流程,即管理流程。指的是团队实现目标要经过的路径与步骤,实际是团队目标实现的执行过程。主要包括计划、执行、检查、总结四个阶段。按照美国著名管理学家迈克尔·哈默提出的流程再造理念,组织为了更好地适应未来的生存发展空间,可以以工作流程为中心,重新设计组织的经营、管理及运作方式,在新的运行空间条件下改造原来的工作流程。根据这个原理,高职院校的思政课教研室也可以根据教学科研的需要进行流程再造。

承诺,即共同承诺。指的是团队成员对组织的忠诚与承诺,通俗地说,就是团队成员要齐心,要有团队凝聚力。这就要求团队首先要注意营造团队文化,不仅要让团队的价值理念成为团队成员的共识,更要让团队成员感受到团队的温馨与家庭般的温暖,尤其是感受到团队目标的实现与个人发展的相关性,意识到这个团队能帮助自己实现个人的发展。其次,要明确团队成员的结构分工,承担相应的职责,包括共同的政治职责与根据教师的职称、年龄和学历不同而形成的业务职责。

沟通,特别强调高效沟通。这是实现高效团队建设与管理的重要举措,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有话愿说,说明团队的氛围安全,说错了也不会“打棍子”、“抓辫子”,不会给自己带来麻烦。二是有话直说,也就是成员之间都很熟悉,相互之间说话不兜圈子,说明信任度高,因而沟通效率也就高,这样就能提高团队成员直面问题与解决问题的速度。三是有话好好说,说的是团队负责人要有沟通技巧。比如,发现团队成员在执行任务中的问题,不仅要敢于指出,而且要善意批评,讲究批评技巧,做到既能表达清楚问题又不伤害相互之间的关系。

总之,思政课教学科研团队的特殊属性决定了这个团队的管理首先要强化政治管理,并在这个基础上强化团队管理,而这恰恰是思政课教学科研团队管理的独特性。

二、从团队管理的视角看高职院校思政课教研室建设与管理的问题

总体看,同其他高校一样,高职院校绝大多数思政课教师政治立场坚定,有较高的思想政治觉悟。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3月召开的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的,思政课教师队伍是一支具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值得党和人民信任的队伍,是一支“可信、可敬、可靠,乐为、敢为、有为的思政课教师队伍”[3]。但从团队管理的角度,从团队战斗力的形成看,当前高职院校思政课教研室的建设与管理依然面临很多问题,需要进一步提升这个团队的战斗力。

1.有活力有创造力的思政课教学科研团队不多

团队的构成有不同的分类方法,如按团队实现目标的状态分类,可以分为创新型团队、执行型团队、应付型团队三类。按照团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分类,有强力型团队、中间型团队和松散型团队三类。按照团队负责人的构成也可以分成三类:一类是德高望重的学者做领头人的团队,这类团队基本上属于强力型、创新型的团队。但领头人不一定做教研室主任,教研室主任往往有年轻教师担任,其角色实际是处理日常事务的团队大秘书。另一类是业务相对较强的中年人担任教研室主任的团队,还一类是年轻人担任教研室主任的团队。后两类团队其负责人与教研室主任是合一的。

按照上述分类,如果以教研室为单位而不是以思政部或马克思主义学院为单位作为一个团队来衡量的话,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团队的构成大多数属于中间型和松散型,有活力有创造力的思政课教学科研团队不是太多。教育部在2017年曾经表彰过一批“黄大年式”的优秀教学科研团队,应该说他们不仅是教学科研团队建设的典范,也是教研室建设的典范。但这样的优秀团队毕竟是少数,多数还是属于执行型。主要原因有三:一是高职院校缺乏非常优秀的教研室主任或团队领军人物;二是高职院校思政课教研室成员的职称结构、年龄结构比较合理的不多;三是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科研成果多的教研室不多。

2.思政课教研室成员的团队意识薄弱

经过调研,思政课教师的政治意识比较强,但团队意识弱,不少老师包括教研室主任都没把教研室看成一个是工作团队,也没有把自己看成是团队的成员,因而谈不上有共赢意识和合作意识。由于思政课的学术特点是注重以史料和文献为基础开展研究,因而成员之间往往各做各的,缺乏配合,也缺乏交流,导致大多数教研室成为一种松散的团体,不仅缺乏凝聚力,更谈不上有很强的战斗力。少數高职院校的思政课教师甚至出现勾心斗角现象,为个人名利闹矛盾、闹纠纷,造成了很不好的影响。

3.思政课教研室主任缺乏团队管理技能

虽然是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学与研究,但很多教研室主任并不了解我们党在管理团队方面的优良传统与宝贵经验,也不善于运用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理论做教师的思想工作与管理工作,更不了解管理心理,不熟悉团队管理理论,因而普遍缺乏顶层设计的思维,缺乏团队的目标设计与共同愿景;不知道思政课教学科研团队管理的特点、要求、方法与内容,也不知道如何推进思政课教学科研团队的建设与发展。

4.思政课教研室主任的管理技能提升处于自发状态

作为行政归属,思政课教研室当然是归马克思主义学院或思政部管理,但教研室是学校的最基层,重视基层工作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而多年来很多高职院校很少开过针对教研室管理的会议,学校也没有专门机构负责对教研室主任的管理,甚至很少有学校单独对教研室主任进行业务培训与指导。国家和省的行政主管部门曾经组织过部分马克思主义学院或思政部的领导进行培训,但单独对思政课教研室主任组织的培训也很少。因而,思政课教研室主任的管理水平提升基本上处于自发状态。

5.思政课教研室主任可支配的资源太少

同其他课程的教研室一样,思政课教研室主任几乎没什么权力,可以享受的待遇不高,能够支配的资源更少,完全靠团队自己通过项目去争取经费。而年纪大点的老师不太愿意做教研室主任,年轻的教研室主任对外往往缺乏影响力,更难拿到项目与经费,这就给思政课的教研室建设与管理带来很多困难。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思政课教研室的建设与管理的问题可以归纳为“三不五无”。“三不”即:不重视、不规范、不得力。即学校不太重视教研室的管理,现有的管理也不规范,导致思政课教研室的建设不太得力。“五无”即:无设想、无地位、无待遇、无投入、无管理部门,因而需要从理念层面、机制层面和操作层面进行规范性的建设。

三、运用团队管理理论提升高职院校思政课教研室的建设与管理水平

1.高度重视高职院校思政课教研室的建设与管理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因此,要“发挥好党在思政课建设中的重要作用”[4]。从学校管理的层面看,首先要把思政课教研室的建设提上议事日程,就像企业的车间、乡村的村民小组一样,教研室就是学校教师最基层的单位,基层不稳,一切工作都无法落实。因此,长期以来忽视教研室建设的倾向必须扭转。而要扭转这一倾向,学校党委负有重要责任。其次,要强化思政课教师的政治管理。落实这一要求,不仅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六有”要求不断提升思政课教师的整体素质,切实解决好思政课教师的政治信仰与理论水平不足的问题,更要抓好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载体和基础——即教研室的建设与管理。再次,要转变教研室管理的理念,改革教研室管理的相关制度。根据思政课学科的特点,应将教研室与教学团队的功能合二为一,教研室主任负责制应改为若干层级的课程团队带头人负责制,就像学科带头人一样,有其应有的地位和待遇,从而解决有资格的人不愿干、无资格的人无法干的问题。

2.做好思政课课程团队带头人的选拔工作

带队伍,领头人十分重要。同样,一个教研室一门课程的教学团队带得如何,主要取决于课程领头人的素质与能力如何。一般来说,团队成员都愿意有一个能力强又愿意带领大家共同发展的领头人。但有的思政课教师虽然能力强,却不一定愿意领着大家一起发展,也有的确实有自己的家庭事务而不愿牺牲自己的个人利益。还一个原因是教研室主任的发展问题,相对于本科高校而言,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中的管理人才本来就不多,年轻的教研室主任往往被提拔为马克思主义学院或思政部的负责人,但年纪偏大则难以提拔,导致待遇偏低,在事情又多又要做更多奉献的情况下,就可能挫伤积极性。在这种情况下,既需要从信任从挑战从担当的角度对有想法、有干劲的老师做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动员工作,激发起教研室主任预备人选超越自我的动力,担当起课程建设的重任。另一方面,也要改革原有的教研室主任选拔制度,参照学科带头人的选拔办法,将教研室主任改为课程教学团队带头人,承担教研室主任的职责,享有学科带头人的待遇。在任职资格上,可以根据各个高职院校的实际,不搞“一刀切”,在基本条件达到的情况下,采取“一岗三级、逐级提升”的办法,从而让教研室主任感到有干头、有盼头。

3.改善思政课教研室的管理办法

从学校层面看,高职院校要健全对教研室管理的机构与制度,定期组织教研室主任开展相应的业务培训。马克思主义学院或思政部则要按照思政课课程建设的要求,明确思政课课程团队带头人的任职年限及其职责、任务与相应权力,签订提升思政课课程教学团队整体水平的责任状,加强思政课课程团队建设的督查、考核及相互之间的学习交流。在财务管理上,要适当下放财权,让教研室有施展拳脚的空间。可以在按人头计算基本费用的基础上,通过项目竞争获取项目经费,以解决教改启动或课程建设的急需。

4.努力提升高职院校思政课教研室的团队管理水平

首先,思政課的教研室主任要有成就教师的胸怀,要有教研室就是最基本的工作团队的意识,明白团队建设与管理的核心是增强凝聚力,共同愿景是促进教师的共同发展,突破口就是课程建设与课程的教学改革,着力点则是教改项目的获得和参与。因此,教研室主任要善于提升团队成员的精神风貌,从思想观念上将教研室成员的思想统一到团队上来,让教研室成员确立共建共享意识,把精力集中到抓教改、拿项目、提质量、上水平上来。

其次,要通过项目参与调动团队成员参与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的积极性。尤其是要带动年轻教师在教改实践中学习如何从事教学和学术研究,学会如何与他人合作,学会如何通过实践提升自信心、获得感与成就感。

再次,要学习和掌握团队建设与管理的基本技巧。如了解教研室成员的结构与个性心理,关注教研室成员的结构变化、自我能力提升和职业生涯规划,了解思政课教师的追求与实际困难[5];明确思政课教研室建设与管理的目标、任务与要求,把握高职院校思政课教研室建设与管理的特点与难点,学会整合给定条件下的人才资源与物质资源,尤其是要学会挖掘团队成员的优势,根据个性和特长来调配人员与资源,使团队成员实现互补,也使资源效应发挥到极致,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四、小结

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科研团队的属性,决定了这类团队的管理要实行政治管理与组织管理两手抓。从观念层面看,要更新教研室的管理理念,增强思政课教师的政治意识与团队意识;从制度层面看,要改革教研室主任的选拔制度,实行课程教学团队负责人制度;从操作层面看,要重视思政课教研室的建设与管理,改善思政课教研室的管理办法,不断提升高职院校思政课教研室的团队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美]史蒂芬·P·罗宾斯.组织行为学[M].孙建敏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

[2]楚柳香.团队管理的“五大核心要素”[EB/OL].(2018-04-24)[2019-06-15].http://www.360doc.com/content/18/0513/18/36938815_753630698.shtml.

[3]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EB/OL].(2019-03-19)[2019-06-12].http://www.gov.cn/xinwen/2019-03/18/content_5374831.htm?tdsourcetag=s_pcqq_aiomsg.

[4]金佳绪.立德树人,习近平强调办好这个“关键课程”[EB/OL].(2019-03-19)[2019-06-21].http://politics.people.com.cn/n1/2019/0319/c1001-30983801.html.

[5]张兵,张建设.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学团队建设研究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4(35).

(责任编辑  韩谦)

作者简介:曾学龙(1952- ),男,江西宜春市人,广州科技职业技术大学思政部主任、教授。

*项目基金:本文系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7年度研究项目《区域(学校)德育品牌研究--信息化运作推进高职院校全员德育实施探讨》(项目编号:2017JKDY36)和2017年教育部示范马克思主义学院和优秀教学科研团队建设项目(重点选题)资助《民办高校、独立学院、中外合作办学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研究》(项目编号:17JDSZK014)阶段性项目。

猜你喜欢
团队管理高职院校
浅谈研究生导师团队长效管理机制的构建
团队管理沟通中沟通机制的应用
论高职院校学生创业团队管理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馆员隐性知识在团队管理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