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如何从贬官文学作品中汲取人文精神

2019-09-10 07:22殷宗冉
天津教育·下 2019年7期
关键词:人文教育语文教学

殷宗冉

【摘  要】追本溯源,舍本逐末行为层出不穷,我就几十年的语文教学谈几点个人的看法。叶圣陶老先生曾明确语文的定义为:“语文一名,……当时想法,口头为语,笔下为文,合成一词,就称语文。自此推想,似以语言文章为较切”。所以古今文章是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文以载道的社会作用,古已有之。 “文以载道”的意思是说“文”像车,“道”像车上所载之物,即文章所蕴含的情感,通过车的运载,可以引领学生在欣赏古文学作品时碰撞出思想的火花,从而到達理想的彼岸。虽然这样的文学观念偏于文学的教化目的,但作为精选的语文教材中的古典名篇,其深厚的思想积淀即人文性教育又有着现代文学所没有的魅力。

【关键词】贬官文化;语文教学;人文教育

一、人文教育是语文教学的必然要求

开展人文教育可以缓解重智轻德教育的不良趋势,传统教育观念对教育领域的发展影响比较深远,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文教育必将成为教育领域的发展趋势。中国家庭十分重视对孩子的全面培养,投入了大量的金钱和精力,甚至有些家庭的付出已经远远超过了本身的经济实力。家长一味地为孩子报各种兴趣班补习班,希望将孩子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才,但是这种情况严重影响了孩子的个性化发展,将孩子束缚在早已设置好的框架内,使孩子的思想受到限制,自由意识被剥夺,并不利于孩子未来的全面发展。

进入21世纪后,我国迎来了知识时代,绝大多数家庭在孩子教育这一方面投入更多的精力,将自己并没有实现的梦想和抱负强加到孩子的身上。在具体的教育过程中,家长将技能与智力的训练当作家庭教育的全部内涵,忽视对孩子其他方面的培养,最重要的是人格的养成和身心素质的培养,导致家庭教育失去其本来目的。这对孩子的身心健康的发展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且家长期望的目标并不能顺利地完成。在实际的教育工作中,家长并没有认识到教育中存在的危险,他们认为大家的教育方法是相似的,因此并不存在什么风险因素,忽略了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心理变化,以及环境对孩子的影响。当孩子成长到初中阶段,进入到青春期时就会出现叛逆心理,情感和成熟与家长期待的有所差异,孩子对家长的管教行为也会产生激烈的对抗,这一时期的孩子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若是没有进行正确的引导,孩子会被社会上和网络上一些不良因素所影响,最终走向错误的人生方向。要解决这一实际问题,教师要做好表率,同时充分利用语文教材中古文学作品中封建士大夫的人格魅力去影响他们。特别是像苏轼这样,经过一次次官场贬谪,被皇帝一次次像抹布一样扔来扔去,这对深受儒家文化影响(士可杀而不可辱)的文人来说是何等的耻辱啊!可他仍有着大江东去浪淘尽的豪放,其胸襟之宽堪当楷模。

余秋雨先生在《文化苦旅·洞庭一角》中首先提到了贬官文化,在古代,一些贬官走出官场,在山水之间游荡,身心受到了洗涤,灵感得到了激发,往往这时期的作品十分出彩。柳宗元被贬,为我们呈现了《永州八记》精彩绝伦的作品。我们深入挖掘,体会柳宗元的情感便可知,柳宗元这次被贬乃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他在山水之间度过后半生的生活,体会了官场中从未有过的轻松。虽然词作中流露着柳宗元被贬后的凄凉苦楚,环境幽静萧条,但是若没有这次被贬,他内心的情感也不能被激发出来,也不能创作《永州八记》。在官场时,柳宗元是一个效忠于皇上的臣子,而被贬后,他才是真真正正的柳宗元,他的灵魂才得以升华。《小石潭记》中“移步换景”使文章层次分明;“定点特写”使文章更生动,重点更突出;“由近及远”使文章有收有放、富于变化;环顾四周,抒发情感,使文章更有深度。

二、初中阶段是学生世界观形成的敏感阶段(当今学生中独生子女众多,内心敏感、心理脆弱、郁郁寡欢、喜怒无常)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教育领域的改革和发展逐渐将重点放在教育创新上。传统教育中存在诸多的弊端,并不利于中国梦在教育领域的渗透。在初中教育阶段,各科任教教师应当注重将中国梦和教学内容相结合,使学生认识到自身所肩负的民族责任,即只有通过不断努力和奋斗,才能实现中国梦、实现民族振兴。我们从小便学习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先辈们的精神一直在学习中渗透,但是我们这一代学生是失去信仰、缺少危机感和忧患意识的一代。

当今社会娱乐至上,大部分的学生已经失去了民族精神和民族气节,他们心中的偶像也不再是民族英雄,而是当下的时尚明星,追星文化在新一代中愈演愈烈。在这乍红文化的影响下,初中生逐渐失去了对国家和民族的责任感,即使在课堂中渗透民族精神,讲述民族英雄的故事,也难以起到有效的作用。追根究底,还是需要教师结合学生的发展特点和心理需求来进行课堂教学的创新,注重课外实践活动的选题,要多多引导学生采取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亲自感受民族精神对自身精神所带来的冲击和影响。

在日常的教学生活中,教师也可以为学生播放一些关于民族精神的影片,激发学生心灵深处潜藏的爱国主义情怀,使他们意识到现如今安全幸福的生活是革命先烈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让学生对国家英雄升起崇拜感,使这些国家民族英雄成为初中生的偶像和榜样,让学生被他们的精神所感染,意识到自身所肩负的使命和责任,从而让学生将全部精力投入到学习中,激发因生活优越而忘却的忧患,建立梦想观念,朝着自身的梦想而努力奋斗。现在我们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在性格上比较脆弱,会出现逃避责任等情况。

面对这类初中生,最好的方式是将他们带入到实践中锻炼,磨炼他们的意志,使他们的思想发生转变。从之前的娇生惯养到成长后的坚强勇敢,这个培养过程需要教师具有足够的耐心,逐步引导学生进行锻炼。

三、贬官文化作品遗留者的人格魅力——苏轼、范仲淹、柳宗元,巧用作品中积极向上的思想格调和荣辱不惊的宽阔胸襟

宋代大文豪——苏轼,其“得意时淡然,失意时泰然”的积极乐观的处事态度已经令我们折服,他身上的贬官文化也对后世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在苏轼身上,我们不仅看到一个被贬失意的诗人,还看到了一个灵魂在禁锢中被释放了出来。苏轼在被贬的生涯中,为后世呈现了大量的精彩诗词作品,即使一直被贬,他内心那份爱国情怀也并没有淡化。被贬至黄州的五年,正是苏轼创作上的丰收时期,这几年的经历和国家的变化,对苏轼的心境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初到黄州时,他写了《记承天寺夜游》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若不是诗作背景,我们或许以为苏东坡去了某地游历,在恬静的月夜,感受静谧和夜晚所带来的美感。苏东坡即使被贬,也依旧用乐观的心态面对今后的生活,他的乐观处世正是我们所要学习的。

现如今大部分学生虽然能背诵苏东坡的大量诗词,但是却学不来苏东坡半点的处事态度。尤其是在人生的转折点,他们往往会迷茫无措,一部分人会选择逃避,不去面对,整日沉迷于网络中,无法自拔。久而久之,学业被荒废,人生也被耽误了。因此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应当深入挖掘贬官文化的内涵,将其加入教学计划中,引导学生对贬官文化进行了解,学习苏东坡豁达的处世态度,以乐观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只有这样,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才能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法。

四、结语

知人论诗——“知人”就是要了解作者其人以及作者与作品的关系。作者的生平、经历、境遇等都会在文章中有所体现,并形成作者独特的创作风格和个性,决定着文章的特殊主题。如陶渊明的脱俗与田园情结,李白的豪气奔放,王维的生活情趣,李清照的闲适与愁苦。

处处留心皆学问,细微处恰恰能折射那些身处逆境的文人的思想光辉,古为今用,我们不妨让这些文章中的点点珍珠,成为照亮学生枯寂灵魂的心灯,让他们在古文学的海洋中畅游,练就人生的技能,扬帆远航。

参考文献:

[1]金小平.初中语文古诗文教材中人文精神的挖掘和培养[J].文教资料,2019(2).

[2]林靖葳.试析《小石潭记》的诗意现实[J].文学教育(上),2018(10).

(责任编辑  李 芳)

猜你喜欢
人文教育语文教学
新课标下小学语文古诗词人文教育浅析
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与人文教育的结合
论师愉生悦的诗意教育
高年级古诗词教学艺术之我见
精心设计:培养语文兴趣的土壤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