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环境下中国饮食文化的有效传播

2019-09-10 14:55李涵非
记者观察·中旬刊 2019年7期
关键词:融媒体环境传播

李涵非

摘要:随着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现阶段,我国已经逐渐步入融媒体时代,而媒体机构属于我国各项文化传播的第一执行主体。本文从融媒体的角度出发,探讨了中国的饮食文化,以期为更好地报道中国饮食文化,宣传饮食文化,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融媒体环境;中国饮食文化;传播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如果非得选一样最能体现中国文化的东西,大概就是“吃”了。要想保证有效地通过融媒体将吃文化进行广泛的传播,相关的媒体宣传管理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必须要重视对于吃文化认知度的提升。具体而言,中国的吃文化有诸多较为显著的特点,例如,多元性、地域性、包容性、礼仪性以及模糊意会性等,相关宣传必须重点突出中华文化的这些特性,深入挖掘这些特性的具体内涵。

一、融媒体时代,中国饮食文化的报道方式

日常生活中,人们见面打招呼:“吃了吗?”,“吃”成了最能表达中国人感情的东西。因此,也就有了孔夫子“三月不知肉味”的感叹;毛主席“才饮长江水,又食武昌鱼,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的豪迈;苏轼“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常作岭南人”的乐观淡定;李白“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的江南景致;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的农家朴实热情……日常生活中,逢年过节、家庭聚会、老友重逢都少不了要吃一顿;若逢婚丧嫁娶、开张乔迁、升学生辰等人生大事更是少不了大开宴席。“民以食为天”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写照。

(一)深刻报道中国饮食文化

融媒体环境下,要宣传中国饮食文化就要阐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中华文化是由儒家、道家、法家等诸子百家组成的,融合了各地区、各民族优秀的文化,佛教文化、基督教文明、伊斯兰文化在中华文化大框架下包容共生,就像中国的饮食,天南地北山珍海味无所不有的食材;扒、炸、炒、熘、烧、炖等各式各样的加工工艺,川湘鲁粤徽等各色菜系,琳琅满目,应接不暇。

(二)报道中国饮食文化的地域性

融媒体时代,宣传中国饮食文化就要阐述饮食文化的地域性。中国幅员辽阔,物产、风俗各异,各地文化也千差万别、各具特色,具有明显的地域色彩,中国的饮食也深深地打上了地域的烙印。中国向来有“南米北面”的说法,日常主食就不同。口味上又有“南甜北咸”的差别,进而又在不同地区细分出了八大菜系。总体来说,北方菜大多色艳味重,而南方则以清淡精致为特色。

(三)报道饮食文化和包容文化之间的关系

中国文化是一种包容性的文化。千百年来,中华文化始终吸纳包容、融合发展。不同于西餐倾向于用单个食材作为主要材料,中国的很多菜肴会将多种食材混合在一起。如最能代表中国传统食物的饺子,一口咬下去便能体味到肉的鲜、蔬菜的香和面皮的筋道,一餐只吃一种食物也能满足口感,又能顾全营养。《左传》中晏子就提到过“中和之美”,万物在中和的状态下找到自己的位置繁育发展,但也能求同存异,达到有如百花齐放之境。

(四)报道饮食文化的礼仪

中国文化极重礼制和仪式感,讲究长幼尊卑有序,这些在饮食方面也处处得以体现。古人云“美食不如美器”,周代的列鼎、汉代的套杯以及此后各朝的饮食器具,都根据不同的场合、不同等级的使用者各不相同,且往往造型精巧、装饰优雅精致,禮制森严之下不乏美感,也体现了中国饮食文化注重情调的特点。此外,在落座、动筷等方面都有严格的讲究,以长者和主人为尊,用餐时也有“食不言”等礼仪规矩。

中国文化讲究“度”的分寸感。中国人做事,凡事都讲究一个度,对时间、机会、迟早、大小、轻重、多少等都要好好把握,细细拿捏。饮食亦是如此,—切适度而为,原料、火候、菜量都掌握得极有分寸,方能够达到“色香味俱全”的境界。

二、对饮食文化中的特定词汇进行报道

中国文化是一种“模糊意会”的文化,对事物的表达经常是一个大约、模糊的描述,说而不透,需要个人去领悟。我们常常见到中餐食谱上“添加盐少许”“味精少许”“中火炖煮片刻”等描述,对很多人尤其是对于外国人来说,可能会看得一头雾水,少许到底是多少,中火到底是多大,片刻又到底是多久?

三、结语

若有人问中国文化是怎样的,且带他去尝尝中国的各色佳肴吧,细细品味每一道菜,用心感受用餐的氛围,中国文化便在餐桌上一览无余。

猜你喜欢
融媒体环境传播
广播广告在融媒体环境下的传播特点
融媒体环境下军事评论类电视节目的创新研究
融媒体环境下电视文化节目的传播创新
融媒体环境下有关电视安全播出的思考初探
基于融媒体环境下高职新闻专业课程设置改革探索
中国文学作品外译策略研究
新媒体背景下湖湘文化的传播效果评价研究
当前纸媒微信公众号运营的突出问题与策略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