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左翼青年组织的反满抗日运动

2019-09-10 19:56刘佳孔园园
青年生活 2019年7期

刘佳 孔园园

【摘要】:1931年9月18日,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爆发,日本帝国主义开始了一场蓄谋已久的侵华战争。日本帝国主义来势汹汹,中国东北地区很快全境沦陷。在这样的背景下,东北人民誓死不当亡国奴,奋起反抗日本的侵略和殖民统治。在东北地区陆续出现了很多地下抗日组织,其中就包括因为“一二.三 O”事件而被日本人破坏的左翼青年组织。本文就是基于九一八事变的历史背景,从左翼青年组织反满抗日运动形成的原因、形式以及所做出的贡献的三个方面阐述这一组织的抗日运动,从而使其为人所熟知。

【关键词】: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左翼青年组织;反满抗日运动

一、左翼青年组织反满抗日运动形成的原因

1、内部原因

“一二.三O”事件中的左翼青年在其少年时期就率先接受民族民主思想的洗礼,反帝民主思想在其心中扎根。九一八事变之前,左翼青年组织中的青年正处于小学或初中阶段。一九二八年,东北地方当局张学良宣布:东北“遵守三民主义,服从国民政府,改旗易帜”之后,一直受到清王朝和奉系军阀统治,而此时民主主义思潮则像决堤之水,汹涌澎湃奔腾而入,反日爱国运动也骤然高涨,学校接受最快,变化最大,学生也受到强烈的民族、民主思想教育。一些爱国青年还回到家乡,组织讲演团,到中学、小学讲北伐战争,宣传爱国思想。以及一些爱国歌曲的传唱,都使得他们在少年时期就已经在头脑中深深埋下了爱国-反帝民主-反封建的种子。

青年时期,经历了九一八事变亡国惨祸之痛的他们,爱国思想迅速发展。在殖民地教育区,他们不仅寻找一些能反映当下战争政策时事、世界列强角逐趋势的报刊,还努力搜寻一些有关中国社会现状分析,增强民族自信心、反对剥削压迫的中国书籍。他们通过《朝日新闻》、《日本读賣新闻》等窗口看向世界,通过巴金的《灭亡》、《新生》等作品激发民族斗志,通过书写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冷酷现实的感悟寄托情感。这些作品,唤起他们的民族情思,并激起他们对压迫与奴役的反抗,至此这批青年将革命的锋芒指向了日本帝国主义。

2、外部原因

九一八事变,日军烧杀奸掠的种种暴行,使深感亡国痛苦的左翼青年走上了抗战道路。九一八事变前,日本军国主义夺占东北的野性已经昭然若揭,1927年田中奏折中就提到“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 1931年9月18日日本终于按捺不住,开始了一场蓄谋已久的侵华战争。当时中国的国民党蒋介石政府忙于“围剿”红军,奉行所谓“攘外必先安内"的不抵抗政策,导致东北很快沦陷。深感亡国惨祸之痛的左翼青年毅然走上了抗战道路。

日本帝国主义的入侵,激起了东北爱国军民的同仇敌忾,东北义勇军、东北抗日联军的武装斗争,使得受左翼思想哺育的东北青年备受鼓舞。九一八后,“集家仇国恨”于一身的张学良,即以东北边防军司令名义电令:“于锦州成立东北边防军司令部和辽宁省政府的两个行署。自此,东北军对日军进行抵抗。”此外,还有农民及其他劳动人民自发组织起来的武装。中国共产党于九·一八事变后第四天,即九月二十二日就发表《关于日本帝国主义强占满洲事变的决议》,从此,中国共产党进行了极为艰苦的抗日游击战争。中国广大军民不畏强暴抵御外来侵略的意志和决心,鼓舞了东北左翼青年。

二、东北左翼青年组织反满抗日运动的形式

1、建立读书会,宣传救国思想

左翼青年通过交换禁书,交流感想,组织读书交友活动等方式,宣传救国思想,进行反满抗日。三十年代后半期,在各类学校、各级日伪机关中,出现了以老同学、小同乡、知心朋友为形式的秘密阅读违禁图书,议论时事,探讨抗日问题的小组,他们传阅书籍,共抒社会不平和亡国之愤。

在财职训练所学习期间,左翼青年利用学校提供的津贴购买进步书籍,主要是左翼作家和左翼社会科学家的著作、译文。如巴金的《灭亡》、老舍的《骆驼祥子》。也有社会科学著,如钱亦石的《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史》、柳湜的《政治经济学讲话》等书。这支青年进步力量,就是通过交谈心得,互相启发,加深理解,寻求同志,在互教互学中成长起来,踏上了抗日、革命的征程。

2、建立统一组织,有计划、有组织的抗日

为更主动、更有计划地向日本帝国主义进行斗争,左翼青年成立地下抗日团体。在训练所期间,学生们就以读书会为主要形式进行书籍的传阅、阅读、交流思想感悟,并逐渐扩大读书会的规模。1940年,在财职训练所二期毕业生陈树满的召集和主持下,成立了以左翼青年知识分子为主要成员的秘密地下抗日组织。

左翼青年组织的宗旨是“争取人们活着、继续活着、好好的活着”。这支抗日组织从宗旨上就能体现出,其首先要保证在帝国主义的压迫下组织存在的重要性,其次表明抗日斗争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更多爱国青年前仆后继的共同努力,最后要以中华儿女的力量,共同谋得幸福生活的到来。这也与这支抗日组织的纲领“联合一切爱国力量,配合祖国抗战,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军阀、财阀,解放全东北!解放全中国!解放全人类!”相一致,它要求组织成员的团结一致,吸纳更多的爱国青年一道,配合全国抗战的形势,驱逐列强,实现中华民族的解放。

3、建立秘密图书馆、藏书点,壮大抗日队伍

左翼青年抗日组织成立后,成员们开始通过筹建秘密图书馆、建立藏书点以满足成员读书需求、为组织成员间传阅图书创造便利。由于长春成员积极展开读书交友活动,用书猛增,而外地成员一次又要大批借阅,致使书架上除冷僻书之外,几乎无书可借。鉴于成员对书籍需求量的增加,各地区负责人开始着手搜集购买书籍建立藏书点。如在吉林地区,组织成员吉林地区负责人陈作师委托裕兴书庄夏老板,为其搜集一些关于反侵略斗争的书籍。由于他们大力扩展书源,精心管理、使用,为在各地广泛开展的读书交友工作,提供了条件。

同时,左翼青年组织者不断吸收志同道合的爱国青年,左翼青年抗日组织迅速壮大,并在东北的各个地区相继建立、发展了分组织。左翼青年抗日组织在成立大会之初就推荐、认定了一大批准成员。随着这项工作的迅速开展,左翼青年抗日组织的规模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三、东北左翼青年组织反满抗日运动的贡献

第一,抗日组织成员一直都抱有坚决反抗外来侵略的决心,给予当时处于不抵抗政策阴霾下的东北爱国青年极大的鼓舞。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我国整个东北地区,日本成立伪满洲国,肆无忌惮地采用一切可能的手段和方法,奴役和迫害东北人民。而此时,中国的国民党蒋介石政府忙于“围剿”红军,奉行所谓“攘外必先安内”的不抵抗政策。东北左翼青年抗日组织成员目睹了日本的暴行,體味到了国家的危机,他们不愿做亡国奴。所以,即便在日本大力推行奴化教育,灌输奴化思想的殖民地教育区,他们仍然秘密传阅日伪严禁的各种中国图书,议论时事,讨论反满抗日问题,积极探索抗日路径。

第二,左翼青年组织制定的宗旨与纲领不仅着眼于反对日本侵略,还要劳苦大众摆脱奴役,建立一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社会,这其中反映了一些共产主义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在东北地区传播了马克思主义。组织建立之初将宗旨确定为“争取人们活着、继续活着、好好的活着”,这其中在“要求组织成员共同保证组织存在以保证抗日力量存在”的基础上,指明了组织成立后工作重心的依靠点,那就是,不仅要摆脱目前受奴役的状态,还要不断与国内的封建势力进行斗争。同时还提出了“解放全人类”,这说明这支组织的最终目的不仅是让全中国人民获得幸福,还要使全人类免受战争的侵扰,以获得解放。在宗旨与纲领的内容中,体现了东北左翼青年的一些共产主义思想,而不是狭隘的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

第三,东北左翼青年利用学校提供的津贴购买进步书籍,促进了反侵略斗争优秀作品的传播,激发了爱国知识分子反对外来侵略的斗志,唤起了东北人民抗日思想的新崛起。在财职训练所学习期间,东北左翼青年并没有停止对优秀爱国作品的汲取和传播,他们所读作品既有反对国内封建主义的进步书籍,也有反映国外社会状况和原理性的书籍。国内优秀作品,如鲁迅先生所著的《伪自由书》,萧红的《生死场》,将国内的封建势力揭露的淋漓尽致,用露骨的批判刺激青年一代思想的觉醒。而国外的果戈里的《死灵魂》、邓初民的《社会进化史纲》,则是反映其他国家的社会现状,使左翼青年对世界大背景有所了解。东北左翼青年从这些书中深刻体味到了中华民族处在内忧外患状态下的根源,以及要想改变这种被奴役被压迫的状况。我们不仅要将外国侵略者驱之门外,还要消灭国内剥削压迫的社会制度。他们的这种认识,已经超越了单纯的民族主义界线,而进入了社会革命的领域。这种质的飞跃是东北人民抗日思想的新崛起。

第四,左翼青年组织的成员一直在积极地寻找关内的抗日组织,虽然最终失败,但其坚持不懈、团结抗日、敢于实践、敢于斗争的精神,是其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东北左翼青年组织在成立之初,就一直想同关内的抗日组织取得联系。在其发展过程中,曾与一些所谓“祖国派来的人”,实际为国民党成员的人有过接触,例如石墨堂、魏忠诚。但最终分道扬镳,并未将其纳入组织。该组织的最后一次大会在哈尔滨召开,刘荣久的最初想法是通过此次会议将东北各地秘密抗日组织统一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之下,但特务王福、“中共中央代表”刘玉廷均在其中,他们是敌人打入组织的内侦,最终破坏了组织,并直接促成了“一二.三O”事件的发生,但这也说明了左翼青年组织积极地寻找关内的抗日组织的决心,以及在国家危亡、国土沦丧之时,能够牺牲自我,团结抗日的大无畏精神,这些都是其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

参考文献

[1]郑新衡. 一二·三零事件始末[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96.

[2]李蓉.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史[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

[3]王旸.中国1931-1937动荡下的希望[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15.

[4]董锐平.东北青年抗日中的“一二·三O事件”[J]. 炎黄春秋(往事录),2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