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走向舞台 浸入戏剧

2019-09-10 07:22李璧如
珠海 2019年6期
关键词:玛蒂尔戏剧节儿童剧

李璧如

剧院是一个奇妙的地方,在这里梦境与现实交汇,在这里创作者、演员和观众的共同努力让一部剧变得完整,这里还是启蒙和思辨的场所。如今孩子们的童年大多被电视、电脑与手机包围,打破“三块屏幕”的束缚,亲自走入剧院,无论是坐在座位上近距离地感受舞台上呈现出的缤纷灿烂的艺术魅力,还是身临其境地完成一次别开生面的浸入式戏剧体会,让孩子们用自己的双眼、双耳、双手去感知甚至参与到戏剧之中,这对于孩子来说,将是难以取代的独特体验。

走向舞台 走向故事与艺术

近来关注音乐剧的观众们也许不会对这个剪影感到陌生——一个穿着学校制服套装的小女孩双手叉腰,头微微昂起,看上去十分自信骄傲。这是伦敦西区原版音乐剧《玛蒂尔达》的海报,作为一部在2012年劳伦斯·奥利弗奖上获得7项大奖,于2013年托尼奖上获得5项大奖的原版音乐剧,這部英国国宝级别的音乐剧《玛蒂尔达》被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称为“近十年来最杰出的音乐剧”,7月份也将随着世界巡演来到珠海,引发观众强烈关注。

《玛蒂尔达》音乐剧改编自罗尔德·达尔著经典童话,故事的主角是一个年仅五岁的天才女孩玛蒂尔达,她在五岁时就已经饱读诗书,但是她经商的爸爸和嗜赌的妈妈不学无术,对聪明的女儿万分嫌弃。在玛蒂尔达自己提出上学的要求后,父母才把她送进小学,并希望学校能让女儿学会“守规矩”。而在学校里,玛蒂尔达又生活在校长特朗奇布尔小姐的阴影下,这位校长是投铅球出身,热衷强调“纪律”,她用暴力统治学校,哪个学生不听话,她就把孩子像铅球一样投出墙外。不过,虽然不如意事十之八九,但一年级老师亨尼小姐是玛蒂尔达心中的一缕阳光,两人发展出一段亦师亦友的情谊……在这个奇趣的故事中,主角的年龄设置和剧情无疑会让孩子们产生亲切感乃至共鸣。而玛蒂尔达的童年与大多数童话故事的设定反其道而行之,不仅令故事更趣味横生,突显出真挚情感的美好,也令主角身上自信勇敢的品质闪闪发光。

像《玛蒂尔达》这样以儿童视角为切入点的音乐剧,不在少数。被誉为四大音乐剧之一的《猫》也是一部童话式的作品,它原是艾略特为儿童所写的诗歌,音乐剧大师安德鲁·韦伯据此改编,并在创作过程中充分注意到儿童的特点,使《猫》更受儿童的喜爱。它描述了一个对孩子而言同样简单易懂的故事,并且通过音乐和舞蹈带来强大的舞台感染力,在成年人沉浸于艺术之美的同时,也让孩子获得了启蒙体验。

《玛蒂尔达》的主角虽然是一个古灵精怪的小女孩,核心剧情也聚焦于儿童的成长与教育,但它是一部老少咸宜的音乐剧。同时,值得关注的是直接针对孩子设置的儿童剧也正蓬勃生长。儿童剧适应儿童的心理发展状态,以及对事物理解与思考方式,内容符合儿童经验。在儿童剧中,角色形象一般具体鲜明,故事简单易懂,整体气氛热闹活泼,不少儿童剧是以童话和寓言为基础进行再次创作,也有许多儿童剧以动物喻人,由演员穿戴布偶服装进行演出,更贴近孩子心中童真的世界。

儿童剧始终活跃在珠海的剧院舞台上,其中既有国内剧团原创的儿童剧,也不乏外国引进的原版或中文版儿童剧。5月中旬,亚洲最大的音乐剧团体——日本四季剧团原创音乐剧中的经典代表作之一《素敌小魔女》中文版在珠海大剧院上演,它讲述了一个有关生命、尊严、友情以及勇气的故事,主角魔女“零”从一个喜欢恶作剧、懵懂无知的小魔女,最后变成了一个乐于助人、拥有丰富情感的普通人的好朋友。在儿童节前后,珠海华发中演大剧院举办“童话戏剧周”,带来了加拿大瞬间剧团的《匹诺曹》与《爱丽丝梦游仙境》两部剧目,它们以世界经典童话为蓝本,运用手雕木偶与真人进行交互表演,为孩子们打开一扇通往幻想、奇趣和诗意的艺术大门。

浸入戏剧 浸入城市与生活

5月11日下午,家长与孩子们围坐在阅潮书店内聚精会神地聆听着克罗地亚戏剧大师伊维萨·西米奇的互动分享会,共同探索孩子与故事之间的奇妙关系,这也正式拉开了珠海百岛儿童戏剧节的帷幕。

由珠海行远教育培训有限公司和珠海若水品牌设计有限公司联合呈现的百岛儿童戏剧节以“戏剧就是玩”为主题,带来贯穿全城的沉浸式戏剧体验。戏剧节中两部特邀国际剧目和一部推荐剧目,分别是“一带一路”国家文化交流剧目《带针女孩》、33年常演不衰的经典儿童剧《帕雷,一个人的星球》以及互动绘本剧《爷爷的花衣裳》。这些剧目强调演员与观众的零距离、多互动,往往在舞台和观众席没有明显界限的小剧场里进行演出,这些剧场也被称为黑匣子剧场,能将观众们以往“旁观”式的隔膜打破,让他们获得特殊的浸入感。专业演员已经积累了几百场表演经验,更懂得如何带动现场气氛,即兴互动如同画龙点睛,如光亮一样照亮剧场,为在场观众带来不可复制的经历。

此外,百岛儿童戏剧节里还设置了游园剧场的项目,在开放的公园内让戏剧演员和老师带领孩子共同进行戏剧游戏,以求更多孩子获得戏剧的沉浸式体会;绘本故事剧场等戏剧活动也走进珠海各大幼儿园和小学,戏剧演员直接在学校的课室里与孩子们面对面地互动表演,迄今已进行了三十多次,每次都获得孩子们的热烈反响。

戏剧让故事在现实中落地发芽,带来声色光影的展示,孩子们也能在戏剧中找到发挥的天地。百岛儿童戏剧节的发起人王丽英在教育行业工作多年,她认为戏剧不仅是一种艺术,它还是一种特殊的教育形式,对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与情感体悟有特殊价值。“孩子与戏剧拥有丰富的联系,第一是孩子本身就具备演的能力,他们每天很多状态都在‘表演’之中;第二是与乐器、舞蹈等艺术类专业技能不一样,戏剧艺术更类似于通识教育,进一步说,戏剧不只限于模仿,其中还有创造的内容,每个孩子用自己的方式进行表达,这就需要先体验、想象和设定,并且这个过程是孩子主动的。”

藝术的表现有无数种形式,无论是通过文字、绘画还是音乐等都可以述心抒情,表达自我,创造真与美的价值,但是对于孩子们来说,“演”像是一种与生俱来的本能,通过模仿与扮演动起来,既是放松愉快的玩耍,同时也是对世界和自我的探索与发现。这种行为甚至无须舞台与追光,就自然流露在日常生活中——许多孩子的童年里都有玩“过家家”的经历,它的本质即是孩子模仿成年人,在扮演“爸爸”“妈妈”的过程中,孩子得以大胆地朝这个尚有许多未知的世界伸出稚嫩的触角,隔着一张“透明纸”进行描摹,甚至以此为基础进行再创作。除此之外,戏剧中潜移默化的教育意义也不容忽视,王丽英举例,本次戏剧节中《带针女孩》这部剧目中,就讲述了一个生来身上带针的孩子如何在生活中把自己的弱点变成优势,运用自己身上的针去帮助身边的人的故事。“孩子们在探索世界和自我的过程中会产生许多疑问,而通过戏剧可以为他们带来正向的引导,建立更好的认知。一部小时候看过的好剧可以影响人的一生,这种真实例子比比皆是。”

本次百岛儿童戏剧节的主策划孙啸此前与团队在珠海发起过许多文化活动,但是在寻找合适切入点时遇到了困难。孙啸开始从自己个人成长里出发和感受,思考什么样的教育、什么样的成长过程是让人受益的,孩童时代是人生最初的起点阶段,所以孙啸决定来“解决”孩子们遇到事情:“大家的探索不应该停留在青年文化的平面上,而是可以追溯过往,思考一个人的成长历程。孩子的事与我们每一个人都密切相关。”

人生活在城市之中,城市文化无声浸润着这片土地上的人,人们也反过来为城市文化一笔一笔添加色彩。孙啸认为,珠海是一座包容性很强的城市,人们一直都在表达珠海的“宜居”感,其中有人会把“宜居”理解成生活方式上的休闲,实际上“宜居”是与城市文化、人们的精神世界以及人们在城市中获得的内容息息相关。百岛儿童戏剧节的名字缘起于珠海“百岛之市”之称,同时岛屿是戏剧作品中一个重要的象征物,它象征着人们的内心世界以及对自我的一种保护。每一个个体都像独立的岛屿,而连接着不同岛屿的海洋,就像是通过戏剧展示出人类共有的内心世界。“我们举办戏剧节也是为了在城市里增添新的文化内容,创造更多机会,让居住在这里的人能更充分地接触戏剧这门艺术。”孙啸说,“真正的艺术绝非限制在表面形式上,而是在于不同个体接触到它时的反应和表现,以及心里种下的种子。”

正如伊维萨·西米奇在戏剧节开场白中所说,任何事物都不能无限等待,要先迎来诞生,才会有后续的发芽成长。在孙啸眼里,城市文化如绿草般期待一场新雨,今年举办戏剧节已经是一件“箭在弦上,不得不发”的事情。压力与动力相伴相生,经过两个多月的紧张筹备,第一届百岛儿童戏剧节如期开展,第一堂大师互动讲座的报名人数就超过了限定名额的三倍。“这是我们第一届戏剧节,一方面是进行戏剧节本身内容呈现,另一方面也是希望通过戏剧节促进珠海与周边城市的交流,未来合作引进更多优秀的剧目。”关于戏剧节,孙啸他们还有许多其他想法,除了每年固定的百岛儿童戏剧节,团队还会进行贯穿全年的戏剧课堂相关活动,致力让儿童戏剧的氛围长久持续下去,为这座城市增添一个自然而然的“好习惯”。

猜你喜欢
玛蒂尔戏剧节儿童剧
儿童剧艺术实践思考
儿童剧海报设计作品《九色鹿》和《丑小鸭》
戏剧·乌镇
项 链
读《项链》有感
第14届契诃夫国际戏剧节圆满落幕
第8届中国儿童戏剧节7月开幕
如果佛来思节退钱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