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课程背景的小学信息技术创新教育探析

2019-09-10 02:26杨超
成长 2019年7期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创新教育新课程改革

杨超

摘 要:信息技术课程的开设顺应了信息时代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势,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之下,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创新不仅符合教育改革的需要,还能有效的提高教学质量与进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模式创新,当然不能一蹴而就,笔者分析了当前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问题,从而提出了笔者的创新教学观点。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小学信息技术;创新教育

时间进入21世纪,这是一个科技创新的时代,也是理论文化创新的时代。如今,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我国也积极投入创新创业的潮流,全国诸多领域掀起了一股创新热。在教育领域,创新是教育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教育不断完善的根本。教育的创新,细分到每一门的课程之上,就是教学的创新。就小学信息技术而言,如何创新教学模式,找到一个符合小学生学习特点和乐于接受的教学方法,这是教师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1 当前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存在的问题

1.1 教师创新意识不够,依然我行我素

这是一个客观存在但是又不得不进行解决的问题,因为有些教师在进行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时,总是觉得给小学生讲得太多学生也听不懂,干脆凭着自己的想法来教学。部分教师一味的延续传统的教学模式,热衷于“重理论、轻实践”和“满堂灌”的教学模式,不愿意开动脑筋创新课程教学方法,也不愿意去学习别人的好的教学模式,依然我行我素,违背了创新教育的宗旨和原则。

1.2 课堂教学氛围沉闷,学生热情低迷

造成课堂教学氛围沉闷,学生热情低迷的教学问题,很大一部分的原因还是出在教师教学这个环节之上。我们都知道,小学生生性开朗活泼,如果教师的教学方法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热情,那么课堂的教学氛围必将有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也会持续高涨。针对这个问题,还是应该重视教学模式的创新,实施有效的教学方法。

1.3 理论大于实践,学生实践时间少

这是一个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教师把更多的时间放在了理论知识的讲解上,忽视了实践的必要性。对于像信息技术这样需要不断通过实践才能掌握知识要领的课程而言,如果缺乏实践的锻炼,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学习也将失去兴趣,学习效率必将大幅度降低。创新教育,必须要在这方面进行创新与转变,转变教师教学观念,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

2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信息技术创新教育策略分析

2.1 创新课堂导入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否成功地引入课堂教学内容,既考验了教学能力,也是创新课堂教学的关键点。”课堂导入这个教学环节是最容易被教师忽视的,但这个恰恰对引导学生进入听课状态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笔者注意到,一个好的课堂引入,有助于在最短的时间成功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采取怎样的课堂导入方法?这个问题还得具体为题具体分析,要求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内容采取适当的导入方法。但是不论是哪一种课堂导入的方法,都必须坚持一个原则,那就是以激发学生兴趣为目标,课堂导入的内容只有激发学生的兴趣,才能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让课堂教学氛围不再沉闷。

例如,教师要讲简单的动画制作,那么教师的课堂导入就必须跟动画有关。小学生喜欢色彩鲜艳、活泼可爱的动画视频,那么教师就要以符合学生心理需求的动画作为课堂的导入。而且这个动画要尽量做到簡单而不失生动,保证小学基本能够制作。成功激发学生兴趣之后,教师就可以顺着学生渴望制作的心理讲授必要的理论操作和示范,将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自主操作。为了提高学生积极性,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看谁做得又快又好,这个实践操作的过程,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还收获了动画制作的简单技能。而这一切,都是建立在合理与恰当的课堂导入的方法之上。

2.2 重视学生实践,体现学生课堂学习的主体地位

信息技术课程离不开实践的操作,计算机的学习本身就是一个动手实践的过程,离开了实践谈操作,就是变相的纸上谈兵。笔者也深刻意识到这个问题,因此,笔者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有意识的减少理论的讲解,把更多的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亲自动手操作,而教师在学生整个的学习过程中就起到一个解难释疑和操作示范的过程。但是教师的指导同样重要,计算机的实际操作,很多学生不太可能一学就会,学习的过程会遇到许多需要教师亲自指导的问题。但是这并不可怕,毕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没有错误,哪里来的经验呢?没有失败,成功有谈何容易呢?

举个例子,当教师在教授“画板”这课时的内容时,教师通常有两种的方法,一是让学生自己想象自己应该在画板上,描绘什么样的图景。这是尊重了学生自由发挥形象思维的原则,学生积极性最高。一是教师指定某个画面,让学生根据自己看到的图景在画板上描绘出来。比如教师让学生看窗外的风景,或是回忆学校某个地方的景色等。这个环节考验的是学生的记忆力与动手操作能力。但不管是哪一种方式,都体现了学生课堂学习的主体地位。

2.3 转变教师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法

教师的教学观念对学生的影响是通过课堂教学的方式转移到学生的学习之上,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及时转变教学不合理的教学观念,改变传统的强硬输送知识的模式,坚持创新是教学的灵魂的理念。这个观念的转变并不是艰难的过程,对于受过专业培育的广大教师而言,尤其是青年教师,只要不断学习新理念,接受新思想,创新新思路,教学方法也一定能够得到创新。比如,教师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分层教学、游戏教学、创设教学情境、有奖问答等活动。让学生在学习中放松,在娱乐中学习,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实践中完成理论教学。

3 结语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创新教育是不可逆转的趋势,教育者应该顺应创新的趋势,及时弥补自身的不足,以更加优质的教学方法提升学生信息技术相关水平,创新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促进学生朝着更全面的方向发展。当然,创新的过程不可能一帆风顺,遇见问题,唯一能做的,就是竭尽所能,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 毕莉苑.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信息技术创新教育探析[J].名师在线(教学研究).2019(14):32—33.

[2] 朱建华. 创新教学模式,提高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质量[J]. 新课程(小学). 2017 (12): 154.

猜你喜欢
小学信息技术创新教育新课程改革
浅谈创客教育下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实践研究
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开展创新创业教育 促进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
新课改下高中英语课外阅读活动组织研究
小学数学创新教育开展研究
基于新课程理念的小学信息技术游戏化教学探析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高效课堂的构建
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