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图活动驱动学程,关联问题走向深处

2019-09-10 07:22刘东升涂春华
关键词:外接圆作图直角三角形

刘东升 涂春华

摘要:人教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十四章《圆》的第1节《圆的有关性质》、第2节《点和圆、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内容的关联性比较强,可以放在一个课时中复习。对于这节课,可以选择特殊三角形,通过作外接圆、内切圆等作图活动驱动学程;在作图的基础上,打磨关联问题串,促进学生想深、悟透;在解题的过程中,预设结构化板书,用思维导图梳理知识;同时,关注经典例题、习题,让中考真题融入学程。

关键词:《圆》复习课作图活动关联问题结构化板书

章末复习课没有现成的教材,如何进行知识点的复习?如何精选或精编问题作为例题、习题?这些都是章末复习教学设计与实施的重点与难点所在。

人教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十四章《圆》的内容较多,章末复习通常要花2—3个课时。其中,第1节《圆的有关性质》、第2节《点和圆、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内容的关联性比较强,可以放在一个课时中复习。对于这节课,我们设计以作图活动驱动复习进程,并在学生作图的基础上渐次生成一些数学问题,然后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求解达到复习圆的相关知识点的目的。实践下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本文整理该课的教学流程,并跟进阐释教学立意,供分享与研讨。

一、教学流程

(一)作三角形的外接圆

活动1(尺规作图)分别作出直角三角形ABC和等边三角形A′B′C′的外接圆。

教学组织:安排学生用圆规和直尺作出两个特殊三角形的外接圆。预设以下问题:

问题1下页图1中,设三角形ABC的边长分别为3、4、5,该三角形的外接圆O的半径是多少?过点C作AB的垂线,交⊙O于点D,则弦CD的长为多少?

教学组织:求解时,运用垂径定理,复习圆的轴对称性质。

图1图2

问题2图2中,边长为4的等边三角形A′B′C′的外接圆O′的半径是多少?如何证明∠A′O′B′=∠B′O′C′=∠A′O′C′?

教学组织:求解时,运用了圆的旋转对称性,复习弧、弦、圆心角之间的关系。

(二)找圆的内接四边形

活动2(补全图形)将直角三角形ABC绕斜边AB中点顺时针旋转180°,将等边三角形A′B′C′绕边A′C′中点顺时针旋转180°。

教学组织:将直角三角形绕斜边中点顺时针旋转180°,得到矩形ACBD;将等边三角形绕一边中点顺时针旋转180°,得到菱形A′B′C′D′。预设以下问题:

问题3图3中,矩形ABCD的四个顶点都在同一个圆上吗?为什么?连接CD,弦CD的长是多少?作∠ACB的平分线,交圆于点P,求弦CP的长。

教学组织:追问矩形的四个顶点是否都在同一个圆上,可以引导学生再次复习圆的定义、圆的内接四边形的性质(对角互补);而求弦CP的长,则需要构造出等腰直角三角形进行分析,是一道比较经典的习题(在图3中,有AC+BC=2PC)。

图3图4

问题4图4中,菱形A′B′C′D′的四个顶点都在同一个圆上吗?为什么?在C′D′、A′D′上分别取点E′、F′,使C′E′=D′F′,连接A′E′、C′F′,设它们交于点G′。有人说A′、B′、C′、G′四点共圆。你觉得有道理吗?能否求出B′G′的最大值?

教学组织:学生可以利用全等求出∠A′G′C′=120°。通过这道题让学生从正、反两个角度理解圆的内接四边形的性质(对角互补)。学生如果基础较好,可以跟进“求出B′G′的最大值”。事实上,此时B′G′的最大值恰为该圆的直径。此外,还可以结合学情,链接以下这道南京中考题:

△ABC中,∠A=60°,BC=4,∠ABC<∠ACB,指出边AB的取值范围。

(三)作三角形的内切圆

活动3(尺规作图)分别作出直角三角形ABC和等边三角形A′B′C′的内切圆。

教学组织:安排学生作出两个特殊三角形的内切圆。预设以下问题:

问题5图5中,设三角形ABC的边长分别为3、4、5,该三角形的内切圆O与三边的切点分别为D、E、F,求⊙O的半徑以及AD、BD的长,并用不同的方法求△ABC的面积。

图5

教学组织:学生求三角形面积时,可能会求两条直角边乘积的一半,或者斜边与斜边上的高乘积的一半,或者内切圆半径与三角形周长乘积的一半。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对比AD·BD与△ABC的面积是否相等,并对问题作“一般化”思考:设AD=3,BD=4,对比AD·BD与△ABC的面积是否相等。然后,安排学生课后继续挑战思考:证明直角三角形ABC的面积等于AD·BD。

问题6图6中,设等边三角形A′B′C′的内切圆O′与三边的切点分别为D′、E′、F′,求⊙O′的半径,并比较A′D′·C′D′与△ABC面积之间的关系。

图6

教学组织:等边三角形内切圆的半径容易求出,可以引导学生分析与前面的等边三角形外接圆半径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对比问题5中提到过的A′D′·C′D′与△A′B′C′面积的关系(S△A′B′C′=3A′D′·C′D′)。

(四)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结合上述复习进程中的一些知识梳理,将本节课的内容完善成如图7所示的结构化板书。

课后作业,设计如下两道挑战问题:

1.直角三角形ABC中,∠C=90°,AC=3,BC=4。在边AC上(不包括端点)取一点D,过点D作DE∥AB,交BC于点E,以点D为圆心、DE为半径作圆,当⊙D与边AB恰有一个公共点时,分析CD的取值范围。

2.三角形ABC中,∠A=60°,内切圆与边BC相切于点D,若BD=m,CD=n,求△ABC的面积。(用含m、n的式子表示)

二、教学立意

(一)选择特殊三角形,用作图活动驱动学程

本节课预设的前三个数学活动都从两个特殊的三角形(边长分别为3、4、5的直角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出发,分别作它们的外接圆、内切圆,并将它们补成矩形和菱形(為复习圆的内接四边形服务)。这三个活动能有效复习《圆》这一章中几个重要知识点和操作技能,同时又为生成新的问题提供了图形背景,使得学生在思考相关问题时,不必再重新理解新的问题背景或“题干”条件,也使得各个教学环节之间平滑地过渡,达到较好的“转场”效果。图7

(二)打磨关联问题串,促进学生想深、悟透

本节课设计的一些问题都是精心打磨而成的,意图通过高质量的系列问题渐次展开,促进学生想深、悟透,达到“做一题、会一类、通一片”的学习效果。如,活动1针对两个特殊的三角形探求了它们外接圆的半径,并关联复习了垂径定理以及弧、弦、圆心角之间的关系;活动2安排了系列问题,有效复习了圆的内接四边形的性质,并逆向思考了“对角互补的四边形的四个顶点在同一个圆上”,还链接了一道较难的南京中考题,渗透了“定弦定角问题”的构图分析法;活动3安排学生在作出两个特殊三角形的内切圆后,分别求出它们内切圆的半径,并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两个三角形面积的不同计算方法,结合学情相机追问,渗透从特殊到一般的研究方法;另外,在课堂小结后设计的课后挑战问题也是活动3中问题5、问题6的递进深入,学生研习之后可将这一类问题想深、悟透。

(三)预设结构化板书,用思维导图梳理知识

在复习课的知识梳理环节,可将复习的主要内容或知识点设计成结构化板书,在复习相关问题时将提到的内容或知识点书写在黑板上的相应位置,待课堂小结时完善结构化板书。本节课,我们借鉴了思维导图的构思,让学生从圆的定义、圆的基本性质、与圆有关的位置关系等方面理解圆的相关知识点。需要说明的是,我们设计的结构化板书是渐次呈现的,而且是伴随着学程的推进,对学生解题过程中提到的依据,由教师或学生即时写在黑板上的相应位置(教师要有黑板区域的规划,做到心中有数)的。这样,在最后小结时,适当修改、勾画、联结,就可以得出完善的结构化板书。

(四)关注经典例题、习题,让中考真题融入学程

毋庸讳言,九年级复习课还要关注学生的“眼前利益”,即精准备考。在这个方向上,目前的复习课有一个习题选取的误区,即从全国各地中考试题中找一些适合本节课复习内容的新题,然后投入大量精力在这些试题的训练、讲评上。其实,这样盲目地选练新颖考题的做法,挤占了关注教材例题、习题以及本地考题的深度学习的时间,是本末倒置。本节课中,我们选取的一些问题都是从教材典型例题、习题或南京(执教班级为南京一中实验学校的一个班)中考真题改编而来的,既引导学生回归课本,又对本地中考的命题方向保持关注,体现了精准备考的选题追求。事实上,这也启示我们章节复习的一种教学思路:教师深入研究教材典型问题,深度解析本地中考真题,并适当简化、变式或拓展,从而带领学生有效复习、精准备考。

本文系江苏省南通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基于‘三学’理念的初中数学课例研究”(编号:ZX201800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 刘东升.践行“三学”,渐次生成“结构化板书”——以“分式单元起始课”教学为例[J].中学数学,2018(24).

[2] 刘东升.从几何研究的基本方法出发——用“作图”驱动“点和圆的位置关系”教学[J].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2018(6).

[3] 刘东升.“形散神聚”的主题,“浅入深出”的环节——中考二轮微专题复习课《无处不在的边角关系》教学流程与立意[J].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2018(4).

猜你喜欢
外接圆作图直角三角形
不一样的角平分线作图
直角三角形的一个性质
来自2019年天津市中考作图题的挑战
仅与边有关的Euler不等式的加强
作图题答题技巧
欧拉不等式的一个加强猜想的验证
一道IMO试题的另解与探究
一个三角形面积取值范围问题的探究
尺规作图检测题
直角三角形初步知识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