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几点尝试

2019-09-10 17:13马志明
家长·中 2019年6期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

摘要:新课程改革已经进行了很长的时间,改革的效果已经在中小学教学中逐渐显现出来。课堂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在不断地提升,学生的能力也在不断地发展。为了更好地获得教学效果,作者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在初中数学课堂中进行了几点有益的尝试,希望能够对初中教学课堂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

新课程改革不断推进的过程中,初中数学教学课堂也在不断地进行优化,学生的能力也在不断地提高,但是初中数学课堂改革还可以进一步优化。因此我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在初中数学课堂中进行了几点教学的尝试,希望能够对现在的初中數学课堂改革提供参考。

一、课堂导入是高效课堂的关键

很多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很容易忽视的环节就是课程教学开始前的课堂导入,课堂导入对于构建高效的初中数学课堂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一定要能够认识到课堂导入的作用,并设置良好的课堂导入,以便为接下来的教学打好基础。设置课堂导入需要注意一些事项,课堂导入并不是盲目地进行相关知识点的讲解,而是通过一种方式去激发学生的热情,让学生能够有足够的兴趣去学习接下来的学习内容。因此教师在设置课堂导入时,应当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和兴趣特点,并根据学生的这些特点选择合适的课堂导入,从而达到课堂导入的目的。课堂导入的教学方法应当和课堂内的教学方法不同。因为课堂导入的特殊性,它需要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将学生的精神调整到一种亢奋的状态,使他们的大脑进行积极的运转,因此教师应当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课堂的气氛,打造出轻松的教学氛围,以便让学生更好地进行发挥。

二、课堂教学是构建高效课堂的重中之重

一节初中数学课最重要的就是课堂教学的部分,这个部分不仅承担了所有的教学内容,还占据了课堂中大部分的时间。如果这个部分教师无法进行有效的把握,那么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就是空谈。课堂教学中最重要的就是教学方法的选择,我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在本文中阐述两种有效的探究式教学方法,希望教师能够根据自己班级的实际教学情况,批判性地学习和选用。

(一)互动探究式教学方法

互动探究式教学方法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主要的教学过程是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将教学内容分成几个环节,在每个环节中设置小的教学目标,然后根据教学目标设置一些相关的探究问题。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能根据提前设置的教学环节和教学的实际情况,确定好每个环节的教学时间,然后在每个环节中首先要对基础知识进行讲解,然后教师要以一种平等的姿态和学生共同对新知识进行深度探究,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新知识的深层次内涵,进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探究能力。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使用这种教学方法时一定要能够对课堂有足够的把控能力,对教学的时间进行合理的分配;教师对学生探究出来的结果要能够进行积极的评价,即使探究结果出现问题,教师也要能够帮助学生修正思考的过程,帮助学生发展他们的数学思维。

(二)小组探究式的教学模式

小组探究的教学模式和互动探究的教学模式在教学方法上有一定的相似之处,但是在实际的运用过程中却大为不同。教师在使用小组探究式的教学模式时,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分组,科学的分组要根据学生的知识学习能力、学习成绩、学习特点以及兴趣爱好等进行,以便能够让小组探究真正地发挥作用;其次,教师在使用小组探究式的教学模式时,要注重探究问题的难度,较为容易的问题和较为困难的问题都不适合作为小组探究的探究问题,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要着重对探究问题进行设计。探究问题要能够吸引学生的兴趣,发散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有发挥的空间,从而保证小组探究时能够让学生有探究的内容和动力。最后,教师要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在学生探究出现问题时要能够及时地帮助解决,以便学生能够继续进行探究。小组探究式的教学模式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团队意识,让学生在团队内进行思维的交流,从而产生思维的碰撞,在这种碰撞中每个学生的思维过程就会不断地进行完善,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数学探究能力,使学生以后的发展能够有良好的基础。

三、建立良好的课堂评测机制

高效的初中数学课堂应当有良好的课堂评测机制,初中数学教学在完成教学内容后,教师应当对全体学生进行一个课堂评测,以便能够及时地掌握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情况,为接下来的课后作业布置和下一次的教学提供教学参考。良好的课堂评测机制应当是能够在短时间内快速地掌握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因此在教学中如果使用课堂提问的方式进行检测,效率会非常低,而且无法照顾到大部分的学生,因此教师应当使用一种能够让每个学生都参与的课堂评测。其中最普遍使用的方法就是教师在课堂中为学生发放评测试题,但是高效课堂中的评测试题与传统的评测试题是不同的。课堂中的评测试题是知识点和试题的结合,在这张评测试题中主要分为两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对相关知识点理解的基础试题,第二部分是对教师进行深度探究相关的试题。在我的数学课堂中,试题内容很少,一般只有4道题,这4道试题是经过备课期间精心挑选出来的,基本能够融合教学中的大部分知识点,学生也能在短时间内快速完成,然后由学生进行互评,并以举手的方式统计每道题的正确率。这种快速完成试题、快速完成评价的方法能够在课堂检测中有效地让教师掌握学生的学习状态。

四、结语

综上所述,我是根据课堂教学中的三个环节展开论述的,在不同的环节选择不同的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往往能够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也应当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为自己班级的数学教学探索出更加合适的教学方法,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责编  杨 菲)

参考文献:

[1]宋彩霞.课堂教学与“包袱”意识[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7(18).

作者简介:马志明(1971.5-),男,回族,甘肃康乐人,本科,副高,研究方向:初中数学探究。

猜你喜欢
新课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
新课改下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新课改核心素养下的高中数学概念教学探索
新课改理念下的高中物理教学实践研究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新课改下开展数学建模教学之浅见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