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科学评价 促进有效学习

2019-09-10 17:13刘峰
家长·中 2019年6期
关键词:教师评价学生评价有效学习

刘峰

摘要:在课堂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能否保持兴趣和求知欲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学生合作学习的评价方式,教师激励性的评价会唤醒学生继续探究的欲望,激起学生探究的热情。因此,教师应对学生在探究活動中表现出来的情感、价值观给予肯定和评价,让他们充分体验探究的价值和成功的喜悦。

关键词:合作学习;有效学习;教师评价;学生评价;师生合评

“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怎样使合作学习更有效?怎样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这是一项富有生气、活力与充满意义的研究,它的直接目的是为教师改进教学或学生后续学习提供全面而具体的依据。我认为要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科学的评价,从而更好地达到以评促学的目的。在认真研究、反复实践的基础上,我们成功地找到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评价方式:教师评价,学生评价和师生合评。

一、教师评价

(一)教师是教育的实施者

教师承担着促进学生发展的任务,教师的素质及其发展同样成为课程改革的重要话题。以往的教师评价主要关注教师已有的工作业绩是否达标,同样体现出重检查、甄别、选拔、评优的功能,而在如何促进教师发展方面作用有限。原有的以传授知识为主的基础教育课程的功能受到了极大的限制,转而注重培养学生包括积极的学习态度、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以及健康的身心品质等多方面的综合发展。

于是随着配合课程功能的转变,评价的功能也发生着根本性转变,不只是检查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更关注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过程与方法,以及与之相伴随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评价不再是为了选拔和甄别,而是如何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关注学生成长与进步的状况。

(二)多关注学生状态

教师多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兴趣、态度、意志、自信心、价值取向等非智力因素,有利于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并激发其内在发展动力,促进学生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学习。课堂建设成富有情感的生态课堂,学生在宽松的环境下进行学习,使学生获得精神上的满足,提高自我成就感,实现课堂教学目标和学生的认知和谐发展。

(三)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

任课教师要不断地寻找和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每节课学习任务完成后,及时对小组学习情况进行量化打分,对每组学生的预习、展示、合作、交流、探究、任务完成情况、分工、纪律进行考核。

(四)运用捆绑式评价

实践中,我们发现为了给组内多加分,组内好学生便会在课堂上多次发言、在作业上更加认真、在学习上更加努力,这样学困生便会变得无事可做。为此,我们创造性地运用捆绑式评价,如:组内学困生每发一次言加50分,优生发一次言只加10分;学困生作业认真完成加30分,优生加10分;学困生成绩每提高10分可与90分以上学生加同样的分;学困生进步大时要加双倍甚至多倍的分……这样,组内会更加团结,优生会更加真诚地帮学困生,从而实现“一帮一,一对红”的预期目标。

二、学生评价

在以往被动地接受评价中,评价者与被评价者扮演的基本上是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角色,被评价者对于评价结果大多处于不得不接受的被动状态,对于评价本身更是拒绝大于欢迎,或者处于“例行公事”的被动状态。评价是以学生多人组合的方式进行的,一改以往以管理者为主的单一评价主体的现象。学生还可就教师对自己做出的评价结果发表不同的意见、进行申诉等。这样,传统的被评价者成了评价主体中的一员,在评价主体扩展的同时,重视评价者与被评价者之间的互动,在平等、民主的互动中关注被评价者发展的需要,共同承担促进其发展的职责。

“组内成员合作,组间成员竞争”,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让好的表现成为学生的目标和标准,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自我检测,作出正确的评价,通过评价进行自我调整,自我完善,从而得到提高。

“我的表现你来评,你的表现我来议”,每完成一项任务,都要及时做出评价。要求学生之间相互找出优、缺点。目的是在同学之间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营造团结合作、互相勉励、共同提高的氛围。

三、师生合评

为强调评价的民主性、人性化,我们力求评价主体多元化,结合单项、专项、多项等方式,增强评价主体间的互动,让被评价者成为评价主体的一员,建立学生、教师共同参与、交互作用的评价制度,以多渠道的反馈信息促进被评价者的发展。在评价过程中,我们把权利重心移交给小组,规定小组的评价在合评中占50 %, 自评和师评各为25 %。例如一个学生在“互助”一项上,自评为“优秀”记4 分,师评为“良”记3 分,4 个组员分别评为:“优”、“良”、“中”,组员人均评分(4 + 3 + 2 +2) / 4 = 2.75 分,组分数为2.75 分。这个同学此项总得分为: (4 + 3) ×25 % + 2.75 ×50 % = 3.125分,等级为“良”。教师对学生作出总评后,要将所有资料保存起来进行积累,使学生及时把握自己的发展状态。教师也要针对学生的优势和不足给予学生激励或具体的、有针对性的改进建议。当学生对评价的结果不满意时,可申请重评。期末时,由科任教师把多主体的定性描述和定量分析结合起来,作出终结性评价,评价的结果作为学生该科期末成绩的一部分。师生合评总分注:总分100—85分,等级为A级;总分84—74分,等级为B级;总分74—60分,等级为C级;总分59分以下,等级为D级。为了更好地运用科学评价,促进有效学习,我们成立了学科高效科研学习小组,充分发挥学科高效科研学习小组的学科带动和专业引领作用。各学科教师制定考核评价办法,由班主任、学科教师、班委会负责各学科高效科研学习小组考核评价。按周评选出优秀学科高效科研学习小组和科研之星,在班级风采栏展示,各年级组按月汇总在年级公告栏展示,按半学期或学期进行表彰,并在年级橱窗展示。

总之,各种评价类型都各有其优点和缺点,实际操作中究竟采用何种评价方法,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以选择最合适的评价方式。

(责编  张 欣)

参考文献:

[1]曹晓红.有效提问,有效合作,有效课堂[J].英语教师,2015(6).

猜你喜欢
教师评价学生评价有效学习
新课程背景下的学生评价
论技工院校一体化教学模式下教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小学英语课堂中对学生评价的改革
高中文综学科学习方法的中学生视角分析
浅谈如何上好小学信息技术课
促进学生课堂有效思考的几点做法
小学数学课堂中小组有效学习的研究
有效评价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达成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