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跡可疑”的艺术

2019-09-10 07:22盛剑峰
画刊 2019年6期
关键词:分贝公车展厅

盛剑峰

我时常把路上的石头踢回家,慢慢集成一堆(《踢石头》);从家附近公交站开始坐公车,随机乘坐到站的第一辆公车,只坐一站,到站改换下一辆公车,以此类推,直到最后一班公车结束(《公车计划》);从南京机场买最快能起飞的国内航班,登机到达下个城市机场,下机后在机场内买最快起飞且可以买到的国内航班,持票登机飞往下个城市,以此类推,直到某个城市机场买不到当日起飞的航班为止(《飞行计划》);找寻红衣女(《RED.com》);对着分贝器歇斯底里"叽里咕噜不知所云地喊"(《对话》);开车从自己家小区出发,预设1小时时间,不设目的地,根据红绿灯指示行驶,红灯停绿灯行,直行绿灯优先行驶,1小时后,车到达地点为终点(《一小时计划》);尾随一个体型和自己相似的陌生人,跟着他到家,然后离开(《你去哪儿?》);在郊外废弃的混凝土房子里铺满爆竹,点燃后让其在密闭的房间中炸开(《噼里啪啦,砰砰砰!》)……这些我干过的“无聊”的事,都出现在2019年4月我在南艺美术馆0号展厅的个展上。

这些看似无聊奇怪之事,可以看作是我从现实生活中的褶皱夹缝中分泌出来的黏稠物,是我的日常生活片段材料和时光岁月不断碰撞不断发酵的产物。我做这些事的初衷,只是把它们作为自己对当下的一种反应;很多是随性而为,事后再把这些材料编辑选取出来,与其说这些是作品,倒不如说它们是我不断探寻自己,解决自己各个阶段碰到的问题的生命轨迹。所以,这些作品整合在一起,实际上展示了我对不同阶段遇到的各种问题的回应,它折射了我找寻自我、不断探索的过程。

在“行跡可疑”的展览海报上,用的是《极限》——“憋气”作品里的图片,我在水里竭尽可能地憋气,看自己在水里究竟可以憋气多久,看自己的极限在哪。在生活中也经常用类似方式挑战自己的极限,比如把自己鼻子嘴巴摁住,看着手表指针,心里在一秒一秒地读时间。那时没认为这样的行为是一件作品,就为了和自己较个劲。这种较劲也成为我作品“无聊”的缘由吧。

《踢石头》是一件三屏半圆形影像装置,放在展厅的入口,三块屏幕上播放的是我踢石头的影像,石头从三个方向踢来,汇聚到一处,影像下方是一堆小石头。都是我平时一路踢回家的石头。这件作品是我日常生活中的一个小嗜好;我每到一个地方也会捡石头并写上时间地点,像是日记。踢石头这个行为,也可以说是我的一种无意识的经验的积聚。在展厅的另一头,《对话》与《踢石头》遥相呼应。《对话》做了两个版本:第一个版本是在2003年,就是对着分贝器“啊啊”歇斯底里地喊,那个时期处于迷茫找寻期,对自己未来路内心充满不确定性,想要找到一个确定的结果。正好也对应《极限》系列,因为差不多处于一个阶段,是青春期荷尔蒙旺盛的状态,有话要说,但不知如何表达。2007年参加北京唐人“乱码”展,为之生成了第二个版本。这个阶段已经相对明确了自己的方向,对社会对政治对自由还有对生活,已经有一定的自我立场和判断,有明确话要说,所以选择有内容但又听不出具体说的是什么,叽里咕噜一本正经地和分贝器说话。《踢石头》《对话》之后,我开始进入明确表达的阶段。这种状态在后续的几件作品里又有所深化。

《Red.com》和《你去哪儿?》都是影像作品,用的跟拍鏡头语言。一个是为寻找目标,用摄像机按剧情追拍;一个是跟踪目标,用手机冒险跟踪偷拍。前者是早期没有目标的寻找的状态;后者目标明确,并以明确的目标作为目的,也是最近几年新作。两件作品在展厅里也形成一个呼应和递进的关系。

在做《一小时计划》《公车计划》《飞行计划》系列作品的时候,我着迷的是如何在限定的时间内,以随机、偶发的方式去接近没法预设的终点。当我出发的时候,对终点是充满好奇心与期待的,但一旦到达,“失落”感就油然而生,在最后关头,确定的结果让期待变得没有意义了。在当时做《飞行计划》这个项目的过程中,我很想生成一个有形式感的东西,于是在展厅里,我按照飞机飞行的航线轨迹,做了一个红粉色的霓虹灯Logo,把它放置在我收集的老皮箱里。刻意制造了一种仪式感,对我来说,这种仪式感背后是我这些行为的精神合体。Logo对我而言是从这一系列行为抽离出来被物化的抽象体。墙上的那些机票地图,在某种程度上烘托了这个红粉色的Logo。《噼里啪啦,砰砰砰!》图片记录了从铺满爆竹的房间到在房间炸开到成为一片废墟房间的过程。在旁边玻璃罩里竖着一个红粉色塑料打火机。旁边一个小展厅《梦想旅行社》是我在这次个展上发起的一个新项目,它可以看作是我对未来开启的预告,也是对之前的某种告别。

红粉色的Logo、红粉色打火机、《梦想旅行社》的红粉色空间形成呼应。从一个空间的起点到这个空间的终点串联到那个空间的起点。第一个展厅提供了情感的平淡和浓度的一种交汇,是个人和社会的一种反映。最终转到另一个《梦想旅行社》粉色空间,一个天马行空造梦的地方。

北漂那几年,和朋友彻夜长谈终极追问的话题:如果你的生命还有最后一年,甚至最后一个礼拜,你会做什么作品?这个终极追问,今天依然对我产生影响,我只相信实践告诉我的真知,只相信自己触碰和体验的,只做自己最想做的。因而,我怀疑一切被灌输的“正确性”,所以和大家的正确轨迹相比,我的“行跡”难免显得有点可疑吧。

猜你喜欢
分贝公车展厅
Loud Volumes Can Harm Your Hearing
烟草产品展厅设计
党史展厅设计
党史展厅设计
烟草产品展厅设计
中央机关有多少辆公车?
漫画
小分贝上街“不讲话”了
MP3使用不当  听力易受损
声的单位——分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