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教师主导作用 保障学生主体地位

2019-09-10 02:59王景林
科海故事博览·中旬刊 2019年5期
关键词:强化训练创设情境学习兴趣

王景林

摘 要 众所周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是学生获得发展的必要条件,同样,学生主体地位的落实是体现教师有效教学的重要因素。

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只有将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机结合起来,才能使教和学双边活动彼此促进。对学生而言,他们借助于教师的教导与帮助,科学有效地掌握知识,形成技能,提升素养,使自己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

关键词 学习兴趣;强化训练;创设情境

如果从另一个角度看,学生不付出努力,即使教师教得再好,教学目的也不能得到实现。下面,笔者结合小学数学的教学实践谈谈这方面的几点体会。

一、激发学习兴趣,减轻心理负担,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学习兴趣是学习活动的重要动力。”在教学过程 中,我坚持以下做法:

1、创设情境,让学生以积极的状态投入到数学的认识活动中,如在教学“商不变的性质”前,我出示这样一组题,问学生能不能很快进行口算:

3600÷400 400÷25 600÷25

4000÷125 72000÷400 108000÷36

学生对上述口算题感到很困难,都觉得需要列竖式进行笔算,我见此情景,故作神秘地告诉学生:“老师能一下子报出得数。”随即我很快说出上面各题的各题的得数,学生都露出羡慕、惊奇的表情。我接着问:“你们想知道老师是怎么算的吗?”这就把学生的注意力带入到学习新课的情境中,使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学习心理优势。

2、展现过程,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动发现,进而在发现得到满足,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为归纳“商不变的性质”,我先出示如下算式:

24÷4=6

240÷40=60

2400÷400=6

24000÷4000=6

然后,引导学生观察,什么变了,什么没有变,在观察时,教会学生有序观察,并从中比较:(1)从上往下看,被除数和除数如何变化,进而得出“都扩大10倍、100倍……”即“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2)从下往上看,同样可以得出“都缩小10倍、100倍……”即“同时缩小相同的倍数”。

这里,给出几道算式作为感性材料,并组成一个整体,让学生加经分析、综合,最后抽象、概括,在这个过程中,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

3、课堂内外结合,上好数学活动课。数学活动课对学困生是一次再学习,对学有余力的学生是智能的发展和提高,对一般学生也大有裨益,有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展。例如,教学长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后,我组织了一次“拼拼摆摆”的活动,从饶有兴趣的拼摆中由认识单个形体到认识多个形体的组合,探索某些计算规律。然后让学生解题:“有三个同样的正方体,棱长都是2厘米,把它们拼成一个长方体,表面积减少了多少?”学生通过上面的反复实践比较,掌握了计算规律,解题能力大为提高。

二、针对学生实际,精心安排内容,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要使全体学生都能参与到探求新知的过程中,就必须针对学生的实际,精心安排内容,让学生在独立探求的过程中达到学懂弄通的目的。

1、安排内容要有利于学生探究并发现规律。例如“一个数除以小数”例题是这样的:做一条短裤要用布0.67米,56.28米布可以做多少条短裤?

通过分析,该题列式为56.28÷0.67运用商不变的性质,转化为:5628÷67。我认为,被除数与除数的小数位数相同会使部分学生误认为“小数除以小数,就同时划去它们的小数点”,从而错误地只去掉它们的小数点,而不是把被除数的小数点相应地向右移动。因此,我先出示了一道补充题:两个因数的积是8.319,一个因数是2.35,求另一个因数。所列算式为8.319÷2.35=831.9÷235这样的补充,从学生的认知特征出发,从认知结构的形成过程考虑,便于学生抓住特征,很好地把握小数点的处理问题。

2、安排内容不仅要使学生懂得用什么方法来探究,还要使学生懂得怎样想到用这种方法去探究。例如,教圆周率,我先让学生通过对几个大小不等的圆的观察,体会圆的周长是随直径的变化而变化的,进而启发学生思考,这种变化有无规律?让学生带着这个疑问去动手实验,从而培养学生从提出问题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引导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素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在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发现教学规律,使学生的知识与能力同步提高,数学素质得到培养。

我在教“三角形的分类”这一知识时安排了填表、分组、命名、定义、分类这五个教学环节。通过填写表,学生发现了若干三角形内角的共性和个性,然后让学生根据个性进行分组, 学生都能轻松地完成任务,在不知不覺中掌握了科学统计这一数学思想方法。这时,我并没有让学生看书完成剩下的任务,而是撩拨学生的创造意识:“你能根据各自特征给每一组三角形取名字吗?”当很多学生异口同声地说出“钝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时,我一方面给予鼓励,另一方面又把学生思维引向新的制高点:“什么叫钝角三角形?什么叫锐角三角形?什么叫直角三角形?”这时课堂气氛特别活跃,学生根据观察所得,完成了对三种三角形的定义,及时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最后,通过实际操作,学生发现任何一个三角形一定属于这三类三角形中的一种,从而完成了这一新知的建构。

四、精妙设计练习,强化训练效度,巩固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学课堂练习是学生形成理性认识的重要实践活动,能促使学生应用新知,进而巩固新知,形成技能。因此,必须做到:

1、精妙设计练习,减轻作业负担

练习题要精心设计,要符合“长知识、长智慧”的要求,如抓住新知“生长点”设计的准备性练习,针对知识的难点以及学生学习中的某些缺陷而设计的针对性练习,扣住新旧知识的“分化点”而设计的对比性练习等等。例如,我在教“一个数除以小数”就针对小数点的处理这一难点作小数点处理的专门练习。

2、强化训练效度,提供发展空间

学生新知形成以后,教师要设计有效的练习,使学生在参与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中变“学会”为“会学”,达到对知识进行更高程度的概括。例如,教师可以通过提供变式或反例以便于学生进行抽象概括时更好地掌握本质属性,以达到防止定势思维,培养不同层次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

综上所述,教学是师生的共同活动,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构成的双边活动。学生作为教学过程的主体,主体地位只有在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的情况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保障。学生发挥主体作用离不开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也体现于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发挥中。只有这样,才能优化课堂教学,有效实施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谈谈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策略[N]. 郭文荣. 发展导报. 2017-11-24 (025)

[2]例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N]. 龙剑. 黔西南日报. 2015-07-10 (008)

猜你喜欢
强化训练创设情境学习兴趣
“三角、数列、平面向量”强化训练
建构初中数学高效课堂之我见
浅谈初三语文阅读教学
也谈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
如何推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高中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
精心设计:培养语文兴趣的土壤
中考英语形容词专项强化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