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的有效教学方法

2019-09-10 02:59徐秋奎
科海故事博览·中旬刊 2019年5期
关键词:有效教学核心素养小学数学

徐秋奎

摘 要 目前教育改革正在大力推行,这对新时期的小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时期的教育教学要求,注意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锻炼学生的实践操作操作能力,讲解相关的知识重点结合例题,讲述解题思路,帮助学生提升知识剖析能力,使学生逐渐从经验型学生转变成智慧型考生。但同样也有另一句话: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小学阶段的教学是进行教育教学的基础,在众多学科中数学由于其零散抽象的学科特点成为学生学习的难题。所以本文就如何进行小学数学的有效教学展开探讨。

关键词 小学数学;有效教学;核心素养

小学阶段数学教学是教育的基础,决定着高中生日后学习效率,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阶段,在诸多学科中,数学知识由于较为零散,学生刚刚步入小学校园,知识整合能力以及迁移能力相对薄弱,从而无法建立起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学生学习兴趣下降,为解决这一问题,老师在教学时首先要针对学生情况进行学情分析,并设立不同的教学目标,为适应时代需求还应该改进教学模式,同时老师在教学时还要注意学生建模能力的培养,及时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对此本文针对相关教学要求,进行了一些几个方面的探讨。

一、进行学前分析,降低教学难度

在进行教学之前,老师可以对学生进行课堂提问,借助相关问题,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数学知识基础,并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相应的学情分析,并适当对学生进行分组教学,对于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老师以使学生掌握基本概念为主要目的,对于有一定基础的学生,老师可以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帮助学生构建简单的数学知识网络。

例如老师在讲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小数除法》的内容时,老师可以询问学生对于数学除法大家有什么了解?学生回答:有被除数,除数以及商,有时还有余数,除法也包括整数除法以及分数除法。老师听后:好,我们之前已经学过整数除法和分数除法,那么接下来我们便来锻炼一下吧,老师可以就整数除法给出相关的例题,巩固学生知识,随后在老师对学生除法知识掌握程度有一定的了解之后,老师可以说,接下来我们便开始分数除法的教学,老师根据刚才学生对于其他种类除法的运用,进行学前分析,制定相关的教学内容,降低教学难度。

二、设立学习目标,讲述学习重点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还发现,由于小学学生刚刚进入高中,学习目标还不明确,老师在教学时应该帮助学生树立相应的学习目标,并在教学中讲述知识重点,讲解解题技巧,培养学生的学习信心。老师可以带领学生回顾以往学习的数学知识,并讲述相关知识在的使用,感觉不同学生设立相应的教学目标,随后进行新知识的深入讲解,让学生由浅入深,不仅巩固了自身的知识基础,也让学生知晓了相应的教学重点。

例如老师在讲述《圆柱圆锥》的相关内容时,老师应该向学生讲述圆柱的相关概念,比如具有圆心,半径,同时老师还可以借助相关的数学小故事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讲述圆周率π的发现,同时结合相关的周长面积公式,使学生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同时老师还应该及时带领学生回顾以往的知识,比如让学生回忆有关圆的知识,借助圆的数学内容与述《圆柱圆锥》这一章节的数学内容产生联系,帮助学生构建简单的知识网络,同时老师还可以进行分层教学,设置不同的教学问题,根据学生情况设立教学目标,从根本上提供学生的学习能力。

三、更新教學模式,激发学生兴趣

许多小学教师受以往教学理念影响过重,以往的教学方式,逐渐不被学生所接受,致使教学效率不断下降。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老师在教学时应该及时更新教学模式,同时老师应该注意,小学学生正处于青春期,老师应该以兴趣引导为主,所以在教学时应凸显学生地位,更新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兴趣。老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自由结组学习,鼓励学生进行讨论合作,通过这种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增进学生之间的友谊,帮助学生活跃课堂氛围。

例如老师在讲述《时、分、秒》的相关内容时,老师在进行教学时,可以采用有游戏教学法,比如用一个整点报时的闹钟,进行相应的事物教学,讲述时针,分针等知识,同时还可以借助教学内容进行简单的班级管理,使学生知晓在什么时间做什么事情,加强学生的时间观念,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进行《克、千克、吨》的相关内容时,老师可以准备一个体重秤,同时结合相关的人体健康指数,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关心,通过类似的事物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

四、鼓励学生实践,锻炼实践能力

新时期的数学教学布置要求学生拥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同时要求学生拥有过硬的实践操作能力。但是许多老师和学生认为数学尤其是高中数学是一门纯粹的理论学科,对于动手能力的要求不高,面对这些教学问题时,老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使用相关的教具,结合相应的数学模型,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意识。

例如老师在讲述《统计和概率》的相关内容时,老师可以通过扇形统计图直观的展示相应的概率,使学生能够直观的观察到统计与概率的知识,为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意识,老师还可以让学生自行使用扇形图,通过实际的动手操作真正理解数学中统计以及概率的相关知识,为日后的数学教学创造便利条件,同样,老师在讲述追击,相遇的数学问题时也可以采用画图方式,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

综上所述,小学年级的数学教学是学生进行高中数学学习的重要前提,有效进行小学数学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而若想对学生进行有效教学,首先需要老师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简单的学前分析,讲解相关的知识概念,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其次小学学生刚刚进入高中,学习目标还不明确,老师在教学时应该帮助学生树立相应的学习目标,并在教学中讲述知识重点,讲解解题技巧,培养学生的学习信心;此外对于小学年级的学生,老师应该以兴趣引导为主,所以在教学时应凸显学生地位,更新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兴趣,再次,学生的实践能力也是十分必要的,所以老师可以结合相关图形以及模型,培养学生数形结合以及建模意识,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王美兰.构建建模意识,培养创新思维———小学生数学数形结合思想的培养路径研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4(24):7.

[2]孙岚.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以及相关应用能力[D].苏州大学,2008.(24):7.

[3]秦月小学.数学的有效教学方法策略探讨[J].河北大学.2007.(24):7.

猜你喜欢
有效教学核心素养小学数学
浅谈高中英语有效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新理念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
加快中职会计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有效性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