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现状调查与改革探究

2019-09-10 07:22刘彩琼陈燕铭邢烨丹
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9年5期
关键词:高职院校改革

刘彩琼 陈燕铭 邢烨丹

[摘 要]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时代背景下,高职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不仅关系到学生的切身利益,更是关系到学校的声誉和可持续发展。因此,做好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以促进学生更好地就业,显得尤为重要。文章以《关于就业指导课程开设情况的调查问卷》的调查结果为基础,分析目前影响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程开设效果的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程设计改革的建议,以期为就业指导课更好地发挥帮助大学生提升就业能力的作用。

[关键词]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改革

[中图分类号]D71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7656(2019)05-0083-03

据教育部统计,2018年全国有高职院校1418所,共招生368.83万人[1]。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每年高职毕业生的数量持续增加,大学生的就业竞争越来越激烈,就业问题已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作为目前高职院校帮助和指导大学生实现顺利就业而设置的重要课程,开设好这门课程是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促进学生就业、提高就业质量的有效途径之一。但由于就业指导课作为一门新兴课程,面对快速发展的高职教育,各高职院校在实践过程中,还是存在影响课程开设效果的诸多因素。探讨目前影响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程开设效果的因素,并提出课程设计建议,以期更好地帮助学生提高就业竞争力。

一、調查对象与调查的基本情况

研究者通过问卷星向广东省内8所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开设情况发出问卷调查,被调查对象为在校大二大三学生,涵盖商务英语、会计、市场营销、计算机网络技术、旅游管理等专业,93.48%的被调查对象上过就业指导课程。调查过程中,要求参与调查的学生采用不记名方式,如实、准确地作答,共收回有效问卷537份,有效率为100%。

在对于“学校开设的就业指导课程的重要性”调查中,33.71%的学生认为非常重要,41.71%的学生认为重要,19.18%的学生认为一般,可以看出绝大多数的学生肯定了该课程的开设。在对于“你对学校开展的就业指导课满意度”调查中,34.64%的学生表示满意,59.22%的学生表示一般,6.15%的学生表示不满意,数据说明学生对指导课程开设效果满意度不高。在对于“就业指导课程设在什么时候最恰当”的调查中,28.12%的学生选择在大一,28.12%的学生选择在大二,26.26的学生选择在大三,36.87%的学生选择贯穿从入学到毕业的整个培养过程,可以看出,学生比较支持就业指导课贯穿于整个培养过程中。在“你最希望给自己提供就业指导的老师是谁”的问题选择上,选择专业职业规划老师和在职HR或从业者分别占40.97%和32.4%,可以看出,学生比较希望有职业规划专业能力的老师或人才资源专业素养的人担任该课程教师。在“学校的就业指导课程有哪些地方可以有所改进”的调查中,该问题可从6个选项中选择3项,选择结果为增加课程实践占64.25%,加强有关求职技巧的模拟训练占63.31%,授课方式多样化占62.94%,建立长期的就业指导课程占39.66%,加强师资队伍占22.53%,可见,学生认为该课程在授课方式、实践性和课程的持续性方面,都有改善提高的空间。

二、目前影响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程开设效果的主要因素

通过对调查问卷数据的分析和对授课教师的访谈发现,目前影响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程开设效果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程设置的整体性不强

教育部提倡各高校从2008年起开设就业指导课程,并依据自身情况制定具体教育计划,将课程贯穿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整个培养过程。各高校要分年级设立相应学分,建议本课程安排学时不少于38学时。但据调查结果反映,部分高校就业指导课程都安排在具体某个学期讲授,并未严格按照教育部的要求让该课程贯穿整个大学培养过程;在学时的安排方面,虽然大部分高校能达到要求,但因课程过于集中,没能很好地体现该课程对学生就业的逐步影响性和持续指导性,削弱了课程的教学效果。

(二)课程内容的针对性不强

高职院校一般以统一编写的就业指导教材作为授课的内容,教师以教材为依托,主要对学生进行就业形势分析、就业政策法规解读和就业技能与面试技巧等知识的讲授,部分高校授课过程忽视了不同专业学生的实际就业差别,缺乏针对本校、具体专业学生的职业规划、择业观念和专业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方式科学性不足

就业指导课是一门理论与实践高度整合的学科,其内容涉及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学、心理学、劳动关系和法律等多方面的综合知识。据调查了解,在就业指导课教学方式的设置上,部分高职院校是与其他公共课一样,采取不分专业的大班制教学,并按传统的单纯讲授形式进行。然而,每个专业的具体就业形势不一样,学生个体间也存在差异,统一的教学方式,无法满足不同专业学生的需要,课堂上与学生交流互动也较少。这种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方式,学生容易感到枯燥乏味,并不能够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难以收到预期教学效果。

(四)授课教师就业指导水平有待提升

教师的能力和素质是决定教育质量的关键所在,就业指导课能否有效实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师资队伍。“从师资调查情况来看,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程教师总体上为行政人员,辅导员占大多数,专职教师参与少,缺少行业、企业人员参与,教师年龄普遍较年轻,学历、职称较低,企业工作经验少,没有形成一定梯队,不利于队伍建设。”[2]在对于“就业指导课程主要授课老师是谁”的调查中,该题为双选题,调查结果为就业指导中心老师占60.15%,各系辅导员占34.82%,专职教师占28.31%,其他占18.06%。从调查数据来看,授课老师主要由就业指导中心老师、辅导员组成。可见,目前各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程的师资队伍,存在数量不足、结构不合理、专业水平不高、队伍不稳定和师资培训不足的情况。就业指导课程是一门跨学科的应用性、综合性学科,虽然这些授课教师在实际工作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就业经验,但由于本职工作较忙,外出培训机会较少,缺乏系统性、全面性的就业指导专业培训,容易导致授课内容跟不上形势、吸引性不足等问题。

三、优化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程设计的建议

(一)形成就业指导体系,分阶段开设就业指导课程并采取灵活的授课方式

就业指导是一门集理论、实践和经验于一体的综合性课程,既有知识的传授,也有技能的培养,还有就业态度的转变和现代就业观念的形成。在对于“你觉得最佳的教学模式是什么”的调查上,55.31%的学生选择模块式分段教学,在对于“你觉得就业指导课程哪种上课方式比较好”的问题上,该问题可选三项,选择互动沟通、经验分享的占70.2%,选择案例分析的占53.07%,选择模拟招聘的占49.91%,选择课程讲授的占34.82%,选择面对面咨询的占27.75%。根据调查结果和针对就业指导课程的特殊性和内容的多样化,为了提高就业指导课的实效性,在就业课程的设置上,建议针对不同年级的特点,分阶段设置教学内容,并结合课程内容,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方式,以使该课程达到端正学生的就业观念,提升他们就业能力的目的。

(二)实现教学过程考核与学期考核相结合

就业指导课作为一门实践取向的特殊课程,它在帮助学生适应大学生活、科学规划就业、探索职业环境和提升职业发展能力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在教学和学习过程中,它重在理念引导、知识传授和实践探索,教学过程应该更关注学生在课程学习中的参与程度、活动感受、行为思考和应用能力,课后作业应主要以分析案例、调研报告和简历设计等形式,所以考核方式应更加注重各专题学习中的考核而不是学期结束时的理论知识考试,考核应更突出平时学习的实效性。

(三)加强就业指导课程师资队伍建设,提升就业指导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指导者、组织者和引导者,建立一支结构合理、专业素质高的师资队伍,是提升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质量,实现教学效果的前提和基础。在就业指导课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各高职院校可结合自身实际,一是可考虑建立一支稳定的就业指导课教师队伍,定期选派、安排教师参加各类就业培训班,不断充实和更新教师的认知水平,提高教师的就业指导能力,并鼓励教师积极考取职业指导相关证书,逐渐建立一支专业且稳定的师资队伍,达到更好的指导学生的目的。二是可考虑由专业课教师担任就业指导课教师,充分发挥专业课教师在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有利因素。专业课教师熟悉任教专业的发展形势、社会需求和专业技能要求,而且专业课教师经常与本专业学生沟通交流,他们更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与专业特长,由专业课教师担任就学指导课教师,有利于帮助学生准确定位,做好职业规划,寻找适合自己的职业目标,使就业指导工作取得更加显著的效果。

(四)完善课程体系设置,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

在“你最希望从就业指导课程中学到哪些内容”的调查中,该问题在11个选项中可选择3项,学生选择占比最高的是了解专业及其就业方向,占74.12%,其次是职业生涯规划,占54.56%,再次是求职技巧培训(简历制作、面试技巧等)和职业能力需求,分别占38.92%和36.13%。在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设置上,应根据当前的就业形势,结合社会需求和学生的喜爱,进行教学改革,分专业进行小班制教学,使学生更好地了解自身专业的社会发展情况和专业技能要求,并科学分配理论与实践课时的占比,配合课程模块教学开展各类就业创业比赛和按专业开展职业技能大赛,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创新创业意识,提高学生专业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和就业指导教师的教学能力,达到以赛促学、以赛强技、以赛促教的目的,从而促进就业指导课程教学改革的良性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提升。

(五)重视学生就业心理健康引导

高职院校在指导就业过程当中,也要注重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帮助学生客观认识自己、正视现实、敢于竞争、不怕挫折,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思想和择业观念,从而以积极健康的心态迎接就业过程中的各种挑战,更好地实现教育和市场需求的接轨,顺利实现就业。

[参考文献]

[1]中商产业研究院大数据库.2018年普通专科招生规模数据分析[EB/OL].(2018-11-05)[2019-05-06].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2715150498 0828500.

[2]陳吉生,张汉梅.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程师资队伍建设研究——以广东省高职院校为例[J].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6(2).

[作者简介]刘彩琼(1983-),女,广东揭阳人,揭阳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系党总支副书记,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民商法;陈燕铭(1983-),女,广东揭阳人,揭阳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系讲师,研究方向:现代汉语;邢烨丹(1984-),女,广东揭阳人,揭阳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系辅导员,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汉语言文学。

[责任编辑 方 仁]

猜你喜欢
高职院校改革
THE XIAOGANG EXPERIMENT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改革创新
改革创新(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