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职业认同综述

2019-09-10 09:13程莫洋
新生代·下半月 2019年5期
关键词:职业认同认同

【摘要】:本文以众多关于社会工作的研究文献期刊为基础,对当下本土职业认同情况进行简要分析,包括影响职业认同的因素,文献关于社会工作职业认同的基本视角,如何提升职业认同,以及当下对于本土化职业认同的研究领域和局限性。总而言之,关于社会工作职业认同的论文不在少数,但研究方法大致相同,研究领域也比较相似。在社会工作本土化背景下,社会工作职业认同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对社工群体的自我认同研究,二是对人们对社工接纳程度的认同研究。笔者尝试对已有这方面的论文进行研究,希望得出一些结论,总结出自己的个人观点,为社会工作自身发展贡献绵薄之力,尝试用不同角度进行分析,并给予一些对策建议,如有分析的错误之处,还请老师专家学者进行批评。

【关键词】:认同 职业认同 社会工作职业认同

一、绪论

1.研究背景

社会工作职业认同是社会工作职业体系形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转型的关键期,本土化社会工作被动回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弊端日益显露,其职业发展面临职业管理考核机制不健全、职业激励与评价体系缺失等一系列现实挑战。职业认同程度的高低对于社会工作生存与成长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前我国本土社会工作针对性不足、社会认同偏低等瓶颈已经严重制约我国社会工作走向职业化、本土化的步伐,提高全社会对社会工作专业的职业认同进而构建与完善社会工作职业体系的重任迫在眉睫。因此,掌握影响社会工作者职业认同的有关因素,对进一步提升社会工作者职业认同度有着现实意义。当前出现的社会工作职业认同问题被学者关注,学者们大多积极探索问题,提出对策建议,但是都比较宏观,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解决的,所以笔者认为对社会工作大背景要有了解,同时掌握文献的基本思路,有利于从学者们研究的基本问题得出相应结论和一些反思。

2.研究意义

对于当前关于本土社会工作职业认同的文献综述和梳理,能够得出一定的结论,专家学者主要集中在问题的探索和影响职业认同的因素,很少有挖掘内在的原因,我尝试梳理文献,掌握他们的研究领域与思路方法,横向对比主要的研究成果,从不同角度出发,综述社会工作职业认同内容。从理论意义而言,国内外相关学者在该领域的诸多研究取得丰硕成果,且为笔者论文撰写提供了大量的理论依据。但相关论点往往缺少重点性,不够深入析。从实践意义而言,本研究能够为社会工作职业化发展提供相关借鉴作用。一方面,通过本论文的研究,建立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便于自己未来更好的工作实践;另一方面,也可就社会工作职业化认同发展现状提出相关建议,更好的促进社会工作者的服务水平,缓解不同利益关系间的紧张状况,对维护社会稳定和建设和谐化会都有现实意义。

3.研究思路

对于当前关于本土社会工作职业认同的文献综述和梳理,能够得出一定的结论,专家学者主要集中在问题的探索和影响职业认同的因素,很少有挖掘内在的原因,我尝试梳理文献,掌握他们的研究领域与思路方法,横向对比主要的研究成果,从不同角度出发,综述社会工作职业认同内容。

4.研究方法

文献分析法是指通过对收集到的某方面的文献资料进行研究,以探明研究对象的性质和状况,并从中引出自己观点的分析方法。它能帮助调查研究者形成关于研究对象的一般印象有利于对研究对象作历史的动态把握,还可研究已不可能接近的研究对象,如早已去世的人。

二、关键词概述

1.认同

查尔斯泰勒表示,自我认同需要相关自我概念支撑,只有一定的自我概念我们的自我认同才会有自我立场。当一个人想追求自我完善时,自我认同是必须的历程。这种自我追求能够使得我们自己回答"我是谁"、"我在哪"及"我能做什么"等这些关于人性的哲学问题,在此基础上人们会渐渐清晰自己的真实身份,认清自己的价值。而这种自我认识的确定,能够使我们确立自我价值和自我意义。

2.职业认同

指个体在知晓职业特性的基础上,积极并稳定的投入本职工作,获得工作过程中积极并且稳定的工作体验,建立起职业发展要求与自我发展目标的一致性,从而使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成为自我身份定位的重要部分。职业认同是个体与职业间的心理契约,不仅能反映出个体对职业的专业投入度,在职的稳定性,也能反映出个体职业化的成熟程度。

3.社会工作职业认同

社会工作职业认同分为两个方面:一是社会工作群体的自我认同,是指社会工作者对自己职业特征、职业现状、职业情景、社会期望、社会工作整体形势等层面的认知,能够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的、连续的结构,并能够从社会工作这一职业中获得价值观的认同、获得社会受众群體的尊重及赞许精神上的支持及社会交往的重视等感觉。二是社会认同,是指人们对社会工作这一职业的认可,在这种认可中应该包括对社会工作的接纳、尊重、平等、信任、认同及互动,同时还包含了对社会工作职业的价值、理念、服务方法、行动方向的认可及肯定并最终成为受到社会广泛认可的专项社会服务。

三、文献情况分析

(一)基本情况

我通过阅读多篇文献,并抽出六篇文献进行对比分析:

安学者,研究题目是社会工作者职业认同的影响因素,研究对象为上海市176男社工,296女社工,研究领域为社会工作职业认同影响因素。研究方法是问卷法,访谈法。研究思路,采取抽样方法对比分析总结影响社会工作职业认同影响因素,进行男女对比研究。同时给予了建议。李学者,研究题目是社会工作从业人员职业认同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对象是上海市社会工作从业人员,范围是社会工作职业认同及影响因素研究。运用文献分析法,数据分析法。研究思路是,通过数据分析,进行反思,并且回顾以往文献,利用九维度表进行测量。研究从职业特征职业动力给出了建议,例如协调同事关系等。周学者,研究题目是,社会工作者职业认同研究,基于苏州地区184名社会工作者的调查,研究对象是苏州社区服务中心,专业社会工作机构,福利性事业单位等。研究领域是对某一特定地区进行调查分析,分析其影响因素,文献法,问卷分析法。研究思路是通过对抽样的分析利用调查结果与统计讨论问题,并回顾现状。从政府层面给出建议。邱学者的研究题目是城市社区工作队伍建设现状与问题分析。对象是天津城区工作者。范围是社区社会工作者的建设现状存在的问题。运用文献分析法,访谈法。通过聚焦社区工作,浅谈天津社区工作者的服务发展现状,并给出建议。最后一位学者研究题目是服务对象对社会工作者的职业认同研究,范围是北京上海两地的是社会工作者。运用了问卷调查法,实证分析法。通过服务对象对社会工作职业认同进行实证分析。给出了通过促进实际社会工作者身份转化,推动职业发展。

从现有的关于本土职业认同和社会工作认同理论研究成果上分析,职业认同就是个体对于职业的一种内在的发展过程和也理状态的发展。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社会工作的职业认同包括了服务群体的认同、社会大众的认同及社工群体自身的认同,这其中最重要的是社会工作者对社会工作的认同,包括了职业认知、职业情感和职业行为几个方面。从过程层面上来说,职业认同指的是社会工作者在不同实践过程中形成相似的专业学习经历、成长经历、从业经历,以及对未来的职业期望等不断发展的赶超。然而,已有的研究也存在不足,他们更多的倾向的是对社会工作者本身对职业的认同调查和研究,而没有从社会工作机构、服务群体等方面来深层次的研究挖掘影响职业认同的因素。

我综合数篇期刊文献,试图做一个当前学者对职业化情况的综述。提到社会工作职业化也就意味着社会工作向着成熟的方向发展,越来越被人当作一种职业,越来越有存在感。以下是个人视角看待问题。

1学者们大多解释什么是社会工作职业化,研究回顾中西方文献给出综合定义。

2学者们一般都从抽样调查问卷或者访谈入手,针对某一地区开始研究社会工作职业发展状况,试图得出结论。

3学者们研究思路大抵相同,先给出定义框架,然后建构理论,最终用数据做统计分析,配合理论,具体分析所抽样的问卷和服务对象,得出一定的结论。

4学者们在得出结论后也都给出影响因素,这些影响因素分别从社会资源政府政策家庭支持个人心里生理特征给出影响因子,分析的比较周到,从宏观大环境到微观个人层面。

5最后学者们通过配合影响因素给出解决对策,在众多文献里,有关职业化研究的最后都会落在给出对策上,并且对策也都是大同小异。本质上毫无差别。基本都是问题解决视角。

(二)对策建议

1.改善奖惩体系,强调社会工作者内部的价值体验,使他们有竞争晋升渠道。

2.理顺管理体制,增强社会工作者的情感归属性。社会工作者所在的社团组织是为社工服务而不是管理社工,因此可从社团的管理体制改革入手,如使社会工作者有参与权、建议权、监督权,从而使社会工作者融入到管理过程中,产生对社团发展的强烈责任感、荣誉感,实现社工对社团的情感归属需要。

3.不断强化社会工作者的角色与身份,加强社会工作职业准入的要求与标准。

4.为每一社会工作者进行职业发展规划设计,使其建立起自己与机构之间长期的身份认同关系,这可以有效地推进组织目标的实现以及建立起社会工作者的职业认同。

5.建立社会工作者的定期培训学习制度,使他们能够不断学习与创新。

三、总结

在这里,我个人认为,学者们的研究方法研究思路研究意义基本相同,只不过是研究对象不同研究地区不同。社会工作研究讲究聚焦,从小放大的一个过程,而不是从大到小,所以这样的研究也在情理之中。但就像老师提及到的并不是几篇文献就可以解决当前职业化困境问题。也不是给出的对策都能够一五一十贯彻下去的。给出对策的同时并没有专家学者对对策进行一个多年后的综合评估,没有看地区的执行情况,也没有积极的反思对策不合理之处,只是提交了期刊而已。并没有做到持续追踪。而我认为,社会工作一向讲究评估,那么专家学者给出的建议和政策建议都应该纳入到评估里,和社会政策执行分析评估分析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这样才能将文字变为现实,将理论变为实践。社会工作研究对接社会政策评估做到连贯性有效性追踪性相统一,方能体现研究的意义,研究的方法的正确与,而不是单纯的将问题抛出来简单的给予对策,没有几年甚至十几年的追踪,是达不到效果的,可能多年后文章还在,但理论对策却成了空架子,循环往复,期刊也就成了后人模仿的形式,一辈人接著一辈人给出同样相似的对策,这样也就毫无意义了。我希望社会工作越来越职业化专业化本土化,不再成为西方的专属,作为世界人口第一大国,发展社会工作这门职业是有必要的,是国家进步的一个体现。作为社会工作专业的硕士研究生,我会努力研究,做好学问。这篇文章均为本人建构,只是对专业的一个反思,从本土化背景的社会工作出发,研究职业认同,最后期待社会工作能够越办越好。

【参考文献】:

【1】李正东.社会工作从业人员职业认同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华东理工大学学报,2018.

【2】吴建平.从本科生的专业认同看我国社会工作专业的发[J].中国社会工作,2012(5).

【3】姚春晔.关于“学生专业认同的影响因素与发展策略”的文献综述.

【4】安秋玲.社会工作者职业认同的影响因素.社会学与社会工作.

【5】杨发祥、叶淑静.结构性约束与主体性建构:社会工作者的职业认同.

【6】王思斌.社会政策实施与社会工作的发展.2006

【7】付敬东.如何提升社会工作职业的社会认同.2007(8)

【8】闭伟宁,刘蕃,刘惠婷.浅谈社会工作本科学生专业认同问题.2012(5)

【9】魏永娟.社会工作专业学生认同感的培养初探.2008

【10】沈黎.社会工作者的职业倦怠:国际研究与经验启示.2008

作者简介:程莫洋 1995年,男,汉族,吉林省,硕士,上海大学社会学院,医务社会工作老年社会工作方向。

猜你喜欢
职业认同认同
实习教师自我效能与职业认同的相关性研究
“认同”视角下辅导员心理辅导谈话技巧研究
舆论场理性族群的认同与构建
90后医学生职业认同浅析
90后医学生职业认同浅析
认同的崩溃
融媒体时代领导者媒介形象重构与认同
跨性别者认同矛盾研究
从社会认同浅谈萧峰之死
高校辅导员职业认同提升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