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习惯,早养成

2019-09-10 22:06周晓蓉
科学导报·学术 2019年44期
关键词:一年级养成教育行为习惯

周晓蓉

摘要:一年级的孩子,就像一张白纸,纯洁天真,可塑性强,容易接受外界的影响,只要教师加以合理、正确的引导和训练,孩子很容易形成正确的、良好的行为习惯。所以,低年级教师必须抓住时机,循循善诱,让孩子逐步养成好习惯。

关键词:一年级;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刚入学的一年级新生,无论其生理、心理,还是生活、学习环境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与幼儿园相比,孩子们的时间观念和纪律观念都要发生一个大的转变。他们对学校的新生活感到十分的新鲜和渴望,但对小学生活又不太适应,孤独无助的感觉常会伴其前后,形成了成长过程中的第二个“断奶期”。因此,对于一年级的班主任来说,激发学生对新生活的憧憬,正确引导和评价他们的言行,无微不至地关怀他们,都是十分重要的。俗话说“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在孩子一入学就对其开展良好行为习惯和常规的训练,帮助孩子尽早地从幼儿到小学生角色的转换。

一、明理导行

学校对入学孩子的行为习惯的培养教育是全面的,除了日常的坐、立、行、排队、文明礼貌等常规教育外,还应注意学习习惯、生活习惯的养成教育。

但是,这些规矩和规定,要想让一个刚上小学的孩子一下子就记住是比较困难的,这就要求教师所讲述的道理和规范要琅琅上口,简单易记。儿歌、游戏等形式都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我班制定的班级公约是“好习惯,早养成;铃声响,进课堂;书放齐,静息好;专心听,勤思考;答问题,大声讲;做作业,用心想;离座位,椅靠近;排队伍,快静齐;小纸屑,不乱扔;勤动口,勤动手;讲文明,守纪律;好习惯,定养成。”这个公约从课前、课堂、课后、排队、文明、等方面对学生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并以三字经的形式编成儿歌,孩子们读起来琅琅上口,也很容易记住。为了让孩子熟记在心,我利用班队课组织孩子们学习。下课后,孩子们就当做儿歌一样进行诵读。开学的前几个星期的课前,我都和孩子们对口令,如:铃声响——进课堂,书放齐——静息好。慢慢地,孩子们只要进了课堂,马上就静息好。课堂上,只要孩子管不住自己了,就和他们对:小小手——放放好,亮眼睛——看黑板,一二三——请坐端。孩子们听到口令,马上纠正自己的行为。在一问一答中,学生轻轻松松地就掌握了规范,明确了规定。

二、表扬引领

“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赞美的语言可以引领孩子积极向上。为了进一步落实常规、班级公约。在工作中,我善于捕捉一些小事,树立榜样,把班级公约有计划地渗透到孩子们的日常行为中,如早上来得早的孩子主动打扫公区清洁,我就在班上表扬他们:“瞧,我班的某某同学,主动打扫清洁,为大家服务,我们把掌声送给他们。”并奖给他们每人一颗星星。被表扬的孩子体验到一种幸福感,同时也激发其他孩子急切想获得这种幸福感的动力。在课堂上,常常有孩子感冒呕吐的情况发生。那天,我正在上课,突然,一个孩子大声叫道“老师,凯男吐了,好臭呀。”于是有的用手捂着鼻子,有的用手不停地扇。于是,我停下来耐心地给他们讲,同学生病了,他很难受,我们应该帮助他,谁愿意帮他?这时,我看见小毅举起了手,我就对孩子们说:“小毅是一个爱帮助同学的好孩子,小毅,你真棒!”我对他竖起了大拇指,慢慢地,兩个、三个……多数孩子都举起了小手,我和小毅、小亮一起把脏物打扫了,没叫到的孩子都“唉”了一声,看到这种情景,我感动了,孩子们懂事了。以后也遇到这种情况,孩子们很主动,根本不用老师安排,争着去做。有时,老师的一句“看,一小组的孩子坐得多端正”,其余的孩子马上就坐得端端正正的。瞧,表扬的引领作用就是这样立竿见影。

三、示范渗透

低年级儿童的模仿性很强。教师是他们心中的偶像,教师良好的言行对学生的习惯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在整个做法训练和习惯养成过程中,教师的示范作用是对学生最好的教育。人们常说的“身教重于言教”,就是指教师要身体力行,规定学生做到的,教师自己要做得到。我每节课提前到教室,写好黑板,做好准备,用自己的行动告诉孩子课前要做好准备;学生生病了,我无微不至地关心;孩子做错了事情,我给他讲道理,给他改正的机会。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就是一种无声的教育。上课起立时,教师标准的站姿,就是无声的命令;下课后,教师俯身捡纸,就是最好的榜样。对学生好的做法,一个赞许的眼神,一句热情洋溢的话语,一个亲昵的动作,一个微笑,都能对学生起到激励的作用。

四、循序落实

(一)有序

培养学生良好的做法习惯要讲究科学。不遵循学生的心理特点,一味地高标准严规定,有时只会适得其反。

1、讲究科学性和渐进性

目标的达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由易到难,把握好训练的层次,将学生应掌握的规范分解成若干个小点,帮助学生逐渐掌握。一个规范可以分“小步子”实施,如班级公约中的要求分成:课前、课堂、课后几步,一步一步地训练,使学生一步上一个台阶,逐渐适应小学生活;也可以一个月或一周抓一个训练重点,如怎样做清洁、如何排队及文明礼仪,一点一点来训练,逐渐增加训练内容,将总目标分解、落实到各个阶段的小目标中去实现,而且要允许学生反复。慢慢地,学生的好习惯在不断的训练中逐步养成。

2、加强针对性和实践性

由于小学生的自制能力较差,他们的认识和做法常常会不一致。即使他们了解并熟记了各种规范和规定,有些不良的做法习惯仍旧会冒头,将教师辛勤工作的成就付之一炬。这就规定教师要随时抓苗头,强化常规训练。例如,针对“离开座位怎样做”开展的专题训练,其步骤是:首先教给学生下课后离开座位怎样收拾课桌,摆放椅子的方法,让学生养成离座位,椅靠近的好习惯;其次,利用班队课进行训练;最后,每节课一下,老师随时检查桌椅摆放的情况,发现没做到的同学返回教室摆放好后才能离开教室,对做得好的同学进行表扬和奖励。这样反复训练,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兴趣,而且强化了常规管理。

(二)内化

孔子有句名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任何规范和规定都仅仅是促使学生良好做法习惯养成的外因,激发、培养学生开展自我教育、集体教育才是根本。

1、推行岗位责任制度

低年级的孩子最崇拜老师,期望当小老师,小干部,因此,老师要给孩子创造一些自我管理的机遇。我班建立了值日生制,检查卫生、领读、课间文明督察等,让每位学生轮流尝试角色体验,既培养了责任心,又锻炼了学生的能力。

2、开展评比竞赛活动

引进激励机制,能激发低年级儿童的进取心。如我班开展“好习惯我最棒”、“谁的星星多”等活动,有助于提高学生习惯养成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使常规规定落实每一位学生的行动中去。

一年级的孩子,就像一张白纸,纯洁天真,可塑性强,容易接受外界的影响,只要教师加以合理、正确的引导和训练,孩子很容易形成正确的、良好的做法习惯。所以,低年级教师必须抓住时机,循循善诱,让孩子逐步养成好习惯。

(作者单位:重庆市北碚区人民路小学蔡家校区)

猜你喜欢
一年级养成教育行为习惯
多动症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策略
浅谈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重要性
工匠精神的缺失与高职院校的使命
一年级数量关系有效教学策略的探讨
原创校园纪实节目《一年级·大学季》特色分析及发展趋势
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探索
大学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应对方案
高校学生体育素质养成教育研究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的民族高校大学生价值观认同教育
少年儿童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着成中值得关注的48个生活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