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教学的人文精神初探

2019-09-10 04:05祁长辉
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19年5期
关键词:高中历史探索

祁长辉

【摘 要】高中历史教学课堂应该充满人文精神,展示历史课堂独特的魅力,培养现代化学生。本文通过分析高中历史教育目标,得出应从重视学生个性成长,培养学生兴趣;更新教师教学思想这两方面,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育人文精神;探索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9)30-0093-02

人文学科是集中表现人文精神的知识教育体系,历史学科作为人文学科之一,对培养学生人文精神有着重要的作用。素质教育要求培养学生全面发展,而对学生人文素养培养也符合素质教育理念,有助于提升学生综合素养,也是当前社会进步中的一种教育价值取向,满足历史课程标准教学要求。

一、高中历史教育发展要求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弘扬人文精神

在平时的历史教学中,教师总是更多地把核心素养的培养理解为对教材的把握掌控,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把课本上的知识分析地头头是道,学生也能非常完美的理解,在课堂上学生也确实做到了学习的主人,课堂气氛非常热闹活跃。但是在具体的实践中却发现不少学生做不到举一反三,亦不能真正的应用这些知识去分析其他的问题,这是课堂教学的失败之处,没有真正地做到核心素养的培养,这与一直以来所提倡的素质教育,可持续发展教育,人文课堂等都是不相符的,所以教师的教学目标应该是营造具有人文精神的课堂。

打造人文课堂首先要提到人文精神。人的发现是人文主义的起源,人文精神是时代的呼唤,从智者学派重视人的作用,到苏格拉底把研究人变成了一门学问,人文精神一代代的这样延续和发展了下来,当代教育要求教师一定要关注人文精神,让历史课充满着人文精神的魅力[1]。

历史素养是一项基本素养,对学生整体素质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而历史学科同样是一门充满着进步和发展,具有现代性质的课程,是一门培养学生分析和运用历史事件为自己的人生指明方向,实现人生价值,发展自己的个性,培养其人格素质的基本课程。高中历史教学新大纲明确指出,历史学是认识和阐释人类社会发展进程及其规律的学科,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从历史的角度去认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从中汲取知识,提高人文素养,形成正确的时空概念,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等素养[2]。从历史教学大纲中可以看出,教师应该看到的是人的地位,人的智慧,人的创造性,人的主体,这里的人就是指学生。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历史课堂教学改革,提到最多的是学生的主体性,学生的创造性和主体地位,再到学生的可持续创造性地位,这种发展现象与当今高中教育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目标不谋而合。

二、高中历史教学要活跃“人”的影子

很长一段时间里,学生由于基础差,在学习过程中始终处于被动地位,导致教学效率非常低下。探索一条能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学习的新途径是教育改革的方向。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中经常提到内外因是统一的,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就学习而言,教是外因,学是内因,所以教师要激活学生的内在力,抓住课堂这个主要渠道,从优化外部条件入手,唤起学生的内因作用。这要从两个方面去抓。

(一)重视学生个性成长,培养学生兴趣

学生个性成长就是培养学生在外部条件下产生的自主的自发驱动力,通过这种驱动力,带动学生的学习动机、兴趣、情感和意志。这是学生自己内心深处的力量,是一种最强大的力量。所以教师要激活这种力量,让学生在愉悦中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培养学生的个性,首先要激活情感,引发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影响学生学习质量的重要因素。相关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生对学习感到心里自由时,其思想上的压抑和负担减少,学习就能排除外界干扰,而处于积极能动的状态。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好奇、好胜、好动的个性特点,有意识的根据学生的实际创设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触及学生的情绪,激励学生主动学习,发挥自己的个性,正所谓“学起于思,思源于激。”

(二)革新教师教学思想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老师要起到合理的主导性作用,如何设计好一节优质课堂,是课堂教育的重要环节。一节优质的现代化人文课堂,应该注意四个环节:设计问题的合理性,问题的缜密性,问题的逻辑性和问题的生成性,尤其是问题的生成性,这是一节课成功与否的关键。设计好了这些方面,教师还要根据学生的层次和水平的不同做好探究。在高中的历史课堂中教师应该多讲一些史实,少下结论。结论要由学生来得出,这才是学生的个性生成知识的体现。每一个学生会根据自己的理解得出属于自己的结论,老师在其中要发挥主导作用,做好客观的分析,引导学生正确思考问题[3]。如要讲鸦片战争,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从不同的角度设计不同的问题。第一,透过细节分析鸦片战争;第二,摘下眼镜分析鸦片战争;第三,放大视野分析鸦片战争。在这里学生自然会有很多个性的回答。教师在这里不需要让学生去讨论,只需要去思考、去探究。一堂优质课就在这样的氛围中诞生了。

三、历史教学教师要具备职业精神

在高中历史课堂中贯穿人文精神,需要历史教师,发挥其职业精神,具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引导学生感受教材内容中的人文气息。朱熹曾说“敬业者,专心致志事其业”,也就是说“以居教而专心致志的态度来对待教育,以教育为事业,而不仅仅是以职业来追求”。韩愈谈到“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高中阶段学生虽然已经有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但其知识体系还不完善,知识水平比较低,多了解的历史文化知识储备不足,因此还需要历史教师在课堂中进行引导发挥教师的“引路人”作用,因此要想让学生感受到历史教材与课本中的人文气息,教师需要发挥自身的作用,起到引导作用,帮助学生感受其内含的文化底蕴[4]。

四、结语

总之,人文精神所包含的内容十分广泛,教师如何针对性地陪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已经成为当下我们热议的话题。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能夠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涵养其精神底蕴,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应当将教材与延伸知识联系起来,挖掘其内在的人文精神,通过多种途径,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素养。

【参考文献】

[1]高小燕.高中历史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J].文理导航(上旬),2016(2).

[2]陈超.基于历史教学中人文精神缺失与重建的新思考[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5(7).

[3]高月新.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23).

[4]文吉.高中历史教学中的人文精神培养研究[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S1).

猜你喜欢
高中历史探索
高中历史“问题+”课堂模式构建的实践探究
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策略
遵循记忆规律 提升高中历史学习效率
学科哲学导向的高中历史教学重构
浅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体系的新变化
创设探索情境,让学生在“探”中“学”
面向小学课堂教学的智能闯关游戏设计思路
社会转型期行政权控制的路径探索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实验教学改革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