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安徽茶叶出口贸易发展对策

2019-09-10 07:22章思霞王明惠
台湾农业探索 2019年4期
关键词:出口互联网+互联网

章思霞 王明惠

摘 要:【目的/意义】分析安徽茶叶出口贸易现状,总结存在的问题,为安徽茶叶出口贸易发展提供对策建议。【方法/过程】运用文献研究法,对安徽茶叶出口量、出口额、出口平均价格、出口的国家和地区情况,以及徽茶出口的产品结构进行分析,就安徽茶业存在的问题,基于“互联网+”背景所能带来的革新,为促进徽茶出口提供相应对策。【结果/结论】“互联网+”背景有利于实现茶叶的产业化经营、有利于改变传统的销售方式、有利于避开贸易壁垒、有利于加强对市场需求的了解等,基于此提出构建茶业互动平台、培养多层次专业人才、培养茶农茶商互联网意识、多渠道面向客户,以及构建“龙头企业+基地”的模式等对策来促进安徽茶叶的出口贸易。

关键词:“互联网+”;安徽茶叶;出口;对策

中图分类号:F32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37-5617(2019)04-0052-06

Abstract: 【Objective/Meaning】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Anhui tea export trade was analyzed, and the existing problems were summarized, in order to provide countermeasur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Anhui tea export trade. 【Methods/Procedures】By means of literature research method, the export volume, amount of exports, average export prices, the situation of exporting countries & regions and the product structure of Anhui tea exportation were analyzed. According to the existing problems of Anhui tea industry and based on the innovation brought by the background of “Internet +”,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for promoting the exportation of Anhui tea were put forward. 【Results/Conclusions】The background of “Internet +” was conducive to realizing the industrial management of tea, changing the traditional sales mode, avoiding trade barriers and strengthening the understanding of market demand, etc. Based on this, the countermeasures were put forward including constructing the interactive platform of tea industry, training multilevel professional talents, cultivating Internet consciousness of tea farmers and merchants, facing the customers through multiple channels, and constructing the model of “leading enterprise + base”, thus to promote the export trade of Anhui tea.

Key words: “Internet +”;Anhui tea;export;countermeasure

安徽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季风气候明显,光照充足,降水充裕,温度适宜,为茶树生长提供了天然环境;安徽地形多以丘陵山地为主,茶树接受紫外线照射时间长,伴随足够的湿度,使得茶叶口感醇而不涩[1]。得益于安徽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地形与人文环境,安徽从古至今好茶迭出,如中国十大名茶中的黄山毛峰、太平猴魁、祁门红茶等皆出自安徽[1]。安徽作为中国的产茶大省之一,伴随着全球互联网商贸的发展,不仅在茶叶出口上获得了新的契机,在茶叶的宣传上也获得了一个更为高效的平台。但是,目前安徽茶叶出口依旧是以传统方式为主,并没有与“互联网+”形成有效的结合,因此本文就如何将安徽茶叶和“互联网+”相结合,以打造一个全新的安徽茶叶产业结构链进行研究。

1 安徽茶叶出口贸易现状

目前,安徽茶叶不仅是安徽的一种特产,其出口也是安徽的主要创汇来源之一,尽管安徽茶叶的出口量大,但其在全国茶叶出口中的表现并不出彩。通过对比分析各方面数据,发现近10年来安徽茶叶有着出口价格低、出口地区较为集中以及出口产品结构单一的情况,这些问题在一定方面限制了徽茶的出口发展。

1.1 安徽茶叶出口量情况

由表1可知,2008-2017年安徽茶叶出口量总体特征基本呈现逐年递增,仅2010年的出口量较上年减少了3000 t,造成出口量减少的原因可能是2008年的全球性经济危机导致经济萧条,经济贸易低迷,從而使得茶叶的出口量减少。此后,一直到2017年每年的出口量变化都为正数,且在2017年安徽茶叶出口量达到了峰值5.97万t。

对2008-2017年安徽茶叶总产量数据进行分析,安徽茶叶的总产量是逐年递增的,2008-2014年的增长幅度较为明显,由2008年的7.59万t增长到2014年的11.12万t,6年时间增长了近4万t,但其中2009-2010年的产量增长较为平缓,仅仅增长了1300 t,总产量增幅的减少与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密不可分。2014-2017年徽茶总产量较为平缓,由11.12万t增长为11.51万t[2]。

尽管安徽茶叶的出口量与总产量受各种内在和外在条件的影响,但是观察出口量与总产量的占比可以发现,安徽茶叶近年来出口量占总产量的比例日渐增加,准确的说是2010-2017年安徽茶叶占比突飞猛进,由原来占比27.61%上升至51.87%,几乎翻倍。从2008-2010年的数据看,徽茶总产量趋势为较平稳增长,但是出口量与总产量的占比却呈倒V字型,2010年的占比甚至较2008年更低。这也不难看出经济大危机对安徽茶叶的影响明显。2015-2017年安徽茶叶出口量的占比高达一半之多,这是由于茶叶已经成为安徽省出口创汇的主要产品之一,茶叶不再只注重于国内销售市场,而是充分利用徽茶所形成的品牌效应来获得外贸收入。

1.2  安徽茶叶出口额情况

由2008-2017年安徽茶叶出口额数据分析可知(表2),安徽茶叶出口额从2008年的0.39亿美元增长到了2017年的2.35亿美元,其中2016年的出口额是10年来出口额的巅峰,达到2.43亿美元。2008-2016年安徽茶叶的出口额持续增加,其中2011-2015年出口额的增长幅度较其他时段更为迅速,2017年的出口额较2016年有些许下降。

根据表2对2008-2017年全国出口额数据进行分析可知,不同于安徽茶叶出口额的情况,中国茶叶出口额自2008-2017年均呈现逐年递增趋势,其中2008-2009年、2013-2014年增速较为缓慢,其他时段增速都十分显著。由占比上分析,2008-2015年安徽茶叶占全国茶叶出口额比例為逐年递增,由2008年的5.72%逐渐增长为2015年的16.43%。而2016-2017年,安徽茶叶出口额比例出现下降,由16.36%降至14.60%[3]。

1.3 安徽茶叶出口平均价格情况

图1为2008-2017年安徽茶叶出口平均价格数据示意图,分析数据可知,2008年安徽茶叶的平均出口价格为1.86 美元/kg,2009年出口平均价格为1.92 美元/kg,价格仅仅增加了0.06 美元/kg。2009年后茶叶价格呈现快速增长的线性规律,其中2012-2013年的出口平均价格增长最为迅速,2013年徽茶出口平均价格较2012年高出0.7 美元/kg,是这10年间价格跨度最大的一次。2008-2016年徽茶出口平均价格由原来的1.86 美元/kg涨到了4.28 美元/kg,2016年徽茶出口价格是2008年价格的2.3倍。在2016年徽茶出口平均价格达到峰值4.28 美元/kg后,2017年茶叶出口价格略有回落,降为3.94 美元/kg。

1.4 安徽茶叶出口国家及地区情况

表3所列的是2015-2017年安徽茶叶出口国家及地区情况,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2015年进口安徽茶叶第一的国家为多哥,占比20.62%,其次为塞内加尔,加纳进口徽茶排名第四;2016年加纳徽茶进口较其他国家遥遥领先,基本达到徽茶出口的1/4,其次为塞内加尔,占比15.62%,而多哥占比11.84%,处在第三位;2017年进口徽茶最多的国家依旧为加纳,占比较2016年增加6个百分点,高达30.41%,排名第二的国家是多哥,占比为13.38%,排名靠前的其他国家如塞内加尔、摩洛哥等占比明显下降,且这两个国家在2015-2017这3年的进口占比均逐步降低,但也可以看出徽茶出口的几个国家市场基本相对固定。

1.5 安徽茶叶出口产品结构

表4可知,绿茶与红茶占据着安徽茶叶出口的绝大部分市场,绿茶和红茶出口量与出口额的变化基本就体现出了茶叶出口价格的变化。2016年与2015年相比,绿茶的出口量降低了900 t,由5.46万t降至5.37万t,出口额却反而由2.16亿美元增至2.21亿美元。红茶出口量由1978 t增至3052 t,增加了一倍之多,出口额更是增加了1309万美元[5]。这也进一步体现,2016年与2015年相比,茶叶的出口价格明显提高;2017年与2016年相比,绿茶的出口量由5.37万t增至5.71万t,增加了0.34万t,出口额却降低了100万美元;红茶的出口量降低了453 t,出口额降低了661万美元。不同于2016年绿茶出口量的下降,出口额却上升的情况,2017年的绿茶出口量有所增加,出口额却降低,这也与2017年茶叶出口价格降低相呼应[6]。

2 安徽茶叶出口贸易存在的问题

安徽独特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地形和人文环境都是无法复制的,在此条件下孕育出来的茶叶也是无法模仿的。安徽茶叶在中国乃至国际上的发展前景巨大,但不能否认的是安徽茶叶在出口方面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导致茶叶出口并不是特别出彩。结合上述安徽茶叶出口贸易现状数据分析,安徽茶叶出口贸易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2.1 茶叶出口平均价格低

安徽茶叶在国内可以算是远近闻名,黄山毛峰、太平猴魁、祁门红茶等都是声名大噪的好茶,但是在国际市场中,国际知名品牌数不胜数,而安徽茶叶却没有一个可在国际上驰名的品牌做支撑,这也导致了安徽茶叶无法参与到国际茶叶定价权的讨论之中。所谓定价权就是价格制定的主动权,公司可以通过改变产品的定价来改善自身收益。由于安徽茶叶并没有参与到国际市场定价权中,出口价格自然无法提升,阻碍了安徽茶叶的出口。同时,目前安徽出口的茶叶大多数以“价格低”作为主要的宣传手段,企图以低价的方式抢占国际市场。但是此种销售策略在国际市场上收效甚微,甚至会导致各国消费者对安徽茶叶形成劣质低价的错误判断,甚至遭受国际的反倾销调查。

2.2 茶叶出口产品结构比较单一

安徽茶叶基本是以红茶和绿茶作为茶叶出口品种,其他的茶叶虽然也有出口,但根本无法与这两类产品相比,据这几年茶叶的出口数据显示,绿茶甚至可以说是独占鳌头。这样的出口产品结构导致了受众市场的固化,加上一个地区的饮茶品种较为固定,这也导致了安徽茶叶出口的国家或地区只可能是固定的几个,很难增加新的国际市场。因此,如果那几个进口安徽茶叶的国家或地区一旦由于某些原因断绝与安徽的贸易合作,那么对于安徽茶叶的出口贸易将是个毁灭性的打击。此外,安徽茶叶的附加值低,出口的品种均以原始的茶叶为主,茶叶衍生品几乎没有,甚至被某些地区当作茶叶生产加工的初级原材料。

2.3 贸易壁垒对茶叶出口影响较大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在满足自己日常需求的同时更加注重产品的质量,从而对产品质量的预期一再提高。为此,许多发达国家制定了一系列的绿色贸易壁垒,这些贸易壁垒限制了一部分徽茶的出口。我国正处于发展中国家行列,安徽省更是在全国发展中处于弱势,以目前的生产技术来看,安徽茶叶的生产难以达到发达国家的生产标准,这些严格的技术标准成为徽茶出口的一只拦路虎[7]。而欧盟的茶叶标准也在不断提高,就单从茶叶农药限制方面上看,目前我国关于茶叶的农残和污染物检测项目只有十几项,即使算上农业农村部禁止使用的39种农药,我国现行有关茶叶的农残及污染物的限量项目数量与欧盟的210项或日本的276项相比差距仍然很大[8]。

2.4 茶叶出口市场过于集中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徽茶出口地区日渐增多,出口范围日益扩大,但是观察安徽茶叶出口地区及其相对应的数量,就不难发现徽茶出口占大比例的是非洲地区,占据了徽茶出口数量的大半,换句话说,徽茶出口市场集中在非洲,导致徽茶对非洲市场形成过度依赖,这样就带来出口风险集中的弊端,使得安徽茶叶出口水平受出口地市场经济发展的制约,如出口地市场不景气,对徽茶的出口收益势必造成严重影响。

2.5 茶叶出口政策支持力度不足

我国对茶叶出口相关政策支持力度不够,目前安徽省对茶叶出口鼓励政策很少,导致企业缺乏动力,生产技术缺少创新。另外,政府对扶持龙头企业方面投入较少,茶业缺乏龙头企业,这就好比没有领路人,使得安徽茶叶在出口方面处于弱势。政府对于茶叶出口经济上的支持不够,加上各种贸易壁垒的限制,导致徽茶的生产成本增加,出口的各种鉴定费用也增加,企业的支出加大,然而政府却并未在这方面给予补偿,造成企业的收益相对减少,这在一定程度上对茶叶的出口造成了消极影响。

3 “互联网+”对安徽茶叶出口贸易的革新作用

“互联网+”是互联网发展的新业态,能够有效推动经济形态不断发生演变,从而激发社会经济实体的生命力,为改革、创新、发展提供广阔的网络平台[9]。通俗地说,“互联网+”就是将传统产业与互联网相结合,将互联网平台的各种技术融入传统产业中,从而使传统产业创造出新的发展生态,改善自带的行业短板[10]。“互联网+”的应用将为安徽茶叶出口贸易发展带来革新,表现如下。

3.1 有利于实现茶叶产业化经营

由于安徽茶叶具有种植分散的特点,并不是由茶企统一承包种植,而是由茶农自己种植采摘销售。茶叶从种植到销售,中间的流程涉及方方面面,茶农之间产茶技术参差不齐,主要是依靠个人经验进行茶叶的生产,这导致了安徽茶叶质量不均。多数茶农并没有条件进行深层次的茶叶加工,仅仅将采摘下来的茶叶粗加工后直接售卖给茶商,这也是安徽茶叶结构单一的一个方面,安徽茶叶迫切需要一条完整的产业链来改变这种局势。在“互联网+”模式下,可以将茶农、茶商进行较好地整合管理,实现茶叶种植专业化,茶叶生产技术一致化,改善良莠不齐的种植水平,形成一条完整的由茶叶采摘到销售的产业链。

3.2 有利于改变传统的销售方式

在过去,安徽茶叶的出口一直是以招商会的形式,吸引外商来安徽,然后同有意向的外商签署合同,供货出口。但是这样的传统销售模式弊端很多,如面对国外市场不能主动寻求产品出口,只能被动等待外商前来洽谈;不能及时了解外国进口商的需求等。现在互联网完全可以将这些弊端扫除一空,这种在网络上的销售新模式,不仅方便外商及时了解安徽茶叶的不同种类,更能针对不明白的问题在网上直接向茶叶销售者进行提问,做到有效且及时的沟通。同时,作为安徽茶叶的销售者,也能主動地向国外有茶叶需求的市场发出出口意向,使那些从未留意过安徽茶叶的国家或地区注意到产品,从而扩大出口市场。

3.3 有利于避开贸易壁垒

绿色贸易壁垒的本质是促进茶叶从种植到出口实现完全绿色化,出口的茶叶残留化肥农药含量都得在一定的限度内才能通过。由于落后的经济发展和传统种植方式,安徽茶农种植出的茶叶达不到绿色贸易壁垒的要求,在如今贸易壁垒越来越苛刻的时代,这对于徽茶的贸易发展十分不利。茶叶的污染不仅是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还有一部分来源于茶叶交易中造成的二次污染。互联网背景下,茶农能学习新的茶叶生产技术,了解贸易壁垒的要求,在茶叶生产过程中对化肥农药的含量进行严格控制,在储藏销售过程中避免茶叶的再次污染,大大提高茶叶的质量要求,正确应对绿色贸易壁垒的要求,有效地避开贸易壁垒,促进徽茶出口的发展。

3.4 有利于加强对市场需求的了解

分析安徽茶叶出口地区就能发现,徽茶出口地区以非洲为主,近几年茶叶出口非洲占比基本为3/4。出口地区过于集中容易形成市场饱和状态,大大加剧了徽茶的出口风险。而如今互联网平台十分普及,可以很好地将世界各国联系在一起。茶商可以通过互联网了解各地区对茶叶的偏好要求,进而在平台上寻找销售商,主动介绍自己的茶叶,直接对话,这样可以有效避免茶叶销售不对口的问题,进一步扩大出口范围,避免出口地区过于集中,从而大大降低出口风险。

4 “互联网+”背景下安徽茶叶出口贸易的发展对策

4.1 构建茶业行业互动平台,促进信息交流共享

政府应创建一个稳定的茶业行业互动平台,依托平台将茶农茶商集中起来,并安排相关专家入驻该平台进行技术指导。平台上提供茶叶的各方面信息,茶农们可以从中了解到有关茶叶种植方面的事宜,或将自身所处地区的土壤图片或者样本提交给入驻平台的相关专家,由专家分析反馈其最适合种植的茶叶品种并提供相应的种植技术,以提高各自茶叶生产的技术水平,从而改善茶叶的质量;茶农还可以在平台上了解国际贸易上的最新规定,从而对茶叶种植方面做出有效调整。茶商可通过平台了解中国市场及国际市场茶叶价格的实时情况,进而对安徽茶叶销售进行合理的价格设定;还可以将原有政策不符合现状的地方直接通过平台反映给政府部门,让政府部门作出相应的调整,由此实现国家对自身利益的保障。

4.2 培养多层次专业人才,适应市场多方位需求

政府在构建的茶叶行业互动平台之后,除了让茶农茶商与专家加入平台,还得培养多层次专业人才为这个平台服务。首先,专家们无法进行全实地考察,对研究所需的图片或样本需要由专业人才采集以确保样品的真实有效;其次,茶企在平台中了解的各个市场信息都需要由专业人士来进行解析,以便对市场行情进行准确判断;最后,茶农在平台中得到专家的反馈后并不能完全按照所给分析摈弃自身的种植方式习惯,这就需要相关人才来进行操作演示。培养这种多层次的专业人才能保证茶农茶商与市场需求对接,而这种人才来源可以交给学校方面,形成订单式培养人才。

4.3 培养茶农茶商互联网意识,创建良好的行业氛围

茶农作为在一线生产的单位,想要改变他们对茶叶方面根深蒂固的意识较为困难,特别是互联网这种全新的形式。而且安徽茶叶种植分散,部分地方信息传递并不是特别发达,因此,首先要让所有茶农都要了解“互联网+”模式的具体情况,这就需要政府部门加强宣传力度;其次,需要说服茶农加入到政府创建的茶叶平台中。而培养茶农的互联网意识可以先从小部分能够接受新事物的茶农开始进行试点,再通过他们自身经历进行宣传,进而带动所有茶农加入这个互联网平台,实现互联网意识潜移默化的转变。

真正在安徽茶叶贸易中涉及的主体是茶商企业,想要促进徽茶的出口贸易,企业需要强化自身的互联网意识,真正融入到利用“互联网+”销售茶叶的队伍中来,为茶叶的多模式销售创造背景,从而减少各种跨行业竞争压力。茶商可以在平台培养的专业人才的帮助下对市场进行剖析,并且可以在这种学习阶段下培养公司员工的技能,提高公司员工整体的互联网意识,使互联网意识渗透进茶叶企业中。

4.4 满足不同的市场需求,多渠道面向国内外客户

茶叶行业平台建立后,各种信息资源共享,茶商们可以在平台中了解世界各地对茶叶的偏好,以及对茶叶进口的要求,据此来拓宽市场;也可以了解各种茶叶的衍生品和其交易现状,据此来加工安徽茶叶,改变产品结构单一、附加值低等情况,增加茶叶的技术含量,使安徽茶叶能走向更大的市场,满足更多的茶叶需求。除此之外,茶商还可以通过淘宝、亚马逊、ebay等互联网已有平台向外展示安徽茶叶,让不同的客户能从自己熟悉的平台上了解到安徽茶叶,以此来达到扩大市场的效果。

4.5 构建“龙头企业+基地”模式,促进安徽茶业迅猛发展

有一句话说的好,“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改善安徽茶叶出口贸易情况必然少不了龙头企业的带领。龙头企业的行为对于同行业的影响巨大,在茶叶行业平台中,龙头企业的加入能给予整个行业动向信息。政府可以鼓励“龙头企业+基地”的发展模式,一是可以改善目前种植分散情况,确保茶叶质量的统一性;二是作为行业的风向标,龙头企业的发展情况比一般的宣传更具有说服性;三是“龙头企业+基地”模式更容易进行技术改造,形成全新的茶叶技术。对于“龙头企业+基地”的模式,政府除了進行政策的支持外还需要加大资金方面的支持,并且在这种形式下对相关的人员进行一定的技术培训。

参考文献:

[1]徐丽萍,方永健,李雪,等. 调结构、转方式推动黄山茶经济[J]. 茶业通报,2016,38(2):51-54.

[2]安徽省统计局. 安徽统计年鉴2018[EB/OL]. (2019-03-20). http://tjj.ah.gov.cn/tjjweb/web/tjnj_view.jsp?_index=1.

[3]江用文,程启坤. 中国茶叶年鉴[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7:79-82.

[4]中国茶业年鉴编辑委员会. 中国茶业年鉴[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7(5):175-178.

[5]安徽省商务部. 安徽省商务厅贸易管理[EB/OL]. (2017-06-21). http://www.ahbofcom.gov.cn/XXGK/TitleList.aspx?ClassCode=960100.

[6]安徽省商务部. 安徽省商务厅贸易管理[EB/OL]. (2018-02-02). http://www.ahbofcom.gov.cn/XXGK/TitleList.aspx?ClassCode=960100.

[7]潘露露. 安徽省农产品出口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研究[J]. 现代商贸工业,2018,39(9):27-29.

[8]刘方,杨霄. 信阳茶农:毛尖哪来“农残超标”![J]. 茶博览,2013(8):18-20.

[9]吴志昌. 中国共享经济发展方式研究及趋势分析[J]. 中国经贸,2018(6):115-116.

[10]寻空. 互联网思维≠产品+互联网[J]. 商界,2014(1):16.

猜你喜欢
出口互联网+互联网
2018年前8个月越南天然橡胶出口增长9.2%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米弯弯的梦里有什么
Intertek2014年高成长性中小外贸企业出口100强排行榜
某官自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