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如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渗入家国情怀教育

2019-09-10 10:11郑林烟
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19年5期
关键词:家国情怀高中历史教育

郑林烟

【摘 要】家国情怀,这是由古到今,我国都非常注重的一点。每个人对自己的国家都应该是非常热爱的,对自己的家也应该是非常依恋的。特别是中国人的家国情怀,在这方面教育得非常到位。从小时候开始就要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这样才能根深蒂固的影响一生。为了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我们可以从历史教学的角度来渗透家国情怀的教育。

【关键词】高中历史;家国情怀;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9)30-0125-02

我国古代对家国情怀是非常注重的,那个时候,整个国家都是帝王一个人的。所有人都要无条件服从帝王,这就是他们古代人的爱国。在现代社会,我们更多地强调人人平等,相互尊重,国家是人民的,每个人都应该爱护自己的国家,捍卫国家的尊严。爱国的思想需要我们通过各种方式来进行传承,历史教学就是其中的一种方式。

一、结合中国传统文化,促进民族文化了解

中华民族历史源远流长,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我们祖先凭借着勤劳与智慧,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中华文明,为人类的发展和进步做出了伟大的贡献,他们智慧无穷,给现在的人们留下了无尽的宝贵财富[1]。所以。这些都是值得我们骄傲的地方。高中历史老师在教学时,多讲授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让学生感受到中华文化的丰富内涵与底蕴,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如老师在讲授《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这一章节时,可以详细的讲解中华民族的文化,让学生通过故事感受到我国古代人民的智慧与勤劳,赞叹他们发明了指南针、造纸术等。同时,感受到古代人们的发明对现在我们的生活有了很大的影响。不仅仅是在科学发明方面我国做出了巨大贡献,在数学等科学计算方面我国也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再如我国的《九章算术》的编著还有珠算的发明,提出了最先进的计算方式,给世界的数学计算方面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也为我国现在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在天象观测方面,中国也是最早进行的,为我国的天象预测,还有农耕方面的发展提供了较大的便利。我国对农业方面的研究也是非常成熟的,经历了几千年的农耕文明,不断的探索总结,为后世的农业发展留下了宝贵的财富,同时也有利于解决世界上人们的温饱问题。还有在文学艺术方面我国也有不小的成果,有不同派别的灿烂书画,还有令人耳目一新的各种戏曲,经过几千年或几百年的积淀,都变得绚丽多彩,丰富多彩。这些文化都是能够让学生感到自豪的,老师在教学的时候应该多给学生讲授这方面的知识,引起学生的共鸣与民族自豪感。

二、引入实际情怀案例,强化学生爱国精神

合理的情境假设会让学生对知识感受更加深刻,并且能够使课堂变得更加形象,生动有趣。这样的课堂才能够吸引学生积极参与,激发学习兴趣,同时也可以丰富老师的教学方法。为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课堂上,老师可以多给学生讲授一些关于爱国人士的故事,创设一种情境,让学生去感受。通过故事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历史人物的气魄与情怀,从而培养学生自身的家国情怀[2]。

如教师在讲授《鸦片战争》这堂课时,可以着重给学生讲授林则徐的故事,着重描述林则徐的心理与生平经历,让学生去感受他的生活与心理状况。首先,讲授林则徐是如何进行虎门销烟的,吸引住学生的兴趣,然后再给学生分析林则徐为什么要进行虎门销烟,最后再给学生讲授林则徐的生平经历。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感受到林则徐为了捍卫自己的国家、保卫自己的民族、保护自己的人民而进行抗争,他坚守了自己的原则,坚持了心中的正义。他牺牲了自己来成全心中的家国大义,拒绝了忍气吞声,选择站出来反抗,他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发扬!

三、开展主题讨论活动,提升学生家国意识

高中会经常开展主题班会,因为通过主题班会,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这个主题所表达的意思,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到主题所包含的内容。老师组织开展主题班会既有利于增加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又有利于向学生宣传主题思想。开展主题班会是学生学习的另一种方式,也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途径。

如为了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历史老师在课堂教学时,可以以“家国情怀”为主题开展班会活动,让学生在班会开展之前收集各种各样的与家国情怀有关的资料和故事,在主题班会上给大家分享出来。或者组成小组,表演与家国情怀有关的节目。通过这些活动,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维与情感,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还可以促进学生集思广益共同探讨,在娱乐中学习,在娱乐中感受家国情怀。

四、创设合理教学情境,增强学生学习体验

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死板地照着课本念书给学生听,灌输式教学,因为这样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利于學生掌握知识。在教学中,老师应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课堂体验感受。老师在教学课程时,可以创设出历史情境,让学生参与其中,从中感受到过去的故事与历史人物。

如老师在讲授《抗日战争》这一课时,就可以通过多媒体来展示历史片段,或者向学生展示一些历史图片,也可以播放一些纪录片中的影视片段,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感受到这一段历史,看到展现在面前的一个个人物和一桩桩事件,学生就能体会得更加深刻,更有代入感。老师也可以截取一个片段或一场战争让几位学生来进行表演,通过角色互换的方式让学生更加深刻的代入角色中,这样才能够让学生去思考、去感受,增强学生的体验,丰富学生的爱国情感。老师也可以在这之后,让学生写出感受,记录自己的心情。情感是慢慢培养的,家国情怀是先激发再进行培养与升华的。所以老师通过这种情感代入的方式,可以让学生体验更加深刻的家国情怀,从而培养出爱国的情感。

综上所述,高中生有自己独立的思想,对家国情怀应该有更加深刻的认识,此时,就更加需要培养出他们的家国情怀。历史老师在教学时可以通过结合中国传统文化,促进民族文化了解;引入实际情怀案例,强化学生爱国精神;开展主题讨论活动,提升学生家国意识;创设合理教学情境,增强学生学习体验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参考文献】

[1]韩秀英.高中历史教学情感教育的研究及实施策略[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0.

[2]陈钧.民族精神引领下历史新课程中的爱国主义教育初探[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08.

猜你喜欢
家国情怀高中历史教育
高中历史“问题+”课堂模式构建的实践探究
遵循记忆规律 提升高中历史学习效率
学科哲学导向的高中历史教学重构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浅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体系的新变化
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家国情怀教育
核心素养与语文教学的家国情怀
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