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阅读教学思维品质的培养方法

2019-09-10 10:11许立红杨亚婷
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19年5期
关键词:思维品质英语阅读培养方法

许立红 杨亚婷

【摘 要】本文从六个方面提出了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方法,包括加强学习,提高认识,深化教研组的改革,建设具有创新精神的研究团队,开展系列特色课例研究,提升学生的阅读思维品质,开展独具特色的阅读课堂,保证教师教学的有效性,有效利用思维导图以及设计培养高阶思维能力的问题。

【关键词】英语阅读;思维品质;培养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9)30-0165-02

21世纪是创造性的世纪,因为知识大爆炸,教育不能再满足于教授学生已有的知识,必须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使之能够立足于未来。鉴于此《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对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创造性人才需要创造性教育来培养,而创造性教育需要通过创造性思维教学来实现。如果在英语阅读教学中为学生提供开放的思考空间和适宜的机会,学生能够在此环境中大幅度提高思维品质。本论文拟从六个方面说明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方法。

一、加强学习,提高认识

培养思维品质是英语教学所面临的新课题,对于相当多的教师来说,自身还不够清楚究竟什么是思维品质,更遑论怎样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因此,教师必须加强理论学习,提高认识,懂得思维品质的具体概念和内涵,并且懂得思维品质是能够通过学习而获得的。

(一)阅读教学中的思维品质

阅读是一种积极的信息加工过程,要求大脑运用语言和非语言信息进行判断、推理、分析、综合等一系列复杂的思维活动。阅读包含预测、猜测、推理、检验、证实等思维活动。阅读理解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读者的思维激活程度,因为阅读理解需要读者积极地进行各种思维,如想象、联想、判断、推理、归纳等,显然阅读也是增强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李吉林提倡的情境教学提倡把语言教学放置于情境之中,通過情境帮助学生分析、理解,进行判断和推理。

(二)良好的思维能力能够通过学习而获得

心理学对于思维以及思维的发展进行过长期的研究,提出了思维的概念,并对思维与人脑的关系做过论证和研究。近10年来对于思维的研究有了长足的发展,2009年5月由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出版的《思维论》对于如何科学思维进行了全方位阐释,对各种思维现象进行了系统整合,概括了思维方法的具体内涵,探讨了思维语言机制和多元的思维语言运用,触及了思维这个意识可控制部分的范围、深度和体系,围绕“什么是思维,怎样思维[1]”作了科学、全面、深入、系统的阐释和论述。

另外,在任何关于创造力与思维方式的著作中,都不难发现对爱德华·德·波诺思维理论的引用。2004年,爱德华出版了创新思维的系列专著,其中在《首要的能力》一书中,德·波诺全面、系统、科学地阐述了思维的本质,发现规律及培养、训练、发展智力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对于澄清人们的误解,科学地认识思维问题有极大的启示作用。他提出了以下观点“良好的思维能力,是可以通过专门的训练来获得的[2]”。他所提倡的CORT思维理论已经被应用到教育实践中。

二、深化教研组的改革,建设具有创新精神的研究团队

建立以学校为单位的科研网络,确保实践、理论、资源等方面的有效整合,使学校在教学研究领域的发展逐步系统化。现有的中小学科研能力较弱,很多学校没有建立研究团队。笔者认为可以利用现有的教研组,在进行教学方法讨论的同时,进行理论学习和研究,集体备课、集体磨课、课堂教学展示、教学成绩展示,使教研组提升层次,建设具有创新精神的研究团队,逐步使教师们更愿意进行教学研究,通过研究提高教学能力。

三、开展系列特色课例研究,提升学生的阅读思维品质

在对课标以及教材深入解读的基础上,设计具有特色的英语阅读课例展示。先从少量的语篇开始,例如小学可从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六年级教材中各两篇阅读材料,初中从人教版七年级、八年级和九年级教材中各选取两篇有代表性的能够启发学生思考的阅读材料。

课堂中,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以及对课堂记录的解读,展示学生在英语课堂中调动不同的思维方式来解答阅读任务的能力:前测、中测,与后测的对比,推断出阅读思维品质(观察、推断、想象、创新等)的渗透效果,有效地帮助学生完成阅读任务。

四、开展独具特色的阅读课堂,保证教师教学的有效性

从教师的角度看,阅读课的备课中更加注重阅读所传达的思维构建方式,从而设计出独具特色,并且有效的阅读课。过去的教学重视阅读中的字、词、句文字上的理解,虽然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注意培养学生全面并深入理解语篇意义,但是忽略了对语篇结构和内涵及逻辑关系的解剖,教师需要系统整理教材中适合培养阅读思维品质的内容,运用课例研究、学生学习行为调查研究并及时分析总结,将观察、联想、想象、推理和判断等各种阅读思维的方法培养结合,探索运用水平思维、思维导图、情境教学理论提高学生思维品质的有效方法。在课例的研究过程中,系统归纳每个阶段学生应培养的英语阅读思维品质,创设相关情境,使学生在课堂逐渐由教师引导,最后达到具备自我观察、联想、想象、推理和判断并独立思考的程度。对于阶段性成果要进行总结与反思,得出有效的经验总结,使阅读能力得到突破性的提高。

五、有效利用思维导图

东尼·博赞(Tony Buzan)创建的“思维导图”,是表达发散性思维的有效的图形思维工具,它简单却又极其有效,是一种革命性的思维工具。思维导图把一连串复杂的文字信息变成结构清晰的彩色图,它结合了全脑的概念,将左右脑充分的联系起来,让左脑和右脑的各种因素被充分调动。“思维导图以一个中心词为核心向四周发散,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将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网状的层级关系表现出来,充分调动全脑的功能,利用记忆、阅读、思维的规律,帮助人们平衡左右脑的发展,从而开发人脑的无限潜能,促进人类思维的不断发展[3]。”从思维的指向性角度出发,思维还可分聚合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思维导图以一个关键词为中心向四周发散,让学习者可以采用多种方法,从多个角度出发去理解它的关键词。它的理论基础是脑科学研究理论和建构主义理论。

其中,脑科学研究理论提出“左右脑分工理论”。人类的大脑具有不对称性,左半球和右半球控制和处理的信息有很大差别。思维导图和大脑的思维工作机制非常相似,都是网状型的发散结构。思维导图利用丰富的图像、清晰的结构、缤纷的颜色、关键词等不停地刺激我们的大脑,学生充分调动左右半脑的积极因素进行学习,他们两个脑半球的功能同时被激发,并互相配合工作,在整体上充分调动了大脑的潜能。学生绘制思维导图时,会从关键词出发,以自身的知识储备作为搜索范围,不断地展开联想,积极拓宽自己的认知领域,建立新知识与旧知识之间的联系,这方面符合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学生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是一个主动展现自己思维的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始终以学生为中心,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符合建构主义的学习观。

六、设计培养高阶思维能力的问题

文本阅读不仅是读懂字面意思,更重要的是能理解作者文字背后所要表达的主题意义以及如何阐释自己的主张或观点。在阅讀教学中需要运用有效的方式使学生的分析和推理能力得到训练和提升。好的问题能调动学生已有的经验和能力,驱动他们积极思考。在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注重鼓励学生对问题“找到正确答案”,而正确答案往往只有一种,这一教学方式非常限制学生的思考,只能机械地记忆所学到的知识。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转变提问方式可以将封闭性问题转化为开放性问题,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也会由聚合思维转变为发散思维,学生思考的重点和反应形式也会随之转变。如果教师总是提出封闭式问题,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就会很差,不利于形成创造性观点或解决问题的方法[4]。”在教学中提出how ,why 类问题能够促使学生思考,如“How did Laura feel in her experience? What makes you think so? Who do you think is the key person in solving her problem? What can you learn from Laura’s experience?”尤其是What makes you think so? 这样的问题,能够启发学生有依据地提出自己的见解,对于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有良好的作用。

笔者认为,培养学生具备创造性的思维和批判性的思维,能够适应学生终身发展。一方面促进学生实现个人价值,能独立思考、独立判断,具有好奇心和想象力,发展成为有明确人生方向、有生活品质的人;另一方面也是适应世界教育改革发展趋势、符合社会需求。学校教育应该深入研究和思维发展有关的理论,使学生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才。

【参考文献】

[1]乔俊武.《思维论》[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9.

[2]爱德华·德·波诺(著).王以.汪凯(译),《首要能力》[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4.

[3]刘炳霞.思维导图辅助解决小学作文教学难题研究[D].山东:鲁东大学,2014.

[4]韩秦.课堂提问能力实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

猜你喜欢
思维品质英语阅读培养方法
媒介运营管理者应具备的一种新的思维品质
提升学生对数学的喜爱度
在“教学做合一”中优化思维品质 提升创新能力
初探利用讲故事的方式激发低年级小学生英语阅读兴趣
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初中生物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谈学生化学兴趣的培养
如何在中学地理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语文教学中对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