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动性实现:语文教学人文性的价值重构

2019-09-10 07:22栾威
科学导报·学术 2019年34期
关键词:实践路径

栾威

摘要:语文教学深蕴着人文关怀和价值辐射,但长期以来,工具理性主义主导下的语文教学催生了人文关怀失落,教学功能失调。人文精神的式微是对语文教学人文性体现的阻滞,工具理性价值的伸张,技术理性主义的统治削减了人文性的价值凸显,只有唤醒内蕴的人文意识,人文理性和人文情怀,用能动性思维去建构,才能开拓语文教学的人文性空间

关键词:价值考量;特点辨析;实践路径

语文教学深蕴着人文性和价值关怀,长久以来,工具理性主导下的语文教学消泯了语文教学生溢出的人文气息和人文意蕴。因此,进行价值重构显得尤为迫切且必要,笔者在此梳理如下:

一、语文教学人文性的价值考量

语文教学的人文性我们可以界定为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学内容生成,教学方式运用及教学评价引导而对学生人文精神所产生的濡染和熏陶。语文教学人文性有其内在的根本价值指向和皈依,即通过所有语文教学活动所达成的学生人格完善,加强感情塑造。

在目标层面上要注重学生人格的完善。语文教学是培养人的活动,人格是一种内隐着社会文化习俗的价值模式和行为体系。语文教学的人文性负载着生成学生价值因子和铸就学生真善美理念的使命,为学生的人格完善提供精神皈依。

在内容维度上要着力贯穿教学全过程,语文教学的人文性是既植根于日常的语文经验,又和所有语文活动相勾连。人文性是语文教学内容的重要维度,也是全周期,全链条的教学动态流程,是全员渗透,全息渗透,全人渗透,全效渗透。

二、语文教学人文性的特点辨析

语文教学所深蕴的人文性是指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学内容生成,教学方式运用及教学评价引导而对学生人文精神所产生的濡染和熏陶,其特点可总结如下:

1.语文教学的人文性不同于学科人文性

语文学科人文性凝结着人的情感思想,体现着丰富的人文内涵,这是语文人文性最重要的侧面。语文教学是教师根据特定的文本引导学生学习使用语言文字的活动,包括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选择和组织,教学方法和手段运用,教学效果评价等多个方面,语文教学的人文性贯穿于整个语文教学活动,语文教学不仅受文本特性的规约,还受教师抱负水平、主流价值、教学条件等影响,语文的人文性只是语文教学人文性的动力源和稳定器,如果把语文人文性和语文教学人文性相混同,会混淆他的本质界限,模糊它的价值边界,从而缩减了语文教学的人文性范围。

2.语文教学的人文性离不开语文教师的人文性

驱动语文教学,强化个性解读,挖掘人文底蕴,都离不开语文教师的人文性素养。长期以来,存在着混同语文教学人文性和语文教师人文性的错误理念。语文教学的人文性是文化教育学发展的应然范式,是对科学主义范式的反叛,它吁求的是复苏失落的人性。语文教师的人文性是一种价值素养,一种教学皈依,一种实践框架,一种语文教学现实境遇和未来走向的鲜明指引。语文教学从来也不可能是一种中性的事业,它的人文性已决定他是一种人文的存在,有鉴于此,语文教师的人文性有复合型,发散性,多维性特征,是一種规避去效率化,泛集群主义的价值系统。语文教师的人为性和语文教学的人文性水乳交融,不可分割,语文教师的人文性驱动语文教学的人文性的深层建构,语文教学的人文性涵养和彰显语文教师的人文性。两者共向发力,互为支撑。

3.语文教学的人文性深植于语文文本的人文性

语文文本是语文教学的载体和依据,其中负载着文化的传承和民族的认同,这些深蕴着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思想精髓的结晶之作,是一种文化符码,一种价值标签,更是一种民族印记,而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就深植于语文文本的人文性中。语文文本的人文性经过师生的共同建构,纵向开掘,凝定着教学主体交往对话的实践成果,也规避了无内涵、无文化、无心理的泥淖,是一种人文建构和理论擢升。

三、语文教学人文性的实践路径

1.让语文教学人文性成为教学智慧的生成之思

语文教学由于其深具的人文性而应成为主体身心和谐,人格丰满、生命流动的充盈过程,是互动交流、合作探究、个性解放的创造过程,是通达真理、多元开放、复归生活的生成过程。语文教学从本质之域阐明其高居“出席”和“缺席”的精神领地,成为语文教学人文性深层表达的哲思过程。

人文性作为教学智慧的生成之源,融贯于教学的全周期。学子智慧本身就具有创造性、变通性的特点,学习主体的创新理念、实践经验、人格品质成为学习智慧生成的合理性依归。语文教学人文性主张充满灵性的教学生活世界的变化是教学智慧产生和变化的生成之源,它一反机械学习的被动性和失控性,而生成以希望和目标扩张为导向的有意义学习的发展性和主动性,有鉴于此,导引智慧生成的语文教学人文性是不断指向实践的轮回变更,其逻辑起点和终点都是学生的主体觉醒,是内隐着生命体验的“活资源”。

2.让语文教学人文性成为教育生活的建构之思

语文教学是丰富多彩的,并促进主体的人文涵养和实践品格。过去,应试工具主义主导下的语文教学窒息了语文教学的人文性,破坏了学习者的内在文化心理,割裂了生活世界和心灵世界、生命意义之间的血脉。在学思迸发的语文场域里,在智慧生成的人文性取向的指导下构建高效、有序、柔性的学习模式。这有助于由消极对抗转向积极合作,由机械接受走向价值重构,由僵硬变为灵动,由被动变为主动,由单向传输变为主动探究,最终沉淀为流畅鲜活,活泼丰富,主体解放、多元融合的价值视野。从干瘪乏味,充斥扭曲教学观和师生观的生存状态复归充满人文底蕴和语文哲思的文化世界。

3.让语文教学人文性成为教学审美的体验之思

语文教学的人文性会带来丰厚可感的教学审美,然而,在长期以来工具理性支配下的语文教学缺失了人文底色,畸形了人文内涵,片面滑向了灌输接受、机械训练的极端,学生处于被压抑的休眠状态,语文教学缺少了审美视野,缺乏了审美范式,缺失了审美内容,更缺少了审美的意识觉醒和主观体验,在审美的视域里强调“自在自为的生存境界就是美的境界”,在预设性维度和超越性维度上内在统一的生存境界,“审美活动就是实现和维护美的生存境界的活动”。

教学审美是一种教学存在方式,一种生存生活方式,是本体性的存在,是本体性把握世界的方式,是一种充盈于语文教学全过程的生成之思。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充溢于教学审美的认识范畴、推理建设时的能动性和人的身体经验、生理建构等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从而推动教学主客体觉知的、感性的、艺术的建构起可感的体验之思。

总之,语文教学人文性的价值重构有其独特的价值考量、特点辨析和实践路径,有助于明晰学习存在和学习思维的关系问题,使学习生活达成能动性实现,不再是一种变形的异己存在,使学习主体人格不再被撕裂,主体意识不再被悬置,主体精神不再被抹杀,成为真正自觉自为自在的价值过程。

(作者单位:山东省鄄城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猜你喜欢
实践路径
高师德育中民族传统文化动力来源与实践路径
少数民族文化遗产品牌化开发路径研究
全面从严治党的理论内涵与实践路径
论高校辅导员内职业生涯规划的实践路径
以“大扶贫”理念开辟精准扶贫新路径
党的作风建设科学化的实践路径和保障机制研究
高职教育“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实践路径探索与研究
英语教学中学生兴趣培养的实践路径
浅析高校党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