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中道德情感的培养

2019-09-10 21:35廖光明
教育周报·教育论坛 2019年38期
关键词:道德情感品德与社会培养方法

廖光明

【摘要】《品德与社会》这门课程在小学阶段的开设,对于学生的思想教育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作为一门基础类课程,其既可以对学生的思想及价值观、人生观做出积极引导,同时还可以对学生的道德情感发展进行不断纠正。本文就如何在小学阶段更好地开展《品德与社会》这门课程,怎样在授课时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展开详细讨论旨在找出相应的优化策略与方法。

【关键词】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道德情感;培养方法

传统教育中,知识作为课程的第一位,往往备受教师的重视。随着教改的不断深入,人们也逐渐意识到对学生的身心素质进行全方位培养的重要性,因此,以培养学生道德情感,帮助学生提升思想意识为目的的《品德与社会》学科应运而生。

1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开设意义

在小学阶段,教学大纲要求的学生必学科目较少,比较适合该年龄段的学生进行学习。在这些科目中,大部分学科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学生某一方面综合能力为目的,如数学、语文等。而除了对学生进行技能锻炼以外,还需要对学生的内在修养及思维发展进行积极引导,并让学生学会处事的方法、积累生活经验,《品德与社会》正是起到这一作用,为培养学生道德情感,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观念思想而不断努力。

2《品德与社会》课程中道德情感培养现状

2.1教学形式单一,情感体验不足

教学情感单一,是教师在授课时所体现处的最主要问题。众所周知,学生在上课时需要跟随教师的情感变化来判断课堂环节进展以及授课内容的重要性,同时学生的内心情感和课堂体验也会随着教师情感变化而体现出不同的课堂效果,因此,如果教师在授课时表现不出相对应的情感变化,或者是全程都在用一种语气去授课,那么课堂教学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2.2师生交流较少,缺乏沟通渠道

师生交流次数减少,交流频率降低,也是导致学生的道德情感体验不高,养成度较低的主要原因之一。随着课程大纲的要求不断提高,小学阶段的课程及相应的任务量不断增加,学校会安排更多时间给任务量比较重的学科,而相比于这些科目,重在培养学生道德情感,注重学生身心发展的《品德与社会》这门学科的教学时间也就大大被压缩,授课时间减少,这也就意味着教师没有多余的时间来和学生做更多的交流与探讨,教师对学生的了解途径减少,对学生发展状况认识度不够,在制定教学计划时也就无从下手,最后导致课程进度受到影响。

3《品德与社会》课程中道德情感培养途径探析

3.1创设情境增强学生情感体验

道德情感培养的有效途径之一便是让学生能够获得真切的体会,从而在情感上活得真实的感受,最终才能养成正确的道德情感。在小学阶段,学生普遍存在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因此教师需要合理的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对学生加以引导,激活学生的内心情绪和学习激情,带动课堂氛围,让学生处于轻松的学习环境之下,道德情怀才能得到进一步提升。

3.2向学生传递社会正能量

在小学阶段的教学计划中,大多数科目都以传授文化知识为基本原则,重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技能。而《品德与社会》这门课程,则是把培养学生道德情感,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为首要任务,让学生能够学会处理生活中的一些事情的办法,以及如何看待社会上发生的一些实事。相较于其他学科教学,《品德与社会》这门课程的授课效果好坏更多的是依赖与教师的相关情感表达,教师能否在授课时起主导作用,能否正确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观念,将会对课程教学效果起到十分重要的影响。教师在讲课时,要学会不受生活琐事影响授课心情,应当时刻保持良好的教学心态,并善于发现学生在心理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才能对学生进行及时引导,充分发挥教师作用;正能量的传递也很有必要,在小学阶段,需要让学生充满社会正能量,能够对事情做出最基本的正确判断,这样也有利于学生的道德情感的发展。

3.3增加课堂互动方式以促进师生沟通交流

在课堂教学时,通过增加课堂互动的形式,可以有效解决师生沟通难的问题。《品德与社会》这门课程中,对学生进行道德情感培养作为学科教学工作的重点内容,需要讲求一定的方法和技巧。道德情感需要在课堂教学中去逐步渗透,而这些光靠理论知识是无法实现的,需要教师对学生做出积极引导,是学生充满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师还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让孩子内心充满对世界上未知事物的好奇心。《品德与社会》这个学科的授课过程不单单要依靠课本上的内容,教师还应当安排好时间,为学生设置实践活动,并借机多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内心的真实想法,如此才能有效提升课堂效率,让学生逐渐养成道德情感。

4结语

总的来说,小学阶段作为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阶段,学习过程中的每一件事都会对学生的内心产生重要影响。《品德与社会》这门学科的开设,在很大程度上对学生的思想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依据课程大纲的要求,让学生在学习中认识到道德情感培养的重要性,并逐渐促进学生道德情怀的养成与发展,为其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和价值观、人生观,为其身心健康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宋全志,孙玉莲.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中道德情感的培养[J].数字化用户,2017,23(38):204

[2]張卫丰.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中道德情感的培养[J].魅力中国,2017,(17):22.

[3]凌征香.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中道德情感的培养探究[J].时代教育,2018,(8):160

猜你喜欢
道德情感品德与社会培养方法
语文教学中的思想道德教育探讨
关于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中道德情感的培养分析
组织中代际管理系统的构建
组织中代际管理系统的构建
精心设计,开辟品德与社会课新天地
小学品社课堂结合时事教学初探
浅谈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康德道德情感思想对当代高校生态德育的启示
初中生物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谈学生化学兴趣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