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扫“文字盲”到扫“文化盲”

2019-09-10 07:22
文萃报·周二版 2019年32期
关键词:青壮年注音文盲

曾有过这么一个令人哭笑不得的真实故事。

1949年初秋,一封紧急密信送到黑龍江省宁安县某村主任手上。村主任不识字,连夜挨家敲门找人来读,可村里识字的人太少了,更别说是读信了。终于,村主任找到了一个号称“秀才”的村民,“秀才”看完信,很快就逃跑了。原来,这是一封“追凶密信”,信中让村主任监控的疑犯正是“秀才”本人。

这个真实故事,折射出这样一个严峻的现实问题。因此,毛泽东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先后部署掀起四次扫盲高潮,并取得了巨大成效。

“推行识字教育,逐步减少文盲。”这是1950年9月召开第一次全国工农教育会议的基本精神。为了鼓励和推动学习,毛泽东在9月27日接见了与会的全体代表,并与学习劳模亲切握手、合影。于是,扫盲运动的第一次高潮迅速形成,扫盲运动有如星火燎原,在全国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了。1955年,扫盲教育工作再次成为全国工作的重点,在全国范围内迅速掀起了第二次扫盲高潮。

1958年春,我国的工农业生产都出现了“大跃进”的做法,文教卫生事业当然也要“跃进”。1958年3月7日、5月20日,《人民日报》先后发表社论《掀起规模壮阔的扫盲大跃进》《用革命精神扫除文盲》,一个群众性的第三次扫盲高潮很快形成。

扫盲运动经过三次急风暴雨的高潮后,取得了辉煌的战果,新中国的文盲已经大大减少。但是,怎样加快扫盲速度、巩固扫盲成果和提高广大劳动人民文化水平,仍然是摆在毛泽东面前的一道难题。

1960年4月,一份来自山西省委的报告引起了毛泽东的高度重视。报告说,山西省万荣县过去10年来一贯重视扫盲工作,但复盲现象严重。后来,县委总结了注音扫盲的经验,在作了充分准备之后,一鼓作气,在全县范围内掀起了万民教、万民学的注音扫盲高潮,取得了预想不到的成效,仅两个月就实现了青壮年无文盲县的目标。

正在为复盲现象苦恼的毛泽东看后,非常高兴。在毛泽东的亲自关注下,1960年5月11日,中共中央发布了《关于推广注音识字的指示》。“学万荣、赶万荣”的注音识字运动很快在全国范围内如火如荼地展开了,这也是毛泽东亲自发动的第四次全民扫盲高潮。

1964年,我国开始第二次人口普查,同时也对国民的文化素质进行了一次全面的调查。结果显示:15岁以上人口的文盲率,已经由解放初期的80%下降到了52%;1亿多人摘除了文盲的帽子。2000年,全国成人文盲率降至9.08%,青壮年文盲率降至4%以下。我国终于摘掉了世界头号“文盲大国”的帽子。2001年,我国实现了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战略目标。2009年年初,教育部扫盲处撤销。现阶段,一些地方已经把扫盲工作的重心从扫“文字盲”转移至扫“文化盲”,这显然是个更有挑战性的任务。

(综合《民生周刊》《魅力毛泽东》等)

猜你喜欢
青壮年注音文盲
《假文盲》的启示
“新文盲时代”
用语文方法为数字分组
微创空心加压螺钉联合内侧支撑板治疗青壮年Garden Ⅲ、Ⅳ型股骨颈骨折
明证
陕北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流失现象调查研究
用语文方法为数字分组
青壮年移位型股骨颈骨折(Garden Ⅲ、Ⅳ)的手术治疗
全民扫盲
“擅”、“唯”、“喁喁”释义注音献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