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恽寿平《南田画跋》的绘画思想

2019-09-10 01:56李瑛瑛
科学导报·学术 2019年34期

摘要:恽寿平(1633-1690)是清代有突出成就的画家之一。他兼擅山水、花卉,诗文、书法俱佳,世称“南田三绝”。尤其是他的画论著作《南田画跋》,在清代中叶已是“脍炙人口,传播海内”。《南田画跋》是我们研究恽寿平绘画思想最直接、最基本、最主要的来源,其中不仅记录着恽寿平对古代名画细心研究的过程和对画理与众不同的理解与感受,又因思想独特、文风优雅更是备受后人称赞。

关键词:恽寿平;《南田画跋》;摄情

《南田画跋》是一部绘画论著,又名《瓯香馆画跋》,虽难成完整的体系,但仍能窥见其颇富创造精神的绘画思想,他对绘画创作不似古人那样只主张寄托高雅之情,而取“摄情”说,寄寓民族感情,《南田画跋》讲述了恽寿平对古法的学习是非常系统全面的,而且最终形成了自己独到的观念。他处处自比滕昌祐,学习他以写生为第一位的做法,自称“南田灌花人”;“予在北堂闲居,灌花莳番,涉趣幽艳,玩乐秋容,资我吟哺。庶几自比于滕胜华,隐隐间有万象在旁,对此忘饥,可以无闷矣。”在创作实践中解决了如何变古法为我法的难题。他对画中逸格最为推崇。在前人论“逸”的基础上另有创获。关于绘画的风格,他最推荒寒幽淡一类,并有颇多论述。

摄情”是恽寿平与清代其他复古派画家绘画思想最大的不同之处。他说:“笔墨本无情,不可使运笔墨者无情。作画在摄情,不可使鉴画者不生情。”他将“情”沟通创作者与鉴赏者的两方面,堪称绘画领域中“,主情”论的代表。由于“摄情”,情充沛而移注于物,故在他看来,物亦含情,故人当以情写之:“春山如笑,夏山如怒,秋山如妆,冬山如睡。四山之意,山不能言,人能言之。秋令人悲,又能令人思,写秋者必得可悲可思之意,而后能写之,不然不若听寒蝉与蟋蟀鸣也。”处在清初文网严酷、政治高压的情况下,他既以仲长统《昌言》所说的“清如水碧,洁如霜露。轻贱世俗,独立高步”明志,称“余谓画亦当时作此想”,赞美“乔阿古干”的“昂霄之姿,含霜傲风,挺立不惧,可以况君子”;自云“雪霁后,写得天寒木落,石齿出轮,以赠赏音,聊志我辈浩荡坚洁”。又难以压抑地直言:“写此云山绵邈,代致相思,笔端丝丝,皆清泪也。”可以认为,恽格继承了宋遗民郑思肖以墨兰寄寓情志的传统,其“摄情”说与朱耷的寄托亡国之痛是同中有异。当然,“情”的范围可不拘于此,较之“四王”的主于摹仿古人,恽格的“摄情”说接触到文艺创作的真正动力,无疑更值得肯定。相对于四王对于传统笔墨范式的过度的强调,恽寿平着重于对古代绘画乃至文学诗歌中诗性意境的重现。这是一种非常典型的文人画的意境追求。恽寿平通过摄情的方法实现了这一目标。他将自已独特的情感因素摄入到绘画中,从而使作品与四王千篇一律的画风截然不同,显现出文雅清新而又感人的气韵。。身为“毗陵六逸”之一的恽寿平,其《南田画跋》不仅文辞精炼、善用典故,而且具有小品文随性自然,清新脱俗的特性,或清新,或委婉,或透辟,往往寥寥数语而意蕴无穷,可算文学精品,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对后世的的影响很大。

恽格对绘画的风格探讨颇多,而偏嗜逸格与幽寂荒寒之境。如下跋语可看作他的理论总纲:“不落畦径,谓之士气。不入时趋,谓之逸格”,“称其笔墨,则以逸宕为上。咀其风味,则以幽澹为工。虽离方遁圆,而极妍尽态。”他认为“高逸”就是“脱尽纵横习气,.澹然天真”,在创作中,“以潇洒之笔,发苍浑之气,游趣天真,复追茂古,斯为得意”,可以认为,恽格不将郭熙的调和“君亲之心”与“林泉之志”引为- 同道,而极推逸格和荒寒幽寂之境,以元人为榜样,是与他的经历、思想、所处时代有关,诚如他所赞叹的元人绘画“其品若天际冥鸿”,“非大地欢乐场中,可得而拟议者也”,实关系着他作为明遗民的情怀。恽寿平以徐崇嗣为宗,兼取各家之长,极大的发展了没骨画。所画花卉,很少勾勒,以水墨着色渲染,用笔含蓄,画法工整,明丽简洁,天趣盎然。恽寿平的艺术创作,有自己独创的艺术见解,他在《南田画跋》宣称:“俗人论画,皆以设色为易,岂不知渲染极难”。又说:“宋法刻画而无变化,本由于刻画,妙在相参而无碍,习之者视为岐而二之,此世人迷境……”。这是说宋画工整,元画写意,二者应相参才能入妙。还说:“十日一水,五日一石,造化之理。至静至深......作画尤须入古人法度中,纵横恣肆方能脱落时径,洗发新趣也”。他的没骨花卉,揉合了黄(筌)、徐两派技法,既重视写生,力求形似,“每画一花,必折是花插之瓶中,极力描摹,得其生香活色而后已。”又强调“与花传神”。力去华靡,追求“ 澹雅”,他的花卉,形神兼备,清新淡雅,具有新的风貌。

他的重要论述,及创作思想,尽都包括在他的《南田画跋》中,他重视山水画,使欣赏者“不著寻山履,身居云海图”的怡情作用,把“脱尽纵横习”,“无意为文”、“淡然天真”的高逸看作绘画美的最高境界。他认为,“高逸”固然与“简”有关:“画以简贵,如尚简之微,则洗尽尘滓,独存孤迥,烟鬟翠黛,敛容而退矣。”

他强调人品与画品的关系,要求画家“出入风雨,卷舒苍翠”,然后“走向造化于笔端”。他强调画家主观情思对绘画对象的溶铸,和传写出绘画对象之神的作用。

对于学古人,他主张学而变,变而又笔下有古,即所谓:“不相蹈袭”,有“ 变体”,“如兴弼将子仪军,旌旗变色”,“随意涉趣,不必古人有此,然云西丹邱直向笔毫端出入。”此即“不同之同,不似之似”。他的画法自谓“春风桃柳、霜天梅菊助我神”,“灌花南田,玩乐苔草”,在其天机物趣中创作一翻天地,他的這些论述及思想在当时有一定的革新影响。

他的清秀、明丽的特点,代替了浓艳富丽,大为清代统治阶层所欣赏,很快成为清代院体花鸟的正宗,同时也博得了众多的贵族和一般市民的爱好。花鸟画继承宋元花鸟画传统而有创新,画法工整,色调柔秀清新,自成一格,人称其为“没骨法”。他的“没骨”花卉在中国画坛有极深刻的影响,人称“恽派”。他精楷书,取体褚遂良,风格秀逸。诗文也有成就,故有“南田三绝”赞语。

作为清朝初期最享盛名的花鸟画家,恽南田的画作多为写生,人称“写生正派”。相传他“每画一花,必折是花插之瓶中,极力描摹,必得其生香活色而后已。”

恽寿平不仅画作出众,风格独具,而且兼工诗书,题句清丽流畅,诗格脱俗超逸,为“昆陵六逸”之冠。恽寿平诗词清新、书法俊秀、画笔生动,时称“三绝”,名盛一时。由于恽寿平一洗前习,独辟蹊径、别开生面,因而四海之内争学南园画风、诗意和书艺,对后世影响很大,因有“常州派”之称。

恽寿平一生坎坷,饱经困苦,他幼年聪颖玲利,遭遇战乱,与兄皆被俘,与父亲失散,后遇灵隐寺方丈相救,才得以与家人团聚,归家后,发奋读书学画。经刻苦钻研,于古文、诗词、书画无不精擅。他崇尚气节,誓不应科举,少时的忧患,留下深深的创痛,一生未尝忘情。

恽南田的画是将师古人与师造化结合起来,师造化主要就是对物写生,他种植花草,曾在《画跋》中说“余曩有抱翁之愿,便于舍旁得隙地编篱种花,吟啸其中,兴到抽毫,觉目前造物者吾粉本。”可知南田胸中能以造化为师,不拘泥于古人成法”。恽寿平传世作品极多,由于他的没骨花卉画柔美秀雅,开创了一代新风。

作者简介:

李瑛瑛(1994.1—),女,汉族,籍贯:河南安阳,陕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18级在读研究生,硕士学位,专业:美术,研究方向:国画

(作者单位:陕西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