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明清时期的蒙学教育思想

2019-09-10 07:22刘佳静
青年生活 2019年33期
关键词:蒙学明清启示

刘佳静

摘要:蒙学,即蒙养之学。儿童是未来的希望,对儿童的启蒙教育是其后一切教育的起点与基础,无论在任何时代社会各界都高度重视儿童的教育。明清时期,蒙学的发展逐渐成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持久的影响。

关键词:明清;蒙学;蒙学教育;启示

一.明清时期蒙学发展的历史背景

明清时期是我国蒙学发展的鼎峰时期。统治者为了稳固统治在科举制度的推动下,国家大力发展蒙学教育。明清蒙学也呈现着科举制下的独特面貌,为了应对科举许多儿童早早地就开始就开始接受广博的知识教育,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明清时期蒙学的发展。社会经济的发展也促进了蒙学的发展进步。明清时期我国资本主义经济开始出现萌芽,经济的发展推动了文化事业的发展,带有浓烈平民气息的平民读物和描写平民生活的文学作品大量出现,民间私人教学活动的规模也越来越大,大量儿童蒙学教材的出现,给明清两代的教育增添了不少新的内容和色彩。明清时期的蒙学是在继承前代成果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我国古代蒙学有着悠久的历史,自周秦至清末绵延数千年。自周以来两千多年间,我国历史上涌现出难以数计的蒙学教材,可谓是千花竟秀、蔚为大观。

二.明清时期的蒙学教育思想

1.立志为先

中国传统社会一直主张人要有志气,有理想。志是人心之所向,对人的成长极为重要。人只有具备了远大、坚定的志向,才会激发起积极向上的学习动力,养成高度自觉的精神。人的德行有好有坏,能力有大有小,不一定要求所有人都样,但对于志向,则必须要及早确立正确的方向。志向同时又决定了人们的价值取向,因此“然无志则不能学,不学则不知道,故所以到道者在乎学,所以为学者在乎志” 。

2.德育为重

中国古代蒙学历来以“德育为先,修身做人”为宗旨。古代蒙学伦理思想最核心的内容便是教育蒙童学会做人和和如何做人,并以“修身养性”作为对蒙童伦理道德教育的基本途径,在日常生活的点滴中灌输对蒙童的道德教育。蒙童由于心智未全,极易受到外界的熏染,因此,道德教育作为种外在规范的养成教育,必须先入为主,通过榜样的垂范作用,从小就培养儿童基本辨别是非善恶的能力和孝悌、诚实守信等良好品德,不断加强道德修养,渐至养成习惯,为今后的成长打下基础。要从生活的细微之处培养儿童的道德习惯,培养儿童形成基本的道德认知能力、道德判断能力和道德选择能力,让他们天赋的性命得以成长,得以习惯成自然。明清时期的蒙学教育一直主张将伦理道德教育作为“修身养性”的重点来加以施行。

3.礼教为础。

明清时期的蒙学教育一直非常重视对于儿童礼仪的教育。“宋明理学”时期的教育家也都非常重视对于儿童的礼仪教育。儿童教育必须前后一致,善始善终,“好恶有常”,在儿童幼小时期就开始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习惯。强调对儿童的道德教育要从小事抓起,并且要和日常生活结合起来,非常注重对儿童进行整饬自身的肃仪教育。礼教并非只是为了让儿童肃其威仪,还是对其身心发展均有益处的事情。

三.明清时期主张的蒙学教育方法

1.顺应儿童发育的特点,重视儿童兴趣。“养蒙之道通于圣功,苟非其本心之乐为,强之而不能以终日。”,“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儿童只有有了学习的兴趣,自觉的乐学,才能百学不厌,孜孜不倦,持之以恒。程颐也曾指出:儿童没有良好的興趣,必然不会愿意学习。陆世仪在《论小学》中也引了程颐的这句话,根据儿童活泼好动的心理特点,因势利导,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主张用历史故事、道德诗歌来教育儿童,以引起他们的兴趣,增加他们学习的自觉性,达到“习与智长,化与心成”的境界,“从小便养成德性”。儿童的天性是喜欢嬉戏玩耍而害怕管束的,儿童犹如草木刚萌芽,让它舒畅地生长就能迅速发育,以至枝繁叶茂,若对其摧残压抑,则幼芽就会衰败枯萎。所以要使儿童在学习中得到乐趣与心理的满足,而不应以教成年人的方式去教他们。要遵循少而精的原则,减轻学习的难度以增强儿童对学习的兴趣。同时,还应采用礼、诗、歌等儿童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教学。

2.重视榜样作用和言传身教。明清时期的蒙学思想,极为强调榜样作用和言传身教在伦理道德教育中的作用。在清朝唐彪的《父师善诱法》中重点强调,父母和老师作为儿童的主要教育者,不仅应该做到“言教”更应该“身教”,“正己以格物”,为孩子做出表率。

四.明清时期蒙学教育方法对当代的启示

明清时期蒙学思想注重日常生活活环境对儿童习惯的养成。明清时期的蒙学思想一再强调,儿童的教养应贯穿于日常生活的始终,要注重父母、亲人对儿童的榜样教育及言传身教,重视环境对于一个孩子的影响。这些观点在当今看来颇具启启示和借鉴作用。每个人作为个体首先是社会中的一员,终归都要融入社会,而那些被历史优选过的行为规范和礼仪法则,也正是人们行为被认同与否的不可或缺的标准尺度。让儿童通过日常生活学习这些法则和规范,才能促进其更好地良性进入社会,优显于社会。幼时的儿童宛如一张白纸,很容易受到各种思想的影响。因此,想要对一个人进行完整的人格培养,就必须运用许许多多可操作的道德礼仪来规范他的行为,先入为主,及早教育。在儿童的思想和行为尚未固定时,教之正确的伦理纲常,从日常行为入手,培养儿童较好的伦理思想和行为习惯,使之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得到重复和完善,最终拥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和行为举止。

儿童具有极强的模仿能力,很容易模仿施教者的各种行为。教育者应在了解儿童天性的基础上,发挥他们善于模仿的长处,通过自身的积极为善来引导儿童积极为善,同时也要通过典型的榜样事例,使孩子从小就在观念中形成基本道德尺度,从而达到“养正”之目的。以身作则是童蒙教育中对教育者的基本要求,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必须以身作则。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孩子能亲眼目睹,就能激起思想的涟漪,明白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日久天长,孩子就会产生自己的是非判断力,树立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所以父母应提高自己的品德,严格要求自己的言行使儿了童在耳濡目染的氛围中潜移移默化地遵守和构建自我意识和行为习惯。正所谓“日使之渐于礼义而不苦其难,入于中和而不知其故”,渐渐地使儿童的行为符合礼仪标准,但不感到困难,在不知不觉中性情达到合宜适中,融入生活的点滴之中,培养儿童的健全人格。

猜你喜欢
蒙学明清启示
日新才能启蒙
论传统蒙学对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的启示
蒙学:古人的儿童教育智慧
丁村民居砖雕艺术研究
明清江南教育情况研究
简述明清封建君主专制的加强
简述明清封建君主专制的加强
明清商业与帝制体系关系论纲
国外跨境电子商务税收发展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教授经典的蒙学,还是蒙学的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