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地方政府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现状与路径研究

2019-09-10 04:25张弱
青年生活 2019年32期
关键词:行政制度政府

张弱

摘要:在我国社会发展的过程当中,地方政府行政审批制度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政府可以通过这个制度来合理的配置社会当中的资源,但是行政审批制度主要针对的是微观的经济领域,而在我国计划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当中,要更好的配置社会资源,就必须要充分的发挥政府的作用,强调政府对宏观经济的调控,这也是地方政府进行行政审批改革的重要目的。本文主要分析了我国地方政府进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现状问题,并对此提出了一些解决对策。

关键词:地方政府;行政审批;改革

行政审批制度是政府各个行政职能之一,与行政管理同等重要,早在我国古代时期行政审批制度就已经存在,而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行政审批制度的水平不断提高。最初行政审批主要是由中央政府对经济领域的管理,尤其是在交通和贸易领域,随着政府权力不断扩大,行政审批制度已经逐渐扩展到管制公民个人行为和企业的经济活动。目前我国地方政府层面的行政改革正处于一种徘徊状态,所以造成我国地方政府行政审批制度最终无法统一发展目标。

一、行政审批相关概述

行政审批通常指的是行政机关依据行政管理和人的申请来赋予某种行动的资格和许可,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行政审批指的是行政机关解除行政主体的被限制的权利,使其拥有某种特权和许可的行为方式。行政审批制度从逻辑上应该包含设置和执行两个方面,由于行政审批是以法律为基础,所以大部分都是有法律机关来进行规定的。而从行政相对于人的角度来说,人们获得了行政赋予人的权利或者是资格。然而,假如将行政相对人的申请不予许可情况考虑在内,那么行政审批在性质上又有一定的资格限制特点。而且在我国的社会和国民经济发展的过程当中,资源是十分有限并且缺乏的,所以国家要综合的考虑社会发展的长期性与全局性来保障社会的公平,因此在行政审批方面必须非常严格的审查具有资格的对象,让他们来享受具备某种行为的权利或认可。市场体制对于资源的配置是十分有限的,而且政府对市场有着宏观调控的作用,政府主要是依赖行政审批来对市场进行辅助工作,所以行政审批在制度上也有了一种资源配置的性质。而且行政审批本身工作并不具有财产的性质,它却能给获得审批的受益人带来巨大的利益。

二、我国地方政府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现状

(一)没有真正实现简政放权

在我国地方政府进行神战审批管理的实践当中,很多政府部门都存在权责不明确,至憎模糊以前信息沟通不顺畅的环节,造成整个政府部门和民众过多的重复自身的劳动,劳民伤财,并且还没有较高的行政效率。而且很多地方各级政府在进行行政审批过程当中,大多审批的都是一些含金量较小的事项,而一些含金量较高的事项却没有进行审批,还有一些小团体为了自身的利益而采取一些不正当的手段,干涉政府的行政审批事项,表面上似乎取消了一些行政审批的事项,但是却将需要审批的事项与团体的其他部门结合在一起,达成自身的目的。政府在进行行政审批的过程当中,大量的减少行政审批的数量并没有实现真正的简政放权,还是过多的干涉[1]。

(二)缺乏健全的网上行政申批体系

尽管一些政府部门建立了服务中心来解决大部分的行政审批问题,但是仍然有些问题解决起来比较麻烦,而且随着互联网的便捷,很多政府也逐渐开始经历了网上行政审批系统。然而在实践的过程当中,由于缺乏完善的科学手段和管理系统,无法在网上形成一种全时间段的行政覆盖。这主要是因为地方政府并没有足够的重视网上审批的内容,而且仅仅将建立政务作为政府行政审批的主要目的,将网上的行政审批仅仅作为辅助工作,没有意识到其在发挥政务工作当中的重要作用。不仅如此,地方政府在网上行政审批制度当中也缺乏相关的专业人才,因为在网上的行政审批工作不同于实际的行政审批工作,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才能够在相关手段的支持之下,更好地进行行政审批。政府也忽视了对于这部分人员的培训工作,在网上行政审批建设的过程当中缺少投入,因此会导致网上的行政审批制度于现实的行政审批制度有一定的差距。

(三)缺乏完善的监督机制

监督机制是整个行政审批工作当中必须的机制,在地方政府的内部监督方面缺乏强有力的保障机制,而在外部监督方面,也缺乏明显的作用,比如人民代表大会,全国政协委员会以及人民群众和新闻舆论等这些方面的监督并没有起到十分明显的作用。特别是在行政审批权力运行机制以及程序规定执行的方面的监督,缺乏针对性的责任追究制度。而在行政审批是后来说监督即使也更加关注审批而忽视了监管的作用。所以政府在行政审批的过程当中,应该注重减少行政审批的数量,减少一些含金量较少的行政项目,实行事前事中事后全方位的监督机制。将社会公众的利益考虑在内,加强对于行政审批事项的后续监管工作,同时也强化外部监督的工作机制,优化他们的工作效果,充分的发挥外部各种监督机制的作用。

(四)行政审批制度流程过于繁琐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市场的不断发展,复杂的行政审批制度在企业的发展当中会阻碍企业的正常发展,也会破坏整个市场的规则,并且在無形当中增加了政府在行政审批方面的投入。而由于我国行政机构拥有较多的层次结构,因此很多审批项目需要各个层级和机关的认证,才能够从下级政府留了向上级政府,经过层层审批直到获取相关机构的批准,才能够完成整个行政审批的过程。尽管有些地方政府已经获取了审批的权力,减轻了上级政府的工作压力,但是在实际的过程当中仍然没有产生较大的影响,对于一些较大的项目仍然要经过不同层级的审批才能完成。这不仅增加了行政审批的工作时间,还严重的影响了工作效率,浪费了大量的行政资源。

三、完善地方政府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路径研究

(一)强化政府的简政放权

各级政府以及部门之间的行政审批工作应该减少一些含金量较少的事项,对事业单位和中介机构要进行集中的处理,规范行政审批的制度。其实就是要加快引入竞争的机制,突破传统行业中的垄断现象,规范市场体制,推动市场当中中介机构更加规范化和公开化的发展。政府应该赋予市场更宽泛的权利,强化市场的主体地位以及对市场的监督管理责任。政府也应该向社会放权,减少政府机构对社会组织的介入,并且在社会组织之中也可以引入一定的竞争机制,防止垄断现象的产生,加快建设社会当中的监管机制,帮助创建一个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和社会竞争环境。其次,政府在进行行政审批的过程当中,也可以将一些事务性的管理工作转移给其他组织进行,这样可以简化政府的工作压力,健全政府的行政审批制度。

(二)完善网上审批系统

在各个地方政府的行政审批制度当中,应该加大对于网上行政审批体制的投入,重视网上行政审批的作用。建设网上行政审批系统可以有利于帮助政府的尸体扩展,更加全面地开展行政审批的工作,其次也可以明显的提高政府行政审批的工作效率,不仅能够转移办公地点,还能够更好地收集民众的意见,更加省时省力,而且通过网上的行政审批系统,也能够更好的对工作人員和人民群众进行监督,及时的收取人民群众的反馈工作。要完善政府的网上行政审批系统,首先就是要加强对于网上行政审批工作人员的个人技能培训,帮助他们有更深层次的对于行政审批的理解和实际的操作能力,这样能够更好地加强行政审批工作的管理和服务工作。其实就是在各级地方政府之间应该制定统一的网上行政审批平台和系统软件,以便能够制定统一的审批标准,提高各级政府之间的合作和交流,以及行政审批系统的工作效率,促进高效率便捷化,正确化的网上行政审批系统的形成。最后就是网上的行政审批系统应该有一套专门化的法律规定,来保障网上行政审批工作的安全合法进行。

(三)建立健全行政审批监督机制

健全行政审批改革制度当中的监督机制,帮助消除一些地方政府事先缺乏监督力的一些现象。首先就是要明确各个部门之间的职责,防止职责界定不明确工作重复的现象产生,将工作落实到位,才能够保障每项工作都能够顺利完成,而且在行政审批工作当中也可以建立责任追究制,将责任追究到个人,这样也可以避免工作中失误的产生。在政府发现行政审批过程当中,一些滥用职权违法审批的现象应该予以严厉的惩罚和追究,依据法律规定来追究法律责任。不仅如此,应该加强行政审批工作的公开透明,这样可以收集公众的意见,也可以有效地防止工作人员产生腐败的现象,这也是进行外部监督一个重要的手段,让人民群众更好地了解地方政府行政审批工作,有利于反馈和社会监督。

(四)建立公共财政制度

行政审批制度之所以在改革的过程当中出现一系列的问题,从根本上来说就是牵扯到与一些部门之间的利益纠纷。在地方政府行政审批事项当中,很多都与行政收费相关联,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良好的行政审批制度不能进行收费,而是由于收费应该满足收费原则和补偿原则。所以必须建立完善的公共财政制度,将政府的收支统一进行归纳预算,各个部门之间的开支交由政府的财政部门统一管理。因为我国某些地方政府财政难以满足正常的开支,所以国家允许一些地方政府自行处理部分开支。但是这会造成一些地方政府在利益的驱使之下不断的增加行政工作之间的收费,造成人民群众的不满。所以,除了必要的收费之外,地方政府在行政审批制度之上应该不能收取任何费用,对于政府的资金收支也应该进行严格的管理[2]。

四、结语

地方政府在行政审批制度的改革之中,缺乏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的依据,所以会产生一系列的问题应该引起地方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并且积极地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完善行政审批制度的路径,促进我国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鹏.我国行政审批制度的弊病与改革路径分析[J].公共行政与人力资源,2016:29.

[2]秦冲.我国地方政府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7.

猜你喜欢
行政制度政府
论行政和解中的行政优先权行使
省级政府金融权力榜
从新修改的行政诉讼法谈行政行为
某些单位的制度
浅析行政相对人在依法行政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行政不作为的概念界定
完形填空三则
论制度安排的后发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