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浅出学习者 情境教学多样化

2019-09-10 07:22谢艺
当代家庭教育 2019年30期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堂情境教学

谢艺

摘  要: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目的就是在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理论的指导下,充分发挥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作为学生认知与情感激励工具、教学环境创设工具等方面的功能,而不同的学习者对于情境的感知却大相庭径,因此情境教学过程中需要考虑学生对于情境的感知与理解,以及情境对于学生学习相关知识和内容的影响,从而能够更好的为提高教学效果服务。

关键词:学习者分析;情境教学;信息技术课堂

【中图分类号】G62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19)30-0060-01

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情境教学法是一种很常见的教学方法。由于学生能力层次比较低,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境,能够从情感体验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通过挖掘情境中的知识引导学生掌握相应的内容,再跳出情境将知识运用于平时的生活中,让学生真正学有所获。但对于不同的学生而言,学习者受诸多因素的影响,会对情境教学中的很多环节呈现不同的反应,效果参差不齐,使得对学习者的细致分析成了情境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1.不同认知发展阶段对情境教学的影响

儿童心理发展的阶段先后次序是固定不变的,不能跨越也不能颠倒,所有的儿童都遵循这样的发展顺序,具有普遍性,但发展阶段出现的年龄却因儿童的社会环境、文化教育的差别而加速或推迟。例如,《初识scratch》这节课中采用的是案例情境引入,让学生在案例的情境中找到学习scratch的兴趣。实际教学中,五年级学生处于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的中间点,有些班级的学生能够在观察案例的过程中已经尝试着去读懂脚本,而有些则只关注与脚本搭建以后对角色所产生的影响,后者便是具体运算阶段学生所关注的表象,对于教学目标的达成上稍显欠缺,因此教师需要适当地在情境中引导学生关注对于脚本搭建的改变,譬如在插入了一个“移动10步”之后提示学生可能出现的变化,然后再将角色的变化呈现出来,由此引发学生对于“移动10步”这句脚本内容的关注,而且也是促使学生真正掌握脚本的搭建。而对于形式运算阶段的学生来说,已经掌握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因此只需要引导学生关注脚本的结构,帮助学生打通脚本和现象之间的关联,从而促使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想象创造更多,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2.不同学习风格对情境教学的影响

在现有班级授课制的教学模式下,班级里学生的心理发展由于长时间的一起学习和生活趋于相似,因此班级之间会有明显的区别,尤其是场依存型与场独立型、沉思型与冲动型、内控型与外控型。这些风格迥异的学习风格使得教师在设计教学环节的过程中,必须考虑学生学习风格对知识点的接受度与掌握度,不同的知识点需要教师将其中的情境进行适当的转换,同时需要对知识点进行适当的加工,转换相应的教学模式。例如,《信息与信息技术》这节课中,呈现给学生的是一个包含信息获取、加工、存储、传递的情境空间,让学生作为信息本体置身其中,跟对信息流动的脚步了解信息感受信息技术。对于场依存型学习风格的班级而言,学生很容易在各式各样的技术中弱化对于信息的感知,因此及时的将信息进行点出可以帮助学生在技术中识别相应的信息以及所使用的信息技术,而这个问题对于场独立型的学生而言就不存在。但是對于《遨游因特网》这样的内容来说,整节课的场景都是设定在因特网上获取特定的信息,场独立型的学生在获取信息之后很容易脱离情境的设计,使得情境教学在无形之中转换为任务教学,这样就脱离最初设定的情境教学的教学策略,而场依存型的学生能够很好地在情境中掌握相关知识。这就显示出对于不同的学习风格对教学情境进行转换是很有必要的,所以情境教学在某些特定的场景下不应该只局限于特定的模式,而是要根据学生现有的学习风格及时的进行调整,改变相应的策略和方法,适应学生学习发展。

3.不同学习动机对情境教学的影响

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是学生进行学习的内在需要。在情境教学的过程中,不同学生的学习动机会使学生对于学习场景、学习内容、学习方式有不一样的期待,同样对情境的也会呈现出不同的反应。通常情况下,情境的引入是为了能够更好的激发学生的认知内驱力和自我提高内驱力,倾向于在情境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角色和背景》这节课中,设定情境为运动会上的运动员,将运动员导入运动场景之中,并进行简单的脚本绘制让运动员在运动场景里面动起来。自我提高内驱力很强的学生能够瞬间在情境中领会学习的目的,并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合适的素材和脚本进行搭建,同时对自己能够最快速准确的掌握相关知识非常自信,此时教师及时的鼓励更加激发了学生的附属内驱力。而对于认知内驱力较低的学生来说,情境教学会造成学生的一定干扰,学生不易脱离情境设定的场景,易与教学内容混淆,这就需要教师及时地进行系统而详细的阐述。实际教学过程中,很多时候会选择小组合作的模式,以学生带动学生加快学生掌握的进度,在这个过程中已经掌握的学生能够巩固自身的学习,稍显弱势的学生也能够得到相应的理解和需要,同时又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在思维的碰撞下产生更多的思维火花。

教育传播过程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学习者的学。当情境教学与学习者分析都能够为促进学生的学习着想时,教学中的每一个教学环节都值得深入的揣摩与探究,对教学情境的设定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教育者的我们,要坚持育人为本、融合创新、系统推进、引领发展,根据现实的需求为构建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服务,推动教育信息化的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信息技术课堂情境教学
构建生机盎然的生态信息技术课堂
提高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效率的实践方法
高中信息技术课堂中计算思维能力培养问题的探讨
电子学档评价
探究情境教学与高中语文阅读课堂的融合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情境教学模式探究
浅析情境教学法在中职会计课堂中的应用价值
浅谈语文课堂阅读教学
英语情境教学中的问题探析
心理学在小学信息课堂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