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教学问题导学法的运用浅探

2019-09-10 07:22龚大林
当代家庭教育 2019年30期
关键词:问题导学法高中数学

龚大林

摘  要:问题导学法运用于高中数学教学,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促进高中数学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高中数学教师应当科学整合问题导学法,营造互动性、思维性的数学教学课堂,全面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學质量。

关键词:高中数学;问题导学法;整合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19)30-0078-01

问题导学法,是一种以问题为驱动的教学方法。问题导学法运用于教师的课堂教学,对于创新教学模式,培养学生主动思维能力,构建互动的教学课堂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新课程改革的发展,对高中数学的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师不仅要注重基础知识的培养,让学生在高考的过程中取得理想的成绩。同时,在教学中,教师还应当结合时代教育的要求,积极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数学运用和实践能力等,实现发展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教育目标。在此背景下,将问题导学法整合运用于高中数学的教学,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等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立足高中数学教学,探索问题导学法整合运用于高中数学教学的意义极其有效对策。

1.问题导学法的内涵

顾名思义,所谓问题导学法,是一种以问题为核心和驱动的教学方法。在问题导学法模式下,教师在教学中,通过精心设计教学问题、科学把握时机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教师对问题进行综合点评等一系列的步骤,实现良好的问题驱动教学效果。理论上讲,问题导学法并不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或者是教学方法,只是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多数教师在教学中忽视问题导学法的运用,进而使得在当今的课堂教学中整合问题导学法,成为了促使教师改革创新教学模式的有效手段。

2.问题导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运用的重要作用

(1)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至关重要。可以说:如果学生在数学的学习中缺乏数学思维能力,将会严重影响其数学学习的效果。立足现代新课程改革、核心素养的教育思想,我们不难发现: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成为了数学教育领域改革创新的新方向。相比较过去灌输式的教育模式而言,将问题导学法整合运用于高中数学的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一方面,在问题导学法模式下,教师通过构建“问题驱动”的教育模式,通过一系列数学问题的提出,引发学生思考,学生思考的过程,也是促使其数学思维能力形成的过程;另一方面,问题导学教学模式是一个系统化的教学过程,无论是问题的设计、提出、引导还是总结归纳,教师都应当充分考虑一个教学因素: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这种强化学生主体地位的数学教育模式,有利于发挥学生在数学教学中的主观能动性,最终达到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目的。

(2)有利于促使高中数学教学改革

教学改革,是现代教育发展的代名词。如何改革创新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理念呢?笔者认为:唯有教师在教学中,结合现代教育思想,如,新课程改革、核心素养教育理念等,并整合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方能实现改革创新课堂教学的目的。相比过去传统落后的应试教育模式而言,问题导学法是促使高中数学教学改革创新的有效手段。一方面,问题导学法的运用,突破了传统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有效地发挥了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是促使高中数学教学改革的关键;另一方面,在问题导学法模式下,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将会得到显著的提升,有效地改变了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被动接受、被动思维的现状,促使高中数学教学改革。

3.问题导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运用的对策

(1)精心的问题设计是关键

美国认知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在曾经在有意义学习理论中强调:学习材料应当具有逻辑性,必须符合非人为和实质性。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整合问题导学法,教师也应当强化问题的逻辑性、系统性等。由此可见,问题导学法运用于高中数学的教学,精心的问题设计是第一步,是关键。如何精心设计数学问题呢?笔者认为:高中数学教师应当把握以下几点因素:一是问题的难度。问题的难度,可以设置为:“跳起来就可以摘到的桃子”,即难度要适中,满足“最近发展区”理论;二是在问题设计的过程中,要充分结合不同层级学生的能力结构,尽可能考虑“两级”的学生,有效地避免部分学生吃不饱、部分学生吃不消的现象发生。此外,在数学问题提出的过程中,教师要本着由浅入深的方式,通过一些简单的问题入手,逐渐引导出相对较难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循序渐进地回答,提高问题教学法效果。

(2)科学把握提问时机,创设问题教学情境

在问题导学法模式下,高中数学教师应当科学把握提问时机,创设问题教学情境,在此过程中也应当避免“满堂问”的现象发生,避免学生因疲于应付教师所提出的数学问题而影响问题教学法的效果。首先,教师可以通过数学问题的提出进行课堂导入,设置悬念,引发学生思考,最终提高数学教学的效果。其次,在课堂提问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把握提问的时机。高中数学问题导学法,并不是满堂问。笔者认为:除了通过问题进行课堂导入,高中数学教师还可以把握以下几个提问时机:一是在课堂教学的重点、难点和疑点处提问,在该部分提问,有利于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二是在学生思维产生惰性、疲倦感时提问,有利于消除学生疲惫的心态,在此活跃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数学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师应当科学运用问题导学法,改变过去灌输式的数学教学模式,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促进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提升。

参考文献

[1]陈朝坚,颜宝平,安黔江.高中数学教学中问题导学教学策略的应用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7.10-30

猜你喜欢
问题导学法高中数学
“问题导学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高二数学教学中问题导学法的应用探讨
学比教更为重要
问题导学法用于初中数学教学的实践探究
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的应用
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情景—问题”教学模式研究
分层教学在高中数学中的研究
高中数学数列教学中的策略选取研究
调查分析高中数学课程算法教学现状及策略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高中数学课程有效提问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