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材与写作教法关系建构的方法

2019-09-10 07:22朱扬花
当代家庭教育 2019年30期
关键词:存在问题高中语文

朱扬花

摘  要: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作文不是一个独立的学科,但是应该有作文的教材和固定的教学时间,也应该有作文的教学方法。”本文分析了高中语文教材下写作教学存在的问题,从借用教材语句,提亮作文语言;借用教材结构,创新作文构思;借用教材素材,丰富作文内容三方面入手,探讨了高中语文教材与写作教法关系建构的方法。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材与写作;存在问题;建构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19)30-0092-01

1.高中语文教材下写作教学存在的问题

以前,作文教学以知识传授和章法训练为主,这几年这种框架式的文章很受阅卷老师的厌烦,成为了新“八股文”,如何改变这样的局面,成了语文教师面临的一个难题。这种模式“其表现之一,是在写作教学的指导思想上普遍存在重章法、轻内容的形式主义教学倾向;其二,是作文命题脱离学生生活和思想实际;其三,是在写作要求上存在千篇一律,扼杀想象创造能力的倾向。”这种作文教学模式,忽视学生的需要和发展,千篇一律,甚至要搞无米之炊的做法,使中小学生大多怕写作文,因而更谈不上能写好作文。在带班级的过程中,发现学生读书时间越久,就对语文的学习越不感兴趣,热情降低,甚至是漠视的态度。对语文的学习抱着无所谓的态度,想听就听,不想听就不听,对于课后作业,也抱着同样的冷漠态度。有些底子较好的学生,认为自己的语文学的不错,可以先放放,临上阵前搞突击。多数学生认为语文可学可不学,学的再好,在高考中也考不到数理化那样的高分,就算不认真学,分数也不会很低。在高考的竞争严重的今天,我们的学生竟然把提高的关键科目语文束之高阁了,作文更是被冷落的不能再冷落了。

2.高中语文教材与写作教法关系建构的方法

(1)借用教材語句,提亮作文语言

教师帮助学生建构生成新的“言语内容”,提升思维品质。比如,学习老舍先生的《想北平》一文时,以诵读贯穿品味语言的始终,揣摩字词的深层含义以及蕴涵其中的情感。如诵读“西山的沙果、海棠,北山的黑枣、柿子,进了城还带着一层白霜儿,美国包着纸的橘子遇到北平带霜儿的玉李,还不愧杀!”时,揣摩后明确读“西山的沙果、海棠,北山的黑枣、柿子,进了城还带着一层白霜儿”时要用平缓语气;“白霜儿”要用带京味的腔调来读,因为它透出了瓜果的新鲜味和作者的几分自豪感;“还不愧杀”句应在“还不”处略作停顿;“愧”字应重音;“杀”字轻短收束。这几句话反映出了深浸于老北平的作者对家乡细微真切的自豪感,淡语情深,那种对和平安宁淳朴恬静的怀念和充溢于家园之思的情愫从文字间细细渗出。

(2)借用教材结构,创新作文构思

高中语文教材与以往的教材相比,课文篇数明显增加了,每个专题内都充分体现出人文性和知识性。这就要求教师要在关注知识的同时更要注意课本的整体性,既要创造性的说明教材的构思,又要合理的整合教学内容,以保证教学效果,要充分体现出教材的优秀构思。

利用高中语文教材构思,讲解必修三第二专题“底层的光芒”时,可以抓住它们的共同点进行讲授,教学思路设计:一是明确两篇文章描写的主要人物;二是泛读,了解两篇文章分别描写了格斯拉和老王生活中的哪些片段;三是分别概括格斯拉和老王的性格特点;四是精读,体会两篇文章的写作手法和语言特色,感受两位作者对格斯拉和老王的情感态度等。这样进行教学,使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切实提高了语文素养。

(3)借用教材素材,丰富作文内容

语文教材中有许多精美的文章包括古代和现代名家名篇,体现了前人的生活经验,包括着深刻的人生哲理。这是学生写作的一个丰富的物质来源,是学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库。文本中的形象,可以成为学生写作的最好的材料,课文中的山川风景,也可以成为学生写作的参照标准,古代诗歌中的至理名言恰当引用,也可增加学生写作时的文化底蕴。我在教学中,始终引导学生对这些精彩的语句、章节做摘录,熟读成诵,烂熟于心,那么他们在写作时就会融会贯通,大胆想象,不露痕迹,为己所用,写出好文章。同时,我也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寓“记”于教,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和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

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课堂阵地,积累有用信息,积累间接材料。素材积累的的确确是写作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根深叶茂,厚积薄发”。“书山有路勤为径”,素材积累更要以勤为首,只有勤于思考勤于动手,手中的素材才会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下笔才会如有神。那么如何运用正确有效的方法进行素材积累呢?

1.拿来主义法。鲁迅的《拿来主义》告诉我们,对于一些优美的片段,我们要拿来。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在感知、理解的基础上反复吟诵欣赏,直至背诵,这样在写作的时候,就可以学以致用、左右逢源。

2.断章取义法。学习到一篇课文中的优美的语言,生动的事例,深刻的哲理可以将这个部分内容提取摘抄下来,此为“断章取义”。因为是课本,无法剪贴,所以建议学生自己准备一个笔记本,不仅可以做教材内容的整理归纳,也可以针对课外阅读。

3.个性评议法。遇到自己感兴趣的文章,写得很好的句子和段落,可以做一些圈点勾画。可以做解释,可以发评论,可以谈理解。长期坚持,既提升阅读能力,而且还能增强写作技巧。

4.联想广义法。课文中的一句话或者一段文字,能够让学生或感动,或质疑,或思想,这时可以在文本旁边记下当时的想法。虽然这些只是零散的记录,但写完之后,可以促使学生进行深入思考,扩展思路,提高认识和表达的能力。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对高中语文教材与写作教法关系建构的方法不断总结摸索,实施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效果。这项工作,劳心劳力,但是我觉得物有所值,它对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可以起到一定作用。

猜你喜欢
存在问题高中语文
基于网络交际情境下高中语文写作学习任务群设计的应用初探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有效引导”方法研究
浅析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实用性和创新性
医院门诊一卡通收费信息化发展研究
我国信用评级业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瞬变电磁在矿井水文地质工作中的应用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