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ST捕捉到快速射电暴多次重复爆发

2019-09-10 07:22
科海故事博览·中旬刊 2019年3期
关键词:外周血脑脊液标志物

FAST捕捉到快速射电暴多次重复爆发

近日,来自中科院国家天文台FAST项目部的消息称,FAST首次探测到快速射电暴多次重复爆发,捕捉到目前全世界已知数量最多的脉冲。项目部称,这个“宇宙深处的神秘射电信号”距离地球约30亿光年。作为近年来天文学界新晋的网红,快速射电暴是近几年新发现的一种天体,迄今,国际科学界没有关于快速射电暴起源的合理解释。直到2007年,人类才发现了第一个快速射电暴。截至目前,全世界已发布的快速射电暴不到100个。通常情况下,快速射电暴出现一次便再无踪迹,神秘莫测。

中科院国家天文台助理工程师张馨心说,FAST这次使用实时探测终端探测到的,正是FRB121102。为了捕捉到FRB121102,安装在19波束接收机上的快速射电暴终端已经搜寻了一个多月。2019年8月30日上午,FAST首次实时探测到来自FRB121102的脉冲。此后,连续多日,FAST每天探测到了数十个来自FRB121102的脉冲。FAST由此累积捕捉了大量的高信噪比脉冲,所探测到的脉冲数量是目前已知全世界最多的。目前,针对数据的交叉验证和进一步处理仍在进行当中。

人工智能发掘潜在新药仅需46天

因斯里克医学公司利用其开发的人工智能系统来构思和设计新的药物分子结构,然后合成并在小鼠中成功测试了一种主要候选药物。该系统设计分子的时间仅需21天,而设计、合成和验证的总时间约为46天。研究人员将与纤维化(疤痕)相关的蛋白DDR1设为目标靶点。为了寻找潜在的DDR1抑制剂,他们开发了一种利用生成对抗网络和生成强化学习的人工智能技术来加速新药分子的设计。

经进一步筛选后,研究人员在实验室中合成了6种分子,并在细胞中对其中两种进行了测试。对最有希望的一种候选药物分子则在小鼠身上展开了试验,结果表明,该分子对目标蛋白具有抑制作用,并表现出“类药物”的特性。尽管人工智能系统设计的药物似乎并不比传统研究方法开发的DDR1抑制剂更有效,但与开发候选药物的传统方法需要8年多时间和数千万美元的开发费用相比,因斯里克公司的新方法仅需数周时间,成本大约为15万美元,这个系统还是很有开发价值的。

外周血外泌体可诊断阿尔茨海默病

在阿尔茨海默病发生症状前15—20年内,人脑内的Aβ和Tau的病理生理变化就已发生,如果能及时发现这种变化并采取相应措施,对降低发病率与患病率至关重要。近日,宣武医院贾建平团队针对阿尔兹海默病有了新突破,他们在外周血中找到了诊斷病情的生物标志物,为临床症状出现前制定精准干预方案提供了重要依据。

此前外周标志物的研究大多集中在脑脊液中的Aβ和Tau,但因有创不宜广泛开展。外周血作为诊断标志物,适宜广泛开展,但敏感性较低。为此,研究团队利用Western Blot、ELASA、免疫共沉淀和透射电镜等实验做了详尽的生物学验证。结果显示,在外周血神经源性外泌体中,Aβ42、T—tau和P—tau水平均具有显著差异,能清楚对三者进行区分。对外周血神经源性外泌体和脑脊液生物标志物之间的相关性分析,发现神经源性外泌体中这3种物质的水平与其在脑脊液中的水平高度相关,表明外泌体生物标志物可能反映了大脑的病理生理变化,等同于脑脊液的诊断效力,可用于诊断阿尔茨海默病。

茶叶农药残留有了检测新方法

近日,华中农业大学茶学系倪德江教授课题组与中国计量大学团队合作,提出一种对茶叶中有机氯农药残留进行快速有效检测的新方法。该方法有望在田间实现茶园部分农药残留快速现场定量检测,帮助生产管理部门提高茶叶生产的食品安全控制水平,减少消费者的食品安全风险。

研究人员结合纳米材料与光谱技术,通过对茶叶中农药残留环境检测、专用纳米材料制备、指纹光谱算法等进行了深入研究,研发出一套适用于茶叶现场快速检测的新技术。该技术通过含有苯环的有机小分子在待测有机氯农药分子间起连接作用,拉近游离分子与拉曼光谱纳米材料增强衬底的距离,从而发生表面等离子共振效应,获得可区分的农残分子的指纹光谱。研究团队通过进一步研究发现,该技术方案能够有效检测目标农残,并与传统检测方法比对分析后认为,该检测方法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课题组计划进行跨学科合作,将新技术进一步整合开发成相关轻型设备,为园艺大产业食品安全服务。

猜你喜欢
外周血脑脊液标志物
“鼻水”流不停小心是脑子漏水
多项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在健康体检中的应用价值
什么是外周血管超声检查
什么是外周血管超声检查
肿瘤标志物的认识误区
肿瘤标志物,你该知道这些事儿
脑子也是水做的
滴鼻净高血压患者应慎用
肿瘤标志物正常不等于没有肿瘤
三七皂甙对慢性肾炎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协同刺激分子CDCD58表达调节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