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初探

2019-09-10 16:57彭佳楠王思力
青年生活 2019年3期
关键词:推动作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新媒体

彭佳楠 王思力

摘 要:在当今信息时代,新媒体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与发展带来积极和消极的影响。新媒体以其自身优势为马克思主义提供了新的大众化平台,极大地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进程。但新媒体也是一把“双刃剑”,在推动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同时,也不可避免的制约着马克思主义的发展。

关键词:新媒体;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推动作用;制约作用(

一、新媒体的概念内涵

“新媒体(New Media)”一词是在1967年由美国哥伦比亚广播电视网(CBS)技术研究所所长戈尔德马克(P.Goldmark)最先提出的。后在美国传播政策总统特别委员会主席E·罗斯托(E.Rostow)向提交给尼克松总统的报告中被多次引用后,自此,该名词开始在美国社会被越来越多地被使用,并进入全世界的视野。新媒体一词传入中国是在21世纪,并对中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此时,国内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都以各自的角度对新媒体的概念进行了解释,新媒体的研究水平也因此而得到推进与扩展。

在中国,我们普遍认为,“新媒体(New Media)”是与传统媒体对应的概念,它是在电视、广播、报刊等传统媒体传播方式之后基于互联网等技术新兴起来的媒体技术,其主要使用互联网、无线通信等渠道,利用先进的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以及电脑、手机等通信终端,向受众提供新闻信息等服务。所以从一定意义上讲,新媒体也可以称作数字媒体。

美国学者凡﹒克劳思贝(Vin Crosbie)对于新媒体是这样认为的:“新媒体是能够同时对大众提供个性化内容的媒体。通过新媒体,传播者与受众成了对等的交流者,而无数的交流者之间可同时进行个性化交流”。[1]

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廖祥忠的观点则有所不同:“新媒体是以数字媒体为核心的新媒体,即通过数字化交互性的固定或移动的多媒体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服务的传播形态”[2]。

据此,可以总结出新媒体的概念:新媒体与互联网媒體是有区别的,互联网媒体是相对于新媒体是有限的媒体,其内容包含一般的新媒体形式,也就是说新媒体是依托移动客户端、无线网络等相关内容的传播方式。从狭义的概念上看,可简单称之为“三微一端”。

二、新媒体条件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影响

(一)新媒体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发展

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目的都是为传播信息,但其较之传统媒体来说是一种新兴的媒体形式,只是它在传播中所表现出来的特质,让大众更易接受。而在马克思主义理论诞生的160多年的历史中,众多的马克思主义者就在不停探索,并开始以不同的方式进行传播。马克思主义知识理论的传播和发展是在时间的流逝和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中取得一个个里程碑式的发展和进步,人们使用的最广泛的传播方式也从传统媒体也逐渐的转移到新媒体。

(1)新媒体使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主体更接近大众,更为大众所接受。

传播学概念中,在信息传播的过程里,有能为我们筛取信息的“把关人”,他可以是一个人,也可以是一个机构。而这所谓的“把关人”是指对马克思主义相关信息具有审核权,即决定马克思主义思想能否在广大人民群众中传播,内容是否需要修改,程序能否进行到下一个环节的“人”,通常来说,我们可以称之为传播主体。我们在看电视、看报纸的时候经常会跳过一些官方的形式主义内容,这些内容都是一些以学术性、规范性的语言来宣传的社会道德及责任,很少以新颖的形式向我们传播信息。它并没有与人民群众结合起来,并不是针对人民群众。但是“新媒体”却摆脱了这种束缚,它使马克思主义知识理论更加通俗易懂,更加平民化和大众化,无论是什么人,无论在什么地点,只要在通信网络内就可以通过手机、电脑等各种终端设备上接收信息,大众在作为受众的同时,还可以自主地参与信息的传播和文化产品的制作。新媒体的发展,使传播渠道慢慢的被部分政府网站和被大众所熟知并经常浏览的网站所占领。同时,我国各级党政机关、出版机构和部分专门进行理论研究的机构,都纷纷推出独具特色的网站来对马克思主义进行宣传。

(二)新媒体在马克思主义传播过程中使信息简单易懂,让受众乐于接受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让马克思主义科学知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变成人民群众乐于接受和学习的知识理论。马克思主义理论具有不可轻视的正统性。如何将马克思主义对于人民大众的指导意义充分发挥出来,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根本出发点。新媒体技术拥有信息传播和随时储存信息等传播优势,在为解决这个问题提供了一定的技术保障。另外,随着广大人民群众对当下时政、社会事件和社会舆论的关注度不断上升,信息的发布者和传播者可以利用新媒体技术开设专门的博客、网站和论坛,通过引导舆论来帮助受众用马克思主义知识理论分析现象和问题。

(三)新媒体使马克思主义形式多样化,进而吸引更多大众的视线。

在通过新媒体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中,信息发布者和传播者通过对不同传播方式和信息传播媒介的使用,用多种方法来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通过纸张,发表文字、图片信息,播放精彩的电视节目等都是传统媒介。而新媒体则可以整合传统媒体大多数的传播优点,用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用超链接的方式综合在一起来向大众传播信息。当用户在看到感兴趣的内容时直接点击相应链接来查阅更加详细的内容,这不仅节省了用户的翻阅文章的时间,同时也解决了传统阅读方式的种种弊端。新媒体所存在的信息库为信息的查找提供了多种途径。新媒体对于信息的实时传播的优势为对于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发展意义重大,它使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相关信息更加快速便捷地传送给受众。

二、新媒体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制约作用

随着新媒体在传媒领域地位的上升,新媒体技术的自身优势日益凸显,但凡事有利则有弊,新媒体既拥有推进大众化进程的优势,也存在制约大众化发展的缺陷,这为推动大众化的发展进程带来了新的挑战。

(一)新媒体削弱了大众对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的认同

随着新媒体技术日渐成熟,新颖的新媒体词汇也随之出现并迅速推广。正是因为这些通俗、易懂、便捷的新媒体语言的出现,使新媒体更为广大的受众所接收,这些新媒体语言形式多样,从而使许多的词汇从众多的新媒体语言中脱颖而出(如“给力”、“老司机”)。然而这些新颖的的新媒体语言与严格具有规范性、严肃性和理论性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存在很大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导致人们过于接受新媒体语言形式从而忽略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语言形式,因此很难被人民群众接受、理解,这使人们在语言上减少了对马克思主义的认同。在当今社会不仅仅是广大的人民群众难以接收这样规范严肃理论性的语言形式,甚至部分学生当听到“马克思主义”几个字的时都会产生“这个思想很难理解”的情绪。“网络话语的解构功能显于结构功能。大量流行的网络话语,都是以颠覆传统政治语言或是社会语言为初衷的。”可见,新媒体语言的出现既为大众化的推广指出了新的方向,也阻挡了现有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推广。

(二)新媒体的发展增加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复杂性

随着新媒体的快速的發展,大众在进行信息交流更加自由和方便,同时这些信息涵盖的内容宽泛,比如渗透性强的西方文化、非主流性质的意识形态思想、我国目前还未解决的一些负面信息报导等等。面对这些内容具有复杂性的传播信息,大众很难辨认其真假,从而轻信这一类的信息,让大众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有了怀疑;进而也有一些信息由于内容过度夸张,影响了受众对其真实性的判断,进而造成了很多社会舆论和影响。这些影响降低了人民群众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信任度,使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过程寸步难行,阻碍着大众化的发展,这对于大众化的发展来说是一项新的挑战。

(三)新媒体的介入削弱了马克思主义的主导地位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成熟,新媒体技术在发展过程中产生的社会化关系形态和内容产生形态也愈加凸显。这就表示在新媒体背景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信息传播的主体。大众化要求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来影响大众的价值观和世界观。新媒体环境下“以每个人为信息传播主体的思想”违背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以马克思主义知识理论为主导”的初衷,这使马克思主义理论在新媒体条件下的领导地位降低,也成为大众化的推广中的绊脚石。

参考文献:

[1]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9页

[2]列宁.《列宁选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352页

[3]《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科学内涵、历史经验及其当代实践路径》.刘德海;成员:王建润(执笔)、李安林、蔡娟、王萍霞.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11年第4期

[4]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5]谭劲松.《如何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人民日报,2010,(11).

[1]陈锦宣.“新媒体”的定义及其内涵探析[J].成都: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年第10卷第7期

[2]张雯谦.词媒体”内涵再探析及其话语流变[J].今传媒,2013.

猜你喜欢
推动作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新媒体
政工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推动作用
浅析背诵输入对职高生英语写作的推动作用
农村文化事业建设要抓住哪几个关键点
“互联网+”条件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路径研究
新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思想政治教育实现的途径
马克思主义早期大众化研究的重要学术成果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以创新为抓手提高杂技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