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高等教育何去何从

2019-09-10 07:22张晓军
教育家 2019年22期
关键词:学习者中心互联网+

张晓军

“互联网+”时代来临,将对高等教育产生全方位的影响。未来,高等教育的价值功能、教育体系、教学模式、组织模式等,都将在互联网的推动下发生根本性的变革。

互联网正在颠覆传统的大学教学

互联网时代,大学课堂传授知识的价值弱化,单纯的知识和技能培训已很难满足未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因此,大学课堂需要承载学生的国际视野、社会责任感、批判性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等个人成长中关键因素提升的任务。

要培养学生的素质和能力,“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理念成为必然。著名教育学者瑞格鲁斯教授指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范式关注学习者的个性化和学习过程,包括两个基本原则:以目标达成为基础的教育原则,以任务为中心的教学原则。 “以学生为中心”是相较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提出的。在“以教师为中心”的体系中,流行一种“三中心”的说法,即以教材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和以教室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则提倡“新三中心”说,即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改知识传递模式为心智训练和大脑发展;以学生学习为中心,教是手段,学才是目的;以学习效果为中心,更看重过程性的反馈和评价,而不是终结性的考核。

近年兴起的MOOCs(慕课)成为互联网促进大学学习的一个具体案例。MOOCs以构建开放的教育服务体系为目标,能够满足知识经济时代人们对教育的巨大需求。MOOCs的特点是以课程为单位提供学习模式,打破了当前大学以专业为单位的课程提供模式,给了学习者在同一个专业内选择诸多不同课程的可能性。同时,MOOCs还提供了一个学习者之间、师生之间以及学习者与资源之间互联互通、互学互助的平台,对传统的知识单向传输的模式提出了挑战。不过,当前的网络课程仍没有摆脱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并未体现出互联互通的特征,离实现正式学习与非正式学习的融合尚有距离。

此外,微课、翻转课堂、智慧课堂等借助网络技术的新型课堂形式也不断涌现。这些新奇的模式利用互联网技术对传统教学的目标、内容、活动、师生交互、学习环境等方面进行了革新,使其更能适应学习者的个性和高效学习,是典型的在网络技术支撑下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创新。

西交利物浦大学执行校长席酉民提出研究导向型教学来支持学生的学习和成长。研究导向型教学包含研究导向的学和研究导向的教两个部分。研究导向的学是针对学生而言的,指学生在有趣的现实问题的驱动下,经由老师的引导,自主地搜索相关的资料和文献,通过团队合作和讨论,整合广泛的知识为特定的问题提供解决方案的一种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认为,即使是人类已经拥有问题的解决方案,也不一定要直接把解决方案告诉学生,而应从问题出发,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研究来找到答案。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得到的将不仅是知识,更是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资料搜索与整合能力等“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所倡导的教育目标。而“以学生为中心”要求教师的教学也要研究导向,在教学全过程中采用完全不同于灌输式教学的理念和模式,包括课程的设计、实施和考试评价等。例如,在课程设计中除了要考虑学生的学习需求和课程本身如何提升专业知识以外的学生能力,还要考虑如何引导学生学习、如何促进学生团队合作、如何帮助学生发展等。

综上,尽管近年来关于大学的教学改革已有很多理论和实践,但仍有许多重要问题需要深入系统地探索。

首先,随着在互联网时代成长起来的一代学生走入大学,传统的以知识灌输为主的课堂逐渐失去对学生的吸引力,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成为近些年大学教师最为关注的话题。当前全世界倡导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更是主张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尽管这一理念很好,但在学生对于课堂提不起精神的现实面前,如何才能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其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不仅关注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更强调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资料搜索能力等。要实现这一育人目标,必须改变知识灌输型的教学方式,重新定位教师和学生的角色,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进行自主学习,教师则成为学生学习的辅助者和支持者。同时,还需要给学生提供团队合作的机会,需要在学习过程中给学生反馈以指导其进一步的学习,而不是只在学习结束后进行评价。大学教学如何才能真正帮助学生在这些能力和素养方面实现提升?

最后,“以学生为中心”就意味着学生应处在核心位置,这样一来,不仅老师要变成一种教育资源,成为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学校除了加强对学生课堂正式学习的支持,还要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资源和平台,支持学生的非正式学习。在这种情况下,课堂只是学习的一小部分,而且是引导性的。大量的学习发生在课堂之外,学生通过自学、案例、项目、研究、实习、团队合作、社会调研等方式习得知识,训练能力,提升素养。那么,大学究竟如何才能整合课堂内外及线上线下的正式学习和非正式学习,形成一个友好的融合性智能学习环境,革新学生的学习流程?

基于互联网的大学管理创新迫在眉睫

互联网时代大学要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人才培养体系,不仅要改变教学理念和模式,更要改革既有的管理和支持体系,这是决定能否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大学育人体系的关键所在。美国大学过去三十年“以学生为中心”的改革运动迄今为止最为深刻的教训,就是大学的管理和支持体系没能有效满足教学改革的需求。这对于当前刚刚开始“以学生为中心”改革的中国高校而言是非常有益的提醒。

更重要的是,网络化环境和信息技术使社会形态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几乎所有的组织都在思考它的新版本,大学概莫能外,否则将会如哈佛管理学教授所预言的那样面临破产。那么,大学的新版本是什么?清华大学老校长梅贻琦教授的名言“大學非大楼之谓也,乃大师之谓也”道出了那个时代大学的核心资源——大师,一个大学的价值也正体现在这些大师身上。而在互联网时代,各行各业都进入了共享共生阶段,大师也不例外。由于MOOCs的出现,现在在网络上可以轻易学习世界知名大学教授的课程。这样一来,大学必须重新思考自己不可替代的竞争力。席酉民指出,未来的大学,可能是整合各种资源的平台和学习共同体,大学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对全世界资源的整理能力和形成一个友好互动的学术共同体。那么,大学如何才能打造这样的共同体?大学应设计什么样的治理结构来支持共同体的建设和发展?

互联网在颠覆传统大学价值的同时,也为大学管理架构的革新带来了机会。在互联网时代,所有的组织都在平台化和网络化,目前已经出现平台企业以及政务平台等新架构。大学也需要随着时代的步伐去打造网络化、扁平化的平台,以更好地回应日益多元化和个性化的学生学习需求。当前的大学还是采用部门分割的条块化管理模式,无法对任何学习需求提供整合性的解决方案,未来大学需要突破这种官僚层级模式,搭建真正符合知识组织和知识工作者的网络组织模式,互联网可为这种网络组织结构的建立提供技术支持。那么,基于互联网的大学网络结构该如何设计?如何改当前官僚层级结构为以支持和服务为导向的网络结构?

推进互联网时代高教改革的政策研究

改革开放以来,政策推动是我国高教改革的核心力量之一。因此,研究面向未来中国高等教育如何探索新的教育范式,特别需要考虑如何用好政策这一核心策略。过去几十年,我国已经形成一套相对完善的高等教育管理体系,但在高教资源的计划、审批以及过程管理中还是一套以计划为主的行政化体系。尽管国家已经提出“管办评”分离的改革思路,但要实现互联网时代的高等教育改革,特别是鼓励社会资源参与高等教育生态的建设、教育资源的配置等方面,还需要更具实质性的改革思路和规划。那么,什么样的高等教育政策才能有效支持“互联网+教育”的快速发展,从而使我国的高教体系能够抓住互联网带来的机遇,引领世界高教发展?

综上,互联网时代的高等教育,在教育生态、教学等方面都将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为此,教育实践者必须从全局出发,系统考虑变革所涉及的领域,这样才能把握互联网赋予教育的新机遇。

(作者单位:西交利物浦大学领导与教育前沿研究院)

责任编辑:刘洁

猜你喜欢
学习者中心互联网+
在线学习环境下学习者画像构建研究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情感过滤假说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非正式学习环境下基于移动终端的学习者模型研究
熔岩灯
磁悬浮初探
先定中心后搭配
站在世界中心感受 Thinkpad T40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