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城市的语言

2019-09-12 01:07李治邦
中外文摘 2019年17期
关键词:粤曲天津人吴语

□ 李治邦

每一座城市都有自己的语言,有的城市与城市之间很近,别人听着差不多,但自己一定觉得与另一个城市的口音不一样。比如苏州与无锡,北方人听着差不多,人家就能清晰地听出不同。苏州人是坚持自己的吴语方言的,因为好听,软绵绵的,入耳。为此,苏州评弹就是吴语的具体体现。即便是上海人唱苏州评弹,那也一定必须用吴语。天津与北京很近,但明显是语言不同,京腔与津韵,都是自己城市的文化反映。

据说城市的语言跟水系有关,天津的海河水哺育了这座城市,于是咸的淡的都有,说话就有了河与海的交汇。北京没有天津的海河,但围绕着京城有了护城河,那么皇城根的感觉就在语言上始终漂浮着。这两年去上海和广州好几次,发现上海人很顽强地坚持自己的城市语言,不论大人小孩,很少有人说普通话。我一个朋友从湖北调到了上海一家单位担任领导职务,一开会都说上海话。她提醒大家要用普通话。开始还行,没几天就又都讲开了上海话。我这位朋友觉得很难适应,一时半晌又学不会拿捏那些腔调。无奈,只好调到了另一家单位,这个单位好在是外地在上海的办事处。几年后,我碰到了这个朋友,她居然上海话说得很地道了。她对我说,不会说上海话就很难在这里生存。

去广州也是一样,广州的电视台与电台不少频道都是粤语,上海话偶尔还能听出个半句明白的,粤语却是满耳的生疏。广州人说粤语都有一种自豪的感觉,说起来眉飞色舞的,就觉得广州是一座大城市。我去年到广州担任曲艺比赛的评委,我听惯了北方的鼓曲,听粤曲真的不得要领。后来听多了觉得也很好听,就是所有的辙韵都乱套了。广州唱粤曲的演员对我说,粤曲就是粤语的音乐诉说。后来去了深圳,没有交流障碍,因为深圳的外来人很多,大都说着普通话。可也有人说,深圳没有了自己城市语言,就显得没有了城市文化底蕴。说粤语的城市比较多,广西的南宁就有人说粤语,也就是白话,它是粤语的一个分支。南宁人说白话,也说自己的城市语言。两种语言在南宁交织着,可还是说白话的人多,因为说粤语的城市多,又都是发达的地区。

看来,城市的语言跟经济也是紧密联系,息息相关。青岛是典型胶东半岛的语言,说话是有音律的,特别好听。我曾听到倪萍用胶东半岛的方言说气象预报,就跟唱歌似的。到了青岛,很喜欢听他们说话,男人的阳刚,女人的洒脱都会体现出来。青岛人喜欢自己城市的语言,觉得有大海的味道,海蛎子一样的香甜。

天津人的城市语言很丰富,有着安徽人的特点,也有着北方人的节律。很多语言很有着古老的文化传统,别看天津建卫才六百多年。天津人城内方言乍一听一样,其实各区的方言也有些微的区别,出了城区又是各有各的方言。海河穿流过城区,九河下梢在三岔口。我听过有朋友唱过海河的船歌,悠扬动听,透着天津人的海纳百川和豪爽幽默。天津时调就是天津语言的代表,王毓宝唱起来回肠荡气四壁有声。南开大学的张伯苓校长说的就是天津话,那么有力量和感染人。只不过外地人学起天津话比较困难,特别是四声,很难学像。越难学,就越有人学。现在学说相声的要不能说几句天津话就算白学了。

猜你喜欢
粤曲天津人吴语
许晴
浅谈吴语方言生存现状及其传承保护
——以浙江地区为例
谈当代民族唱法如何演唱传统粤曲——以《昭君出塞》为例
粤曲《回归颂》
吴语闲话(之四)
吴语闲话(之三)
A Contrastive Analysis of Transitivity in the English and Chinese Versions of Pride and Prejudice
粤曲情结
Human Translator and Translation Technology
难伺候的天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