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通道心脏外科理念指导的护理对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的影响

2019-09-12 09:41㛃,李
关键词:搭桥术心脏外科体外循环

黄 㛃,李 颖

(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江西 南昌 330009)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是一种治疗冠心病的常见方式,有相关研究表明,术后患者的恢复情况与护理方式密切相关[1]。快通道心脏外科护理的理念是缩短患者康复时间,提高护理效[2],该护理方式从改善患者机体及心理舒适度着手,降低患者手术性应激,通过多措施加快患者术后康复,减少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缩短患者卧床及住院时间。本研究通过快通道心脏外科理念指导的护理方式对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的影响进行探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0月~2018年10月我院收治的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1例。其中,观察组男25例,女16例,年龄38~68岁,平均(55.74±2.38)岁,文化程度:小学21例,中学15例,大学及以上5例;对照组男24例,女17例,年龄37~69岁,平均(55.43±2.86)岁,文化程度:小学20例,中学15例,大学及以上6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常规护理,术前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冠心病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相关知识的讲解、对患者及家属的疑惑进行解答,并对患者进行12 h禁食与4 h禁饮,为手术做好准备;术后对患者进行生理指标监测、心理疏导以及相应基础护理。

1.2.2 观察组

基于快通道心脏外科理念指导护理,成立快通道心脏外科护理小组,并对小组成员进行快通道心脏外科护理相关培训与实践,并进行考核,考核合格后方可开展护理工作。护理工作开展前与配合的医师进行沟通,注重护理细节与质量,缩短护理时间,提高护理效率。详细步骤如下:(1)对患者进行术前6 h禁食与2 h禁饮,缩短禁食与禁饮时间能够减少患者低血糖发生,维持患者机体功能状态;取消术前肠道准备,避免对机体胃肠道造成的不适感和脱水情况发生。(2)精确控制手术当天的输液量,同时术中与术后患者所输入的液体均加温至37℃。(3)术后护理,以保证患者心理和机体舒适度为前提进行术后镇痛,增加护理干预频率,于护理前与患者进行沟通;向主治医师了解患者的病情进展,并结合医师的建议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营养方面,在患者胃肠道功能恢复初就给予患者肠内营养支持,在拔除气道导管后12 h给予患者流质饮食,观察患者胃肠道情况,如有不适,及时与医师沟通;术后尽早拔出患者气管插管,并将患者从ICU转至普通病房,每2 h对患者进行1次翻身扣背排痰,在患者转入普通病房后进行适当的床上活动,耐受者可在医师评估后下床活动;同时,患者心理疏导贯穿护理护理过程始终,从患者与家属两方面入手进行沟通与疏导。

1.3 观察指标

(1)对两组患者入住ICU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以及术后住院时间进行比较;(2)对本研究所选对象及其家属进行满意度调查,调查包括十分满意、一般满意和不满意三项,统计患者、家属总满意率,总满意率=十分满意率+一般满意率;(3)统计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n)、百分数(%)表示,采用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入住ICU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比较

观察组患者入住ICU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入住ICU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入住ICU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比较(±s)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组别 n 入住ICU时间(h) 下床活动时间(d) 术后住院时间(d)观察组 41 65.73±8.71a 1.88±0.42a 10.24±2.33a对照组 41 71.82±10.12 3.13±0.64 12.61±3.74

2.2 患者及家属调查满意度情况

观察组患者及家属满意率均为95.12%,对照组患者及其家属满意度为70.73%,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表2 患者及家属调查满意度情况(n,%)

2.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对照组有9例不良反应发生,观察组仅出现2例不良反应,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5.145,P<0.05)。

3 讨 论

由于患者对自身所患疾病基本无相应的认识,所以在患病后会产生恐惧的心理,即使经过治疗也会存在情绪波动大、预后效能感低等情况[3],甚至有患者以消极的态度接受治疗及护理,改进以及选择合适的护理方式将能有效避免这一问题[4]。增加护理干预频率,提高护理效率,缩短患者术后护理时间即使患者及其家属得到满足也增加医院经济效益,本研究所得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入住ICU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还统计了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观察组仅2例不良反应发生,而对照组存在9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提示快通道心脏外科理念指导的护理方式能够缩短护理时间,提高护理效率,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同时,只有让患者及其家属满意的护理方式才是好的护理方式,本研究对患者及家属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均为95.12%,而对照组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为70.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快通道心脏外科理念指导的护理方式对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进行护理能够缩短护理时间,提高护理效率,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并且得到了患者及其家属的认可。

猜你喜欢
搭桥术心脏外科体外循环
体外循环心脏术后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
心脏搭桥术后,该不该进行运动
连续护理对心脏外科冠脉搭桥术后患者的影响
观察体外膜肺氧合治疗在成人心脏外科手术后心源性休克中的应用效果
灯盏乙素在抑制冠脉搭桥术后静脉桥再狭窄中的应用
《中国体外循环专业技术标准》
——体外循环质量控制的基石
心血管外科的发展需要更安全的体外循环
建立我国体外循环专业技术规范刻不容缓
参附注射液在心脏外科围手术期应用研究进展
动脉血乳酸动态监测在心脏外科重症患者围手术期的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