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胃镜消毒不达标的主要因素及应对措施

2019-09-12 02:56宋朝霞
医疗装备 2019年17期
关键词:消毒液胃镜无菌

宋朝霞

江西省九江市德安县中医院胃镜室 (江西九江 330400)

电子胃镜是主要用于诊治胃肠疾病的医用电子光学仪器,临床应用广泛[1]。电子胃镜主要由A/D转换集成、像阵面光电传感器、模块物镜系统组成,其材料特殊、结构复杂,且管道细长、仪器精细昂贵、易腐蚀、不耐高温、消毒难度大。电子胃镜检查属于侵入性操作,在诊疗过程中细长的胃镜容易穿破组织,与血液接触。因此,若消毒保存不达标,电子胃镜极易成为病毒、细菌传染的媒介,导致病毒传播、院内感染,引发医疗纠纷[2]。明确电子胃镜消毒不达标的主要因素,加强对电子胃镜的消毒管理,可以有效提高电子胃镜消毒质量及诊疗安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江西省九江市德安县中医院2017年11月至2018年11月消毒的240份电子胃镜标本进行实验室检查,记录电子胃镜消毒不达标情况。检测内容包括胃镜表面、胃镜管道内腔、消毒液生物、内镜清洗用水、消毒液含量,分析电子胃镜消毒不达标的影响因素。

1.2 方法

依照《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对电子胃镜消毒效果进行监测,用无菌棉将胃镜表面沾湿后采样液,全面积涂抹后采集样本;再用无菌棉拭头插入试管内采集10 ml样液,通过活菌计数培养观察消毒情况。胃镜内腔采样用冲洗法,无菌注射器抽取10 ml含中和剂采样液,注入内镜活检口,15 ml无菌试管经活检口收集样液后检测;将所有采样试管混匀、振荡洗脱;取0.5 ml样液接种于无菌平皿,倒入营养琼脂培养基,混匀、冷却后放在35 ℃培育箱中培养48 h,记录不达标标本数量及来源。

2 结果

2.1 电子胃镜消毒监测结果

电子胃镜消毒不达标率较高。见表1。

表1 电子胃镜消毒监测结果

2.2 电子胃镜消毒不达标因素分析

电子胃镜消毒不达标因素如下。(1)消毒工作人员因素:消毒效果受工作人员个体因素影响较大,消毒工作人员对电子胃镜消毒知识知晓程度、工作态度、操作技术、心情等都会影响工作效率。(2)清洗方法:目前电子胃镜清洗以手工方式为主,机械清洗普及率较低;人工清洗过程中容易省略复杂的操作步骤,在清洗时间、质量控制方面存在明显不足。(3)消毒方法:电子胃镜消毒方法有高压蒸汽灭菌、低温等离子灭菌、环氧乙烷灭菌等,不同消毒方法的消毒效果有所差异;胃镜表面常附有血液、黏液,2%戊二醛液使蛋白质变性凝固容易引起堵管,导致消毒不彻底;注水瓶、胃镜活检钳处容易残留病原微生物,需要进一步消毒清洗。(4)消毒环境:无专用消毒室、消毒防护工具会导致消毒室消毒不彻底,降低消毒质量。(5)消毒时间:消毒时间过长会损耗器械,消毒时间过短导致灭菌不彻底。

3 讨论

电子胃镜临床应用广泛,其消毒安全直接关系手术效果、患者安全[3]。微生物、污染物、凝血块在胃镜管腔或表面残留会影响清洗消毒效果,损坏胃镜,缩短其使用寿命,造成医疗资源的浪费,增加医院感染风险。

管腔内消毒不达标主要表现为胃镜表面、活检钳灭菌、内镜清洗用水、消毒液含量监测等方面不达标。导致消毒不达标的因素包括消毒工作人员因素、消毒方法、消毒环境、清洗时间、贮存方法等。消毒中心工作人员对消毒流程、工作重视度直接影响消毒效果[4],尤其是就诊量较大时,电子胃镜需求量大,消毒工作人员容易省略清洗步骤,消毒时间、方法未严格按照相关规定操作而导致消毒不合格。

医院消毒中心应重视对电子胃镜消毒的管理、监测工作,定期采集样本进行检测,了解消毒情况,合理选择消毒液、清洗剂,如含酶洗涤剂可以降解蛋白质,提高胃镜消毒清洗效果[5];督促工作人员严格执行消毒标准,定期进行考核,提高工作人员对电子胃镜消毒工作的重视度,要求其熟知电子胃镜消毒步骤、技巧、时间、贮存方法,提升消毒质量;设立电子胃镜专用清洗间、贮存室,保持设备的清洁、干燥,正确摆放,并由专人负责管理[6]。《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提出电子胃镜用2%戊二醛浸泡7 min能够达到消毒要求,传染病患者使用后则需浸泡45 min。2%戊二醛浓度只能维持6~7 d,每天使用次数应低于10次。消毒后的胃镜应采用独立贮存间干燥放置,使用前重新浸泡消毒20 min才能保证彻底灭菌。

综上所述,医院消毒中心应增加消毒检查次数,及时发现消毒不达标现象。分析消毒不达标原因,采取有效管理措施,加强消毒质量监控,降低消毒不达标率,从而保证电子胃镜的使用安全。

猜你喜欢
消毒液胃镜无菌
84消毒液
新型一次性无菌治疗巾的设计及应用
解开胃镜报告上的纠结
朱顶红快繁无菌体系建立的研究
胃镜下组织胶注射治疗肝硬化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疗效评价
一次性使用无菌冲洗器在腮腺造影中的应用
可加消毒液的拖把
84消毒液的安全使用
泡在“消毒液”里也腐败
基于无菌术的毫针持针钳研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