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治疗仪联合盆底训练在初产妇产后康复护理中的应用

2019-09-12 02:56束文
医疗装备 2019年17期
关键词:治疗仪初产妇盆底

束文

九江市柴桑区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 (江西九江 332100)

随着围生医学的发展,产后康复护理逐渐受到关注,产妇产后的康复效果不仅影响自身的身心健康,同时对新生儿的健康发育产生影响,而初产妇因分娩经验不足,产后易出现焦虑、抑郁情绪,影响母乳喂养及子宫复旧[1]。因此,初产妇产后的康复护理尤为重要。康复治疗仪是将现代科学技术与传统中医经络学相结合的一种理疗仪器,可进行持久治疗[2]。鉴于此,本研究对在九江市柴桑区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进行分娩的初产妇120名进行分析,进一步探讨康复治疗仪联合盆底训练在初产妇产后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1—12月在九江市柴桑区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分娩的初产妇120名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名。对照组年龄23~36岁,平均(29.31±4.22)岁;剖宫产34名,顺产26名。观察组年龄23~36岁,平均(29.26±4.27)岁;剖宫产37名,顺产23名。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通过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产妇及其家属均知情同意并已经签署知情同意书。

纳入标准:(1)新生儿各指标正常产妇;(2)无精神障碍,意识清楚且能配合治疗产妇;(3)无遗传性及先天性疾病产妇。

排除标准:(1)存在理疗禁忌证产妇;(2)凝血功能障碍产妇;(3)肝、肾等严重器官功能衰竭产妇。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包括盆底肌肉训练、乳房清洁、健康指导、基础护理等。

观察组采用康复治疗仪联合盆底训练。(1)康复治疗仪。产后第1天,采用KEGEL盆底肌康复治疗仪进行治疗,治疗前嘱咐产妇排空膀胱,保持仰卧位,并清洁局部皮肤;设置仪器工作程序,分别于产妇乳房处及骶尾两侧各贴2个乳房治疗片和2个腹部专用贴片,并用治疗巾覆盖以保持固定,使皮肤与电极片充分接触,进行催乳及子宫复旧治疗;打开开关,使治疗仪按设定程序开始工作,由低到高调节刺激强度至180~230 Hz,并依据产妇耐受程度适时调整以确定最终强度,20 min/次,2次/d,3次/周;治疗过程中向产妇介绍治疗仪的功能及注意事项,减少因缺乏认知而产生的抵触、焦虑心理。(2)盆底训练。产后第7天,进行盆底肌肉训练,由护理人员向产妇介绍盆底肌训练的目的、意义及注意事项,增加产妇训练的依从性;在护理人员帮助下,使产妇保持平卧位,双下肢屈曲分开,并缓慢进行深呼吸,同时尽力收缩肛门及尿道,维持收缩时间10 s,出现盆底肌上提的感觉,然后呼吸放松,30次/组,3~5次/d。

两组干预时间均为4周。

1.3 临床评价

(1)观察并记录两组产后宫缩痛时间、恶露时间、泌乳始动时间(胎儿及胎盘娩出后挤压乳房有清亮乳汁渗出为泌乳)、子宫入骨盆的时间。(2)观察并记录两组子宫缩复不良、子宫脱垂、痔疮及膀胱膨出等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产后康复情况比较

观察组产后宫缩痛时间、恶露时间、泌乳始动时间、子宫入骨盆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产后康复情况比较(x-±s)

2.2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例(%)]

3 讨论

初产妇由于第一次经历分娩,在心理及身体方面均有较大的压力,产后泌尿系统、生殖系统及消化系统等器官功能均处于恢复阶段,常伴有缺乳、子宫复旧、宫缩痛等症状,若产后恢复较差,可能导致痔疮、子宫脱垂、膀胱膨出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母婴喂养及身体康复,甚至导致产妇死亡[3]。

康复治疗仪是运用现代数字化技术,以传统基础中医理论为基础,利于变化的蜗形磁场对人体穴位进行低频脉冲刺激,全方位为产妇提供服务,有效促进产后康复,加强母乳喂养水平,可显著帮助产妇最大限度使身体恢复到产前状态,提高产妇生命质量,使产后康复治疗更科学化、规范化及标准化[4]。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产后宫缩痛时间、恶露时间、泌乳始动时间及子宫入骨盆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表明康复治疗仪联合盆底训练在初产妇产后康复护理中效果较好,可有效促进产妇康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采用康复治疗仪对产妇进行治疗,利用低频电流刺激并按摩产妇乳房穴位,由表及里引起局部及全身反应,达到深层次的按摩效果,可有效促进神经肌肉组织兴奋,加速乳汁分泌,缩短泌乳始动时间,加强母乳喂养水平;同时,对产妇腹部进行刺激,可使盆腔肌肉进行规律运动,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缩短恶露排出时间[5]。在此基础上联合应用盆底训练方法,训练产妇产后盆底肌肉,可加强盆底肌张力,改善尿失禁,有效降低产后并发症发生率[6]。康复治疗仪联合盆底训练,可有效收缩产妇盆底肌肉,加速恢复盆底肌张力,促进机体血液循环,显著减轻产妇产后宫缩疼痛,增强母乳喂养水平,促进子宫复旧,提高产妇生命质量。

综上所述,康复治疗仪联合盆底训练在初产妇产后康复护理中效果较好,可促进产妇康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猜你喜欢
治疗仪初产妇盆底
盆底肌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训练治疗自然分娩后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观察
盆底肌生物电刺激在产妇盆底肌松弛护理中的应用
准分子激光治疗仪联合CO2点阵激光治疗仪对白癜风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
盆底仪在阴道分娩后尿潴留治疗中的应用
CO2点阵激光治疗仪联合多爱肤治疗面部凹陷性疤痕
无保护助产在促进初产妇自然分娩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助产师对初产妇分娩疼痛的认识分析
妊娠期连续细致化护理对高危妊娠初产妇不良情绪及对剖宫产率的作用
呼吸湿化治疗仪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致呼吸衰竭序贯通气中的应用
选择困难症治疗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