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静脉血栓防治仪在骨科下肢瘫痪患者中的应用

2019-09-12 02:56黄玲波
医疗装备 2019年17期
关键词:骨科下肢血栓

黄玲波

九江市中医医院骨伤2科 (江西九江 332000)

深静脉血栓是一种常见血管疾病,病情严重时可能诱发肺栓塞,如不及时采取有效治疗,可能出现血栓后综合征,严重影响患者生命质量,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安全。深静脉血栓多出现在下肢静脉,可发生于下肢远端或近端。骨科下肢瘫痪患者无法自由活动,长期卧床休养,血液循环缓慢,骨折端血管受损,更容易发生深静脉血栓。有研究报道,骨科下肢瘫痪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3%~35%,严重影响患者下肢功能[1]。本研究探讨深静脉血栓防治仪在骨科下肢瘫痪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九江市中医医院2015年1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骨科下肢瘫痪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0例。对照组男11例,女9例;年龄42~69岁,平均(55.5±4.8)岁;学历,高中以下5例,大专8例,本科及以上7例。观察组男10例,女10例;年龄41~66岁,平均(53.5±4.2)岁;学历,高中以下6例,大专7例,本科及以上7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纳入标准: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确诊为下肢无深静脉血栓;下肢瘫痪;对研究内容知情同意,且已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心律不齐患者;肺水肿患者;急性炎症性皮肤病患者;精神疾病及认知功能障碍患者。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抗凝药物和康复治疗,康复治疗措施如下。(1)为患者按摩双下肢,从远端至近端,2次/d,30 min/次;定期帮助患者翻身拍背,每间隔2 h 1次;抬高患者患肢,高于心脏水平20~30 cm,使股静脉保持松弛,避免股静脉受压,促进静脉血液回流;尽量避免穿刺双下肢,并密切监测其周径,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上报医师。(2)协助患者保持仰卧位,膝盖下垫软垫,在允许活动范围内引导患者进行多角度等长收缩训练,训练内容包括被动、主动直腿抬高;借助被动活动期进行肢体功能训练;多次重复屈膝训练,使髋关节肌肉得到锻炼。(3)训练应循序渐进,根据患者耐受力合理规划,加强关节活动度锻炼,借助拐杖训练双腿站立,再逐渐进行步行、自行车训练。(4)训练患者侧支撑和行走步态,引导患者进行蹲下起立、上下楼梯等练习。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深静脉血栓防治仪(中华通信系统有限公司责任公司河北分公司,设备型号YD-Venac-Ι)治疗,1次/d,1 h/次,仪器压力参数设置为50~60 mmHg(1 mmHg=0.133 kPa);从患者足底、踝部、小腿按顺序进行压力施加与释放;治疗期间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仪器运行情况,如仪器出现故障或患者出现不适,应立即停止治疗。

1.3 临床评价

比较两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临床症状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评分。临床症状评分包括下肢疼痛、下肢肿胀、下肢皮肤温度,每项总分为3分,评分越高表示患者症状越明显;ADL量表总分为100分,内容含如厕、穿衣、上下楼梯等,评分越高表示患者生活能力越强[2]。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5.00%(1/20),对照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30.00%(6/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29,P<0.05)。

2.2 两组临床症状评分及ADL评分比较

观察组各项临床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ADL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症状评分及ADL评分比较(分,±s)

表1 两组临床症状评分及ADL评分比较(分,±s)

组别 例数 下肢疼痛 下肢肿胀 下肢皮肤温度 ADL评分对照组 20 1.91±0.23 1.96±0.17 1.83±0.15 51.76±5.13观察组 20 0.78±0.32 0.86±0.25 0.76±0.22 65.42±3.12 t 12.8235 16.2717 17.9711 10.1743 P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3 讨论

血流滞缓、高凝状态、血管内膜损伤是引起静脉血栓的主要因素。下肢瘫痪患者有创操作较多,更易出现深静脉血栓,如不及时采取有效治疗,患者下肢出现疼痛、肿胀、色素沉着,导致肢体功能障碍,严重时可能导致患者残疾,严重影响患者生命质量。如血栓发生脱落,还可能引起肺栓塞、脑栓塞,危及患者生命安全[3]。以往深静脉血栓预防治疗主要以抗凝药物为主,但长期服用抗凝药物易引起瘙痒、皮疹、出血等症状。为促进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现临床主张进行康复治疗,即在护理人员引导下进行屈膝、直腿抬高等被动或主动训练,以使患者的关节、肌肉得到训练,并逐渐改善其肢体功能[4]。

近年来,随着现代医学水平不断提升,静脉血栓防治仪在临床逐渐推广应用。该治疗仪主要借助循环间歇式气压对下肢4个压力脚套气囊进行由远至近循环加压,当气囊压力达到设定值时放开气囊气压,间隔一段时间后循环充气,充气放气周期保持在60 s左右。通过反复不断施压、减压可促进患者静脉血液回流,使血管重新灌注,维持正常血液循环,加快静脉血液流动速度,减轻患者下肢水肿,避免凝血因子聚集形成血栓[5]。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各项临床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ADL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在骨科下肢瘫痪患者常规药物和康复治疗基础上实施深静脉血栓防治仪治疗,可减少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提高患者生命质量。

猜你喜欢
骨科下肢血栓
下肢下垂体位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影响的meta分析
防栓八段操 让你远离深静脉血栓
血栓会自己消除么? 记住一个字,血栓不上身!
Perceptions of the osteopathic profession in New York City’s Chinese Communities
血栓最容易“栓”住哪些人
威高骨科 人本科技
骨科临床教学中加强能力培养的探讨
钬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观察
微创旋切术治疗182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后护理
腰交感神经节射频治疗糖尿病下肢病变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