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外伤害猛于虎儿童安全莫放假

2019-09-12 06:00方敏
健康博览 2019年8期
关键词:溺水者珠珠异物

方敏

近年来,儿童意外伤害问题在我国日益突出,已经成为O~14岁儿童的首要死亡原因,其引起的儿童病死率已超过最致命的肺炎、恶性肿瘤、先天畸形和心脏病病死率的总和,占儿童总病死率的26%以上。据调查发现,我国儿童意外伤害有61.2%是发生在家中,其中跌倒,坠落占25%,烧伤/电伤占16.7%,锐器伤占9.1%,溺水占5%,中毒占2.6%。正值暑期,儿童意外伤害事故也进入了高发时期。

为了更好地应对高发的暑期安全事故,本刊记者采访了杭州急救中心医教培训科科长鲁美丽医师。鲁医师说,当发生意外伤害事故后,家长如果能第一时间采取正确的急救措施,能将儿童伤害程度降到最低。

儿童溺水警惕“无声的呼救”

溺水致死是14岁以下儿童意外死亡的第一因素,为儿童营造一个安全有保障的生活环境,对降低意外伤害的发生是非常重要的。

●预防溺水:家长的陪伴最为重要

暑期气温较高,很多儿童喜欢到河边或泳池玩耍,既能解暑降温,又能运动健身。鲁医师提醒,儿童游泳需要在家长的陪伴监督,要保证儿童在自己的视线范围之内,尽量选择有救生员看管的正规泳池,不要让儿童去不熟悉的水域,特别是水库、池塘、河流等野外水域游泳。在这里面水草可能缠住脚、碎石可能划破脚、淤泥可能陷住脚,即便孩子游泳技术很好,风险也非常大。

●当发现孩子不对劲儿时,有可能是溺水了

说起溺水,鲁医师讲起了自己童年的一次溺水经历。她年幼时有次和家人在河边,因误以为河埠边有步道而踩空跌落水中。她回忆道,当时自己在水中意识还较为清醒,可以听见岸边家人焦急的呼唤声,但是她却无法发出呼救声,身体也无力在水中扑腾引起注意。直到被家人从水中救起后,她才能开口说话。

一般人可能会疑惑:溺水者难道不应该是在水中拍打水花并且大声疾呼吗?那你可能是被影视剧中的溺水情节误导了。鲁医师解释,当人不慎落入水中,人体的本能反应是屏住呼吸,当屏息达到人类的极限时,水会进入溺水者的气道和肺部,导致溺水者缺氧,心脏、呼吸骤停。人在没有呼吸的状态下是无法说话的,更何况呼救呢!很多溺水都是在静默状态下发生的,尤其是年幼的孩子更加无法发出求救信号。所以,当一向活泼开朗的孩子在水里忽然安静下来的时候,家长们就要提高警惕了,首先要查看孩子是不是溺水了,如果孩子双眼涣散,且询问孩子“你还好吗?听得见吗?”仍旧无法得到回应时,家长要迅速将孩子带至岸边进行急救。

●在家里也有可能发生溺水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溺水一般都发生在池塘、海边、泳池等地方,家长也越来越注意这方面的防范。但是,看似安全的家庭也是儿童溺水的多发地。

珠珠一岁零两个月,事发当天晚上七点左右,爸妈都在厨房准备晚饭,前后也就四五分钟的时间,妈妈一转眼就找不到珠珠了。妈妈一边喊珠珠一边寻找,当妈妈走进卫生间的时候,看到珠珠栽进了洗澡盆里,盆里还有尚未来得及倒掉的洗澡水,珠珠大半张脸都浸在水里,完全失去意识。妈妈立即抱起珠珠,叫来爸爸将珠珠平放在地上。还好夫妻两人之前学过一点急救知识,在拨打了急救120之后,第一时间给珠珠做了心肺复苏。就是这几分钟的心肺复苏救了孩子一命,降低了珠珠产生脑损伤的风险。珠珠被送进医院以后,很快就苏醒了,生命体征基本平稳。

不是水多、水深才会发生溺水,就算是一个小水盆、小水洼,一旦孩子栽下去呛到了水,或水面盖过口鼻,尤其是低龄幼儿,就可能导致溺水。目前世界公认的溺水定义是“呼吸道浸没或者浸入液体,造成呼吸障碍的过程。”也就是说,溺水时水深未必会超过人体的身高,很浅的水足以让孩子致命!有些家庭有存水、蓄水的习惯,看起来不大的水桶、澡盆,对孩子来说可能就是安全隐患。

●溺水后如失去反应也没有呼吸,第一时间做心肺复苏,控水只会耽误黄金抢救时间

有些人将溺水者救上岸之后,会立即给溺水者做倒挂控水,这其实是一个错误施救方法。看似溺水者排出了很多水,感觉很有效果,其实根本无济于事。因为控水排出的只是溺水者胃里的水,这些水完全可以通过身体排泄器官排泄出来,而真正的罪魁祸首——进入气道和肺里的水却很难通过控水排出。正确的做法是第一时间检查溺水者反应和呼吸,如无反应和呼吸,应立即做心肺复苏,因为这个时候毫无意识的溺水者最需要的就是呼吸和心脏的跳动,人的大脑如果缺氧超过4分钟,就会造成不可逆的伤害,所以把握好黄金抢救时间最为重要。

儿童坠楼别让孩子成为坠落的天使

高楼崛起的时代带来了新的安全隐患——高空坠落。暑假期间,很多家长忙于工作,无暇顾及孩子,把孩子交给长辈或者保姆照看,甚至把大一点的孩子独自留在家里。有些家庭没有给阳台安装必要的防护栏。再加上小孩子本身的好奇心,他们好动,喜欢爬高,很容易爬到阳台、窗口等地,这就给儿童坠楼埋下了安全隐患。

深圳李先生一家带着2岁大的小女儿去看房时发生意外。据李先生妻子描述,他们在销售人员的带领下到10楼看房,先到阳台看风景,几分钟后发现女儿不见了,几个房间都没找到。后来他们才发现,阳台右侧的护栏没有安装玻璃,向下看到小女孩掉在了一楼和二楼之间的一个平台上。

安徽合肥一小区内,一名5岁女娃攀爬25楼窗户不慎坠落身亡。事发后,小区物业以及民警赶到25楼房内,却看到另一名3岁女娃又在找凳子准备爬窗。

湖南长沙,一名3岁男童从10楼坠下,小区居民发现后赶紧施救,幸亏孩子掉在了五楼阳台的雨棚上面,保住了性命。

很多家長认为自己只是短暂离家十多分钟,只要把门锁好,孩子就不会出什么大事。但是小孩子看到大人不在,就会心生恐惧,想出门找大人却发现门打不开,这个时候就会去攀爬窗户、阳台,从而发生高空坠落意外。

所以,为了避免高空坠落悲剧的发生,家长们一定要做好以下几点:第一,别让孩子单独留在家中,如果家中无其他人看护,家长出去办事情时最好带上孩子,千万不要将其反锁在家中。第二,排除家中的安全隐患,这些隐患包括缝隙过大的阳台栏杆、过低且没有防护的飘窗、没有安装防盗网的阳台等。第三,对儿童进行安全教育,提高儿童的自我保护意识,教育孩子不要在楼顶或阳台嬉戏打闹。

儿童触电无法挽回的伤痛

2016年8月3日,河南开封万岁山景区,11岁男孩在一处观景水池边触水,疑因水池漏电被电击落水。男孩父亲和另一亲戚前去营救,也被电击落水。事发后,三人被送医救治,因抢救无效均不幸身亡。

2017年8月24日,山东济南市某小区,两名8岁男孩在喷水池里捉鱼玩,其中一个孩子疑触电突然倒在水中,虽被救上来,但最终经抢救无效身亡。

●家长需采取防护措施避免儿童触电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全球儿童安全网络”(中国)联合进行的《中国三大城市(京、沪、穗)儿童意外伤害状况及家长认知水平调查》显示,只有46.5%的家长认为孩子有发生意外伤害的可能性,这是因为在大多数父母看来,触电危险、不要随便乱动电器这些都跟孩子讲过,他们应该会提高警惕。而事实上,大多数孩子并不清楚这些危险意味着什么,更不知道如何避免受伤。因此,家长应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以及到位的安全教育,来防止儿童发生触电危险。

●家中预防儿童触电小贴士

可安装有保护功能的电插座,确保将插销稳固地插入插座中,将家具放在插座前,提醒孩子不要在附近玩耍。

将电线放在孩子够不着的地方,确保孩子无法抓到或咬到。

不要在孩子卧室里放太多的电器。

告诉孩子不要湿手去开灯、关灯以及触碰其他电开关。

在打雷或闪电的时候,将收音机、电视机等电器关掉,告诉孩子不要接触插座、电器和金属物体。

不要将吹风机或者卷发棒等电器放在有水的地方,所有电器用完后,都要及时拔下插销收好,避免孩子接触。

●触电急救要领

切断电源 当有儿童触电时,我们应在确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尽快找到电源开关,把电源开关关掉。如果第一时间无法找到电源开关,可以找到一个绝缘的物体,如干树枝等,在不接触儿童的情况下,把接触儿童的有电物品挑开,使孩子脱离。如果是高压电,我们不应轻易靠近,而是通知有关电力部门,切断电源后再施救。

判断生命体征 抢救前,通过对孩子的意识和呼吸的判断来检查他是否存在生命体征,我们可以通过拍打孩子的双肩同时大声的呼唤来检查他的反应,如没有反应,应立即呼救,拨打120电话,并让人取来自动体外除颤器(英文简称AED),再观察他是否有呼吸。观察时间为5-10秒钟,如发现胸腹部没有起伏,就要立刻对他进行心肺复苏的抢救。心肺复苏可按照胸外按压——开放气道——人工呼吸这样的顺序进行,如附近的AED取来后应立即使用,AED结合心肺复苏病人就有更多的生存机会。

胸外按压如果是小于一岁的婴儿,实施胸外按压时一手扶住儿童头部,一手食指和中指并拢在儿童两乳连接中点下方进行按压,按压深度在在儿童胸壁厚度的三分之一左右,大约四厘米,按压的频率是每分钟100-120次。如果一岁以上的儿童,则用单手或双手掌根用力垂直按压儿童胸部中央,胸骨的下半部上,按压还是每分钟100-120次。按30次后进行人工呼吸。

人工呼吸人工呼吸前需打开气道,即将孩子的头部后仰,然后急救者用自己的嘴包住孩子的嘴,如果孩子年龄较小(口鼻较小),可对他进行口对口鼻的吹气。每次口对口吹气需要1秒钟,吹气时胸部有明显起伏,吹气2次,再按压30次,再吹气2次,以30:2的方式循环操作,直到AED到达,开始使用AED,胸外按压、人工呼吸结合AED操作病人的复苏机会明显提高。

异物卡喉不同的人群采用不同的抢救方法

2018年9月10日,湖南益阳某幼儿园里发生惨剧:一个4岁男孩在桌子前疑异物卡喉,自己试图挖自己喉咙自救。这个过程持续了近3分钟,旁边的小朋友不知道发生什么情况,老师也没有发现。直到孩子难受到直跺脚时才引起了老师的注意,但孩子并没有得到及时和恰当的救助,当孩子被送到医院时一切都已经太晚了。

食物、异物卡喉常见于进食或口含异物时嬉笑、打闹或啼哭而发生,常发生于儿童和老人。由于食物或异物嵌顿于声门或落入气管,造成病人窒息或严重呼吸困难,表现为突然呛咳、不能发音、喘鸣、呼吸急促、皮肤发紫,严重者可迅速出现意识丧失,甚至呼吸心跳停止。当人体严重缺氧4~5分钟时,脑细胞就会开始死亡,造成不可逆转的脑损伤,如果还没有及时处理则会导致死亡。一旦发生这种情况,应立即呼救、同时对其进行现场急救。

●成人或者年龄较大的儿童(一岁以上)采用海姆立克急救法

宝宝如果异物卡喉了怎么办?是喂水?喂醋?还是其他什么?大家都知道成人或者年龄较大的儿童(一岁以上)如果被异物卡喉时,最常用的办法就是海姆立克急救方法。具体过程如下:

抢救者站或跪在病人背后,用两手臂环绕病人的腰部。

一手握拳,将握拳的拇指侧紧抵患者脐上和胸骨下的腹中线上。

用另一手抓住攥拳的手,向上快速按压病人的腹部,重复以上手法直到异物排出或患者变的没有异常反应。

●对于清醒的婴儿采用背部拍击结合胸部叩击方法。

背部拍击法:(如图A)急救者将婴儿的身体置于一侧的前臂上,用另一只手固定婴儿下颌角,并使婴儿头部轻度后仰,打开气道,用手掌根向内、向上叩击婴儿背部两肩胛骨之间5次。

胸部叩击法:(如图B)急救者将婴儿的身体置于一侧的前臂上呈仰卧位,同时手掌将后头颈部固定,头部低于躯干,用食指和中指快速按压婴儿两乳头连线下方5次。

可重复A和B,直至异物排出。

●当婴儿没有反应时需要心肺复苏。

当气道梗阻的婴儿变得没有反应时,就需要立即停止拍背,开始心肺复苏,在每次开放气道前要检查口腔内异物并清除。

就近可获得的“救命神器”

在抢救的黄金四分钟内,患者如果能获得电击除颤疗法,使心脏恢复跳动,将会大大提高抢救成功率。自动体外除颤器(英文简称AED)开始进入我们的生活,在城市的机场、车站、商场、基层社区等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AED成了意外事故抢救的标配。当意外事故发生时,我们可以通过“手机微信-我-支付-城市服务-城市急救中心-AED导航”迅速找到附近AED设备,及时对患者进行除颤抢救。今年4月19日,一名男子在杭州东站检票时突然倒地,靠AED除颤器紧急施救才捡回了条命。

AED使用方法如下:

AED到达后,立即使用AED,开机然后按照AED的语音提示进行操作。

当AED分析心律和除颤时,施救者一定要确保不要接触病人。

除颤或不除颤后立即从胸外按压开始心肺复苏,直到2分钟后AED再次分析心律或急救人员到达。

遇到意外伤害,第一时间拨打120,按照调度人员的指导进行施救

说起以往的急救经历,鲁医师对6月2日发生在杭州复兴南苑小区的小女孩意外伤害事件记忆犹新。据当时急救的同事介绍,小女孩在触电意外事故发生后,其家人并没有第一时间拨打120,而是给自己手机通讯录里懂点医学的人打电话救急,在没有得到及时救助后,才想起给120打电话,从而白白耽误了黄金抢救时间。

鲁医师说,遇到意外伤害,一定要第一时间拨打120。120调度员会在派出急救車的同时,根据呼救者的主诉进入不同的急救预案。呼救者要耐心回答调度员询问的问题,医疗优先调度分级系统(MPDS)会根据回答对病情作出判断,从而使调度员能够向呼救者给出及时有效的医学指导,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救治成功率。

今年年初,杭州市西湖区三墩居民汪先生的太太突发疾病,倒地不起。汪先生在拨打了急救120之后,按照接线人员的指导,现场为太太做了胸外按压。虽然汪先生是第一次做心肺复苏,也很慌张,但在接线员的指导下,汪先生还是一刻不停地进行急救。在救护人员将汪太太送往医院的路上,汪太太终于恢复了心跳。事后据抢救医生说,幸亏汪先生为其做了心肺复苏,为后期的抢救成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鲁医师说,即便是毫无急救经验的人,只要愿意积极配合调度人员的急救指导,即使急救动作不够规范,也能起到一些作用,在危急时刻为后期赶来的急救人员赢得宝贵的抢救时机,可提高患者的生存机会。

猜你喜欢
溺水者珠珠异物
雨,沙沙沙
谈一谈如何抢救溺水患者
如何处理异物进入眼睛
抢救溺水者你该怎么做
上帝理发师
可爱的想象力
上帝理发师
眼耳鼻进异物咋处理
水中救援
脑力对对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