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技术专业应用型本科生岗位胜任力研究

2019-09-13 07:58缪伟伟梁蓓蓓王志雄娜日苏大野優子
卫生职业教育 2019年17期
关键词:胜任应用型岗位

缪伟伟 ,梁蓓蓓 ,王志雄 *,娜日苏 ,大野優子

(1.上海健康医学院药学院,上海 201318;2.日本国立大阪大学,大阪 565-0871)

目前我国生物技术产业发展迅速,已经形成了生物制药、生物材料、生物制品等比较成熟、完善的产业链,生物技术相关企业数量逐步增加,对应用型人才质量提出了较高要求。为满足生物技术产业需要,应用型本科院校应培养具备较强实践与操作能力、应用研究能力,能运用专业知识和技术来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专业人才[1]。

胜任力是1973年哈佛大学教授David McClelland等首次提出的,具体指个人经过特定训练后所具备的能胜任特定岗位的所有品质的集合,这些品质在特定的工作、职位或情境中能够得以体现。在教学中,胜任力研究主要集中在对科研及管理人员的研究方面,对学生岗位胜任力的研究较为缺乏[2-3]。而目前出现的毕业生就业难现象,说明企业人才需求与大学人才培养目标之间存在较大偏差,具体体现为毕业生岗位胜任力与企业需求匹配度不高。

通过与企业沟通,我们发现学校人才培养中存在一些缺陷。第一,由于课本内容的滞后性,课堂传授的技术相对比较落后,不能满足生物科技企业对创新的需求;第二,实验课时少且不成系统,学生动手能力不强;第三,对于不同职业规划的学生,没有给予针对性辅导;第四,学生心理不稳定,出现频繁跳槽现象。有的学生思想不成熟,不能接受公司领导的批评;有的学生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不清楚,不知道要做什么,对于工作只看工资,不考虑今后的发展。因此,在日常教学管理中,如何提高应用型本科生岗位胜任力,是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本研究通过将岗位胜任力理论与专业实际相结合,构建生物技术专业应用型本科生胜任力模型,为教育改革提供理论依据。

1 研究背景及文献综述

胜任力模型是指承担某一特定岗位工作所需具备的胜任力要素的总和,通常用于企业对员工的选拔与培训中。笔者认为胜任力模型同样适用于大学生岗位胜任力培养,可以依据学生需要的知识、技能来开发。

查阅相关文献,Lyle M Spencer[4]等认为岗位胜任力素质是个人潜在特征的表现,主要包括知识、技能、自我概念、特质和动机等方面。Tomas[5]等认为岗位胜任力是从业者在工作过程中达到优秀绩效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个人特质的总和,是从业者拥有的智力资本,是其成功开创事业的综合素质。王占仁[6]把大学生岗位胜任力分为从业者认知、从业者情感、从业者意志、从业者能力4种结构。刘有升等[7]借鉴冰山模型,通过调查、卡方检验及Lambda分析,将岗位胜任力分为知识、技能、角色定位、价值观、自我认知、品质和动机。尹苗苗等[8]认为岗位胜任力可分为机会识别能力、机会利用能力、构想能力、承诺能力、机会评估能力、关系能力和从业者特质7个方面。杨道建等[9]从知识、实践、意识和个性特征等方面将岗位胜任力分为4个维度。许莹[10]将岗位胜任力分为从业者驱动力、从业者特质、从业者能力和从业者知识4个维度。

2 胜任力模型的建立

2.1 模型结构的建立

本研究中的岗位胜任力指生物技术专业应用型本科生通过在校期间的学习和实践,在完成学业走向工作岗位时所具备的知识、技能和品质。根据以前的研究成果,我们选择了通用能力、学习能力、专业能力和职业适应力这4个维度来研究岗位胜任力。

在已有岗位胜任力结构研究的基础上,我们成立由大学园区负责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教师(2人)、生物技术专业课教师(2人)、大学生辅导员(1人)和招聘企业领导负责人(3人)组成的专家组,并展开主题为“您认为生物技术专业学生岗位胜任力应包括哪些内容”的访谈。根据访谈结果,结合国内外有关大学生岗位胜任力的文献资料,初步拟定生物技术专业应用型本科生岗位胜任力的15个调查指标。对这15个调查指标反复修正之后,选取14个样本进行初步调查,根据实际情况删减2个指标,并针对问卷进行小组讨论。对回答者认为含义上近似的指标进行合并,对个别参考指标的措辞进行修改,最后形成了包括10个参考指标的生物技术专业本科生岗位胜任力表,并制定正式问卷[11-13],具体指标见图1。

图1 岗位胜任力模型图

2.2 数据模型权重因子的设定

在确立模型指标后,本研究对专家组进行访谈,征求他们的意见后确定该模型每一指标的权重因子[14-15]。在本研究中,首先根据不同指标设立不同指标号,然后专家组依据各指标的重要性从高到低合议给出不同设定的权重因子,本研究中指标权重因子(Wi)的总和为1。具体研究结果见表1和图2。

表1 胜任力模型权重因子表

图2 胜任力模型权重因子图

通过分析权重因子图可以看到,专家组认为对本专业岗位胜任力影响最大的3个指标是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执行力,而且专家组一致认为专业知识所占比重最大。可能是因为本专业毕业生就业单位主要为生物制造企业,专业性相对较强,学生需要通过学习专业知识来提升胜任力。而权重因子较低的为外语能力、交际能力、分析能力,这可能与本专业毕业生主要从事生产、制造相关领域工作,对外语和交际的要求不高有关。

2.3 研究数据的采集

建立大学生岗位胜任力模型后,专家组结合学生日常表现和现场考评,对每一项指标进行合议打分,分数设为0~100分,根据最终得分判定学生该方面能力状况。分数与学生能力成正比,得分愈高则知识掌握愈透彻或能力愈强,得分愈低则愈应该加强该方面能力培养。在了解学生综合素质的薄弱环节后,高校能够有针对性地加强教学和培训,使学生全面发展[16]。

选取我院生物技术专业本科毕业生进行全样本调查,共发放问卷200份,收回有效问卷200份。调查样本中男生占52%,女生占48%。

3 胜任力模型数据分析

3.1 数据处理过程

对于收集的200份有效问卷,我们首先进行人工汇总并审核结果,剔除有问题的问卷。随后在SPSS 21.0软件中输入采集数据,设立胜任力模型函数,并且进行实验结果和数据分析,采用Origin 19.0软件绘制数据图表。

本研究中建立的胜任力函数为:胜任力=∑Wi×Ki。其中i为指标号,Wi为指标权重因子,Ki为在本指标中的分值。

3.2 模型数据分析结果(见表2、图3、4)

从研究结果可以看出,在这10个指标中,本专业学生各指标得分普遍不高。从雷达图可以看出,得分比较低的指标有掌握知识的能力、专业技能和外语能力这3项,而且变异系数比较小,表明在这3方面学生水平普遍较差,有待提高。高分指标主要有分析能力和学习意愿两个,但是变异系数比较大,表明学生学习能力和意愿较强,但是个体差异也较大。最终学生平均胜任力得分为(74.9±6.7)分,变异系数为0.089 9,处于中间水平,表明学生岗位胜任力并不强。同时研究结果还表明,学生之间有一定的个体差异性,但是并不大,需要改进和提升的能力指标都很类似。

4 启示与展望

对数据模型的研究结果表明,生物技术专业学生岗位胜任力普遍不强。笔者建议围绕应用型专业建设和应用型课程开发,以生物技术专业基础内容为支撑,以实用为原则,整合现有课程。根据经济发展趋势和行业动态,结合学生职业规划,设置方向性专业课程和方向性选修课程,注重专业素质和职业技能相结合。除生物技术主干课程外,还有诸多分支专业课程,每门课程都侧重培养不同的能力。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将来的职业需求,针对性地选修感兴趣的课程,提高学习积极性,提升学习效率。

同时针对应用型技术人才培养,可以侧重专业技术课程教学,增加相关实验课程。具体实施可以从以下4个方向进行。

(1)集中实践教学模块。本研究发现学生专业技能分数普遍较低,为培养综合技能,需打破实验课附属于主干课程的传统思想,将生物技术专业主干课程和基础课程中的实验剥离出来,设置成专门的实验教学课程,单独考核,评价学生实验操作能力。通过增设开放性、设计性及综合性实验,将生物工程产业链的多个单元操作有机整合起来,进一步巩固所学理论知识,同时将所学基本技能应用于实践,培养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17-18]。

(2)加强校企合作及见习、实习。依托校企合作实践教学基地,开展认知见习、课程见习与实习、专业实习、毕业实习、预就业等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19],让学生把课堂上所学理论知识与生产实际相结合,提高职业技能。通过毕业实习、预就业,让学生了解生物技术企业的基本概况,熟悉生产操作,掌握基本生产技术,巩固和深化所学理论知识,真正达到学以致用。

表2 胜任力模型指标分值

图3 胜任力模型指标分值柱状图

图4 胜任力模型指标分值雷达图

(3)设立创新从业者实践活动模块。根据本研究中学生专业知识分数较低而分析能力分数普遍较高的特点,笔者认为需要在未来的教学中设立创新从业者实践活动模块。依托国家级、市级大学生创新从业者指标、大学生科技论文竞赛,借助教师科研课题和科研平台,开展生物技术研究。教师选择合适的课题,引导学生以小组形式完成课题设计及实施,培养学生资料查询、课题设计、实验操作、结果分析等能力。

(4)提升外语能力。很多学生外语能力比较差,在未来的教学中需要强化双语教学,提升学生外语水平。因为生物技术专业课程国际化程度高,获取国际前沿知识对英语表达能力、专业英语水平要求较高。要开展双语教学,有效提升学生专业英语水平。

为适应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满足企业的需要,我们应补上学校人才培养的短板,为企业输送合格的专业人才。因此,利用数据模型分析教学中的不足,加强理论与实际的联系、实践能力训练以及职业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知识水平。只有这样才能形成特色,更好地培养优质生物技术专业人才,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

猜你喜欢
胜任应用型岗位
青春,在为国奋斗的岗位上闪光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中队岗位该如何设置
应用型高校推进跨学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
应用型高校混合式新型网络课堂教学改革
软件工程胜任力培养及实现途径
基于胜任力理论模型的冰雪人才培养新策略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实施HR岗位轮换 打造复合型HRM团队
应用型本科院校商科教学改革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