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职业院校检验技能竞赛参赛经验总结

2019-09-13 07:58陈建国吕荣光杨晓瑛张娅妮
卫生职业教育 2019年17期
关键词:我院竞赛职业院校

陈建国,吕荣光,杨晓瑛,刘 玮,张娅妮,陈 霞

(甘肃卫生职业学院,甘肃 兰州 730000)

全国职业院校检验技能竞赛自2014年起已经连续举行了5届,我院自第一届开始每年都参加,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对5年来赛事变化及我院参赛情况进行总结,以期在以后的比赛中取得更优异的成绩。

1 赛事变化

为推进职业院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发展,全面提高学生临床实践技能和综合素质,5年来主办方对竞赛方案、奖项设置、组队要求、评分标准等不断优化改进,使赛事项目设计更趋合理,评分标准更加细化[1],也对选手基本技能提出了更高要求。

1.1 竞赛项目

全国职业院校检验技能竞赛项目均为手工法操作,基本涵盖了临床检验科临检、血检、生化检验、微生物检验的主要内容,比赛项目和内容逐年增加(见表1),竞赛难度随之提升。

表1 竞赛项目变化

1.2 奖项设置

2014年、2015年奖项设置团体和个人综合特等奖以及一、二、三等奖,奖项覆盖率100%,且设置了个人单项奖,优秀指导教师为获个人特等奖、一等奖选手的指导教师。从2016年开始只设团体和个人一、二、三等奖,奖项覆盖率60%,优秀指导教师仅为获个人一等奖选手的指导教师,获奖难度明显增加。

1.3 组队要求

2014—2016 年每校自选3名选手,每名选手参加所有比赛项目。从2017年开始每校自选2名固定选手,另报8名预备选手,在竞赛说明会上由组委会随机抽取1名作为第三名参赛选手,3名选手每人对应1名指导教师。这表明竞赛对职业院校学生的整体水平要求更高。

1.4 完成时间

一是各项目操作时间发生变化,如形态学检验项目在2015年规定识别每张图片的时间为30秒,从2016年开始缩短为25秒。二是评分标准中时间发生变化,如2014年、2015年规定超过规定时间5分钟终止比赛,每超1分钟扣2分,从2016年开始不再延时。这对学生完成比赛的效率要求更高。

1.5 参赛情况

参赛院校和参赛选手逐年增加(见表2),院校、选手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

表2 全国职业院校医学检验技能竞赛参赛情况

2 我院参赛情况及成绩

我院连续5年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检验技能竞赛,2014年、2015年参加中职组比赛,2016—2018年参加高职组比赛,获奖情况见表3。

表3 我院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检验技能竞赛获奖情况

3 我院参赛经验总结

3.1 学院对参赛大力支持

自全国职业院校检验技能竞赛举办以来,我院大力支持学生参赛。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教学以实验室检查为主要内容,在实训过程中需要不同的实验设备和大量耗材。由于每年竞赛承办单位不同,所需设备和耗材也有一定的差别。为满足学生培训需要,学院尽可能提供一部分与举办方相同的设备和耗材。在备赛过程中,学院领导随时了解学生选拔和培训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及时解决,提出指导性意见,亲自参加学生模拟比赛并做赛前动员,鼓舞学生的士气,提高培训质量。

3.2 加大实训力度

虽然我院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实训条件较差,设备不足,但因为手工操作是检验专业各项技能的基础[2],所以我院一直以来对学生手工操作抓得很紧,形成了十分重视技能实训的传统。教学中实训课时占总课时的一半以上,并且随时进行实践考核,将学生实践考核成绩纳入成绩总评中。同时,学院每年举行校本技能竞赛,促使学生重视技能操作。正是因为在日常教学中对技能实训的重视,才使得学生具有良好的实践能力,为参加竞赛取得好成绩奠定了基础。

3.3 组建专业的指导教师团队

要想在竞赛中取得好成绩,拥有一支优秀的专业指导教师队伍必不可少[3]。一个优秀的指导教师团队必须有一个认真负责的领导,这对保证学生培训质量极其重要。由于我院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师资力量不足,教学任务繁重,不同指导教师在平时主要负责某一门专业课教学,在学生培训中也仅负责相应竞赛项目的指导工作,存在对学生培训重视不足、指导教师间缺乏沟通交流的问题。而指导教师团队的领导能在学生培训过程中统筹安排,使各位指导教师之间能够及时交流沟通,相互配合,提高学生培训质量。

接到竞赛通知,经学院批准参赛后,我院结合实际情况组建指导教师团队(由3人组成),每位教师负责1~2个项目的指导工作,整个系部教师特别是老教师也积极参与其中,给学生培训工作提供了极大的帮助。指导教师团队共同研讨制订培训计划,按计划分别对所有选手进行分类培训。

竞赛评分标准是裁判打分的依据,而且在检验技能竞赛中十分重视结果的准确性,结果分占总成绩的一半以上。指导教师团队共同研究讨论评分标准,提出问题,带着问题参加赛前说明会,及时了解本届比赛的特点与评分细则的变化。会后教师和学生共同研究讨论,抓住重点,细抠操作细节,制订操作流程。学生认真练习,对整个操作流程烂熟于心,减少操作失误。利用质控标本,寻找合适的方法,保证实践结果的准确性。

竞赛环境与培训环境截然不同,由于每届竞赛由不同单位承办,所用器材和耗材有很大区别。指导教师团队及时与承办单位联系,尽量布置与竞赛场地相似的培训场所,提供与承办单位一致的器材和耗材,降低竞赛环境和器材对选手的影响。

指导教师团队共同研讨制定考核方案,分阶段对选手进行考核,总结经验,提高培训质量。重视对学生的心理疏导,使学生以良好的心态投入训练中。

3.4 组建优秀选手团队

每年3月份在我院二年级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中举行校本技能竞赛,选拔优秀学生组建选手团队。优秀选手是取得好成绩的关键,选手选拔重点要考虑专业能力和心理素质两大要素[4]。因此,平时学习好或操作能力强的学生不一定适合比赛,选拔心理素质好、表现欲强的比赛型选手才能够保证取得良好成绩。我院选拔的选手并不一定是校本技能竞赛中成绩最好的,而是指导教师团队结合学生的平时表现、校本技能竞赛成绩和心理素质等综合考虑确定的,并通过模拟比赛、邀请低年级学生参观培训等方式提高选手的心理素质。另外,参赛选手团队也要有一个具有领导能力的核心成员,因为指导教师不可能时时盯着学生,学生在培训中总是存在自觉性不足的情况,这名核心成员对督促学生及时准备培训器材、按时保质保量完成培训任务极其重要。

3.5 全方位参与竞赛过程

全国职业院校检验技能竞赛举办以来,我院积极参与。首先,每年都派指导教师参加赛前说明会,积极与兄弟院校教师交流,共同探讨教学和培训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其次,积极参与竞赛裁判工作。虽然竞赛裁判从各个院校选调,高职院校教师作为中职组裁判,中职学校教师作为高职组裁判,但积极参与竞赛裁判工作能够及时获悉竞赛过程中的评分要点和重要节点,在提高选手的培训质量方面获益良多。最后,我院教师也积极参与到竞赛志愿者工作中,不但能够更好地与同行交流,而且能够熟悉比赛流程,提高培训选手的能力。

4 主要问题及对策

自全国职业院校检验技能竞赛举办以来,我院参加了所有的比赛,指导教师团队不断总结经验,改进培训措施,使我院参赛成绩逐年提高。但在参赛过程中也发现存在以下问题。

4.1 师资力量严重不足

一方面,我院医学检验系教师数量严重不足,专兼职教师仅十余人,学生六百余人,教学任务繁重,影响了对学生的培训;另一方面,我院检验专业教师较少,许多教师是由其他医学类专业转行而来,检验知识相对欠缺[5]。任课教师仅对自己所教专业课熟悉,在培训学生时只能负责自己所教内容,不能对选手进行全面培训。而竞赛要求每名选手限报1名指导教师,优秀指导教师为获一等奖选手的指导教师,这使得我院优秀指导教师奖获具有很大的偶然性,严重影响了教师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因此,加大专业师资引进力度,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刻不容缓。

4.2 学院实训条件欠佳

由于我院医学检验系实训场地不足,很难辟出专门场地培训参赛选手,一般使用实训教学场地,影响了参赛选手的培训。另外,由于全国检验技能竞赛每年由不同院校承办,竞赛设备变化较大,而我院实训室现有设备单一,虽然学院每年投入一定的经费更新部分设备,但仍不能满足培训需要,导致选手对竞赛设备不熟悉,影响发挥。因此,我院应加大投入,改善医学检验系实训条件,使实训设备更加多样化,既有利于参赛选手的培训,也有利于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4.3 选手培训时间偏少

要提高学生竞赛成绩,必须保证足够的培训时间。我院2014年备赛时,只利用课余时间对选手进行培训,发现培训时间严重不足。从2015年开始利用两个多月时间对选手进行集中培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据了解,有些院校在第一年10月份就已经进入比赛准备阶段,培训时间更长,竞赛成绩更好,说明我院选手培训时间仍显不足。因此,我院应尽早准备,提前进入备赛阶段,改革实训教学方法,优化选手选拔方案,尽早选出参赛选手,既可提高实训教学质量,达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的目的,又能保证参赛选手有足够的培训时间,提高培训质量。

4.4 获奖学生受益不多

由于我院对获奖学生没有进一步的奖励,获奖对学生升学和就业帮助作用较小,而且培训过程极其枯燥乏味,严重影响了学生参赛的积极性和训练的自觉性。因此,我院应对获奖学生进行奖励,并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学生的荣誉感,从而调动参赛和自主训练的积极性,取得更优异的成绩。

猜你喜欢
我院竞赛职业院校
基于职业院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数学建模实践活动探索
2020丝绸之路数学竞赛
职业院校财务会计网络化建设
我院师生参加“天津市2022新年音乐会”
我院隆重举行2020届毕业典礼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健康中国背景下职业院校体育教学改革研究
创新思维竞赛(3)
创新思维竞赛(6)
我院跻身全国高校就业5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