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业实践中的人际交往障碍及调适研究

2019-09-13 07:58唐青桃
卫生职业教育 2019年17期
关键词:自卑双创调节

唐青桃

(怀化学院教育科学学院,湖南 怀化 418000)

随着我国经济的转型与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的增加,大学生自主创业被公众和政府部门广泛关注。2014年9月,在达沃斯论坛上李克强总理提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双创”),指出要形成“大众创业”“草根创业”的新浪潮,“万众创新”“人人创新”的新势态。2018年9月,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推动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双创”升级版的意见》,建立了由发改委牵头的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部际联席会议制度,为“双创”营造了良好的制度环境和舆论氛围。可以说,创新创业已成为新时代带动经济增长,促进就业的重要推力。各高校和学术界也积极开展了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探索与实践,如牟芷对1999年以来政府出台促进大学生创业的政策和措施进行了回顾,将其划分为4个阶段[1]。谷晓冰等对国内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进行系统研究,归纳了4类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2]。韦联桂等对经济管理类院校创新教育与创业型人才培养机制进行探讨[3]。其他学者也对“双创”教育进行了探究,取得了一些成果。这些研究从不同角度、不同学科对“双创”教育做了有益的探索,成为政府决策和高校管理的重要依据。从现有研究来看,大多数学者认为推动创新创业发展的重点群体是大学生。因此,针对大学生群体的“双创”教育文献比较丰富,但在实践过程中忽视了“双创”教育的前瞻变量,如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李开复认为,人际交往能力应列在创业者素质的第一位。可见,人际交往能力对“双创”教育的重要性。但事实上,在优越环境下成长的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并不强。本研究拟从发展心理学的人际交往视角拓展大学生“双创”教育研究内容,为高校“双创”教育管理和发展提供参考。

1 研究的必要性

大学生多为18~23岁,发展心理学认为,这个时期个体生理发育已基本成熟,而心理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主要体现在思维、情绪、情感、个性和自我意识,尤其是人际交往等方面[4]。大学阶段是从学校走向社会的过渡时期,大学生由单纯的在校学习过渡到以自学、参加各种创业实践、学术创新和发展人际交往能力为主的社会学习。当代大学生生活条件优越,面临的人际困扰相对较少,加上社会变化较快,令他们一时难以适应,在创新创业过程中出现了人际交往障碍。人际交往既影响着他们在校期间的学习、生活,又影响着他们积累社会经验、掌握专业技能,更影响着他们能否通过交流增长知识、开阔视野。因此,解决大学生创业中的人际交往问题成了当务之急。

2 常见人际交往障碍

笔者在“大学生创业倾向调查与影响因素分析”课题研究过程中,从创业准备和创业可能两个维度对有较强创业倾向的大学生创业群体进行调查分析,发现大学生创业过程中常见的人际交往障碍主要有以下几种。

2.1 偏执自大,不愿人际交往

其特点是过高评价自己,夸大自己的长处,低估竞争对手的实力和市场变化。如某商学院学生在描述自己的创业可能时表示希望注册一家自驾游俱乐部,改变行业现状,引导自驾行业发展,免费为会员提供自驾游设备和服务。但事实上,这类创业可能缺乏对行业竞争和市场需求的了解,盲目乐观。偏执是指对某一方面过分执着,有的学生的创业可能是发展共享单车行业,而实际上在没有创新的基础上发展共享单车实为不明智之举。该类人经常用自己的优点与别人的缺点比较,不屑与他人交往,但又渴望因自己的优点而得到他人的尊重,当得不到尊重时,便表现为不愿与人交往。

2.2 羞怯自卑,害怕人际交往

这类群体对于“是否主动了解过创业的详细流程和市场调查”,几乎没有实际行动,主要是因为羞怯和自卑。羞怯是指在他人面前阐述创业准备或行动时感到行动受抑制、不自在,害怕与他人接触、交流。产生羞怯心理的原因是自卑,担心被他人否定。存在自卑心理的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常感到别人看不起自己,怕受到伤害,为了避免失败,处处小心谨慎,导致害怕与人交往。创业过程中的自卑感更多来自农村学生,这部分人总觉得创业有种低人一等的感觉,对创业成功极度渴望。实际上羞怯自卑是害怕人际交往最为普遍的心理问题。

2.3 孤僻封闭,回避人际交往

很大一部分有创业倾向的大学生有自我封闭的倾向,造成自我封闭的原因有3方面:一是因社会环境的变化和交往方式的虚拟化,导致一部分人喜欢独来独往,把自己的思想和情感隐藏起来,认为情感交流无聊、无趣、无意义,进而形成了孤僻的性格;二是因一部分学生发现自己不如高中时期优秀,或发现周围有很多比自己更优秀的同学,产生自卑进而将自己封闭起来;三是有的学生高傲自大,认为周围同学都不如自己,不屑与人交往[5]。这些自我封闭心理最终都会导致学生对创业实践过程中的人际交往采取回避态度。

2.4 攀比嫉妒,敌视人际交往

进入大学后,学生的攀比对象明显增多,攀比程度显著增加。从高中阶段的比学习成绩到大学阶段的比物质条件、处事能力、社会资源能等。学生在创业准备过程中,一旦发现自己在某些方面不如他人时,就会产生嫉妒心理。有嫉妒心理的大学生对他人的言行缺乏客观、理性的认识和分析,抵制、批判甚至做出一些损害他人健康或者利益的报复行为,以达到赶超对方的目的,导致其他同学对其敬而远之,而他本人也对人际交往持敌视态度[6]。研究表明,具有正当竞争意识和行为的创业者成功的几率往往要大于攀比心理作祟的创业者。

2.5 敏感多疑,拒绝人际交往

课题组在调查过程中发现,部分有创业倾向的大学生较敏感多疑。如在描述创业准备的二级指标“是否愿意将自己的创业计划与人探讨”时,一部分人不愿意分享自己的创业计划给同学,主要原因是担心别人捷足先登。其实一个好的创业计划是需要多方参考和论证的。大学生由于心理还不够成熟,看人识物还不够客观和全面,对他人行为的判断总是带有主观因素,与自身弱点相联系,以为别人在评价自己,久而久之便形成了多疑的心理。多疑者一般心胸狭窄、固执己见、缺乏自信或由于人生早期的挫折经验而产生防卫心理,别人难以走进其生活,而自己更是不愿意与人交往[7]。

2.6 急功近利,限制人际交往

以往大学生交往看思想、性格、价值取向等精神层面的需求,而随着物质生活的丰富,大学生越来越看重物质利益,在描述创业准备时,以文会友、以茶会友人际交往方式竟然成为“非主流”。受社会不良风气影响,很大一部分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会选择和那些家庭经济条件好的人或有广泛社会资源的人交往,认为这样可以为他们将来创业积累人脉。但实际上,他们常因交往的功利性导致交往对象范围变小,又由于功利性交往导致没有真正的朋友。

3 人际交往障碍调适(基于Gross情绪调节过程模型)

大多数研究从人际交往的原则、技巧和影响人际交往的内外因素,如学校、家庭、个人性格等方面去引导大学生在创业中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但少有学者探讨人际交往过程中情绪情感的调节策略。从上述分析来看,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的人际交往障碍最终都归结于情绪因素。因此,从情绪调节的角度对其进行引导更有针对性。在情绪调节方面,Gross等做了许多具有开创性意义的研究,现利用Gross情绪调节过程模型探究创业过程中人际交往障碍的调适。

3.1 Gross情绪调节过程模型内容

20世纪80年代,情绪及调节研究领域受到重视。詹姆斯·格罗斯等做了具有开创意义的实验与测量研究,提出了情绪调节过程模型[4](见图1)。

从图1可以看到,该模型包括情境选择、情境调节、注意分配、认知重评、反应调节5个阶段,每个阶段都可以进行情绪调节。其中,情境选择是指个体趋近或避开某些人、事件与场合以调节情绪的一种策略。情境调节是指应对问题或情绪事件时进行初步的控制,以努力改变情境。注意分配是关注情境中许多方面的某一或某些方面。认知重评又叫认知改变,是改变对情绪事件的理解和个人意义的认识,通过合理化理解,达到调节情绪的目的[8]。笔者在此基础上,总结了针对人际交往中的不同问题采用Gross情绪调节过程模型中不同阶段进行调节的方法(见表1)。

表1 创业实践中人际交往常见问题的情绪调节方法

Gross发现,认知重评和表达抑制是两种最常用的情绪调节策略,因此对这两种策略进行了较多研究,发现认知重评优于表达抑制。认知重评降低了情绪的心理体验、行为表达和生理反应。表达抑制会影响情绪表达行为,但不会影响情绪的心理体验,甚至会增强情绪的生理反应。人际交往中的常见问题大多数是由于交往主体出现了绝对化思维、过度要求、糟糕之极等不合理信念,如果通过认知重评改变他们的这些不合理信念,情绪就能得以调整,交往行为就能正常有效地发生[8]。

图1 Gross情绪调节过程模型

3.2 人际交往障碍的调适方法

3.2.1 提倡认知重评策略 研究表明,倾向重评的个体比倾向抑制的个体可能更易被喜欢和接纳[9]。所以,在人际交往中我们提倡首先使用认知重评策略。在创业过程中,具有自大偏执倾向的学生应通过自我认知重评,客观评价自己的长处和价值,放低姿态,积极与他人交往,发现并学习他人的优点。自卑羞怯者和孤僻封闭者应该客观看待自己的优点和价值,敞开心扉,在交往中获得快乐。攀比嫉妒者如果能通过改变认知,与交往对象进行全面比较,就不会产生嫉妒心理,也会乐于与他人交往。敏感多疑者应该本着“人性本善”的态度与人交往,改善人际关系。急功近利者应以发展的眼光评价交往对象,他人也许目前对自己没有多大使用价值,但是只要付出真心,总会有回报。所以,改变认知在人际交往中普遍而有效。

3.2.2 慎用表达抑制策略 实验证明,表达抑制掩盖了许多社会互动所需要的信息,会对社会沟通和社会互动产生消极影响。Gross等研究发现,倾向于抑制的个体比倾向重评的个体与他人共享正、负性情绪的可能性小,社会支持少[9]。所以人际交往中慎用表达抑制策略。当个人因自卑羞怯、孤僻封闭或敏感多疑而不敢与人交往或交往不愉快时,应该将自己的真实想法表达出来,而不是采取宣泄和哭泣等表达抑制策略,否则会让对方产生误解,最终导致交往恶性循环。

3.2.3 理性使用其他反应调整策略 反应调整策略在情绪被激发后使用,分为积极和消极两种。积极反应调整包括打太极拳、按摩、练瑜伽、快走、慢跑和游泳等形式的锻炼,冥想、听音乐、深呼吸和肌肉收缩等形式的放松疗法,倾诉和写作等形式的情绪表达。消极反应调整包括滥用药物、过度吸烟饮酒、暴饮暴食和嗜睡等形式的情绪逃离,宣泄和哭泣等形式的表达抑制。不管是哪种类型的人际交往问题,都应尽可能选用积极反应调整方式,避免采用消极反应调整方式进行情绪调节[10]。

3.2.4 综合运用3种策略 心理学界目前对情境选择、情境调节、注意分配这3种情绪调节策略研究较少,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也往往忽略甚至不知道这3种策略。对自卑羞怯者、孤僻封闭者、攀比嫉妒者和敏感多疑者,如果每次与某些人交往都会让自己产生消极情绪,并且不与他们交往不会影响自己的生活、学习和工作,可以采取情境选择回避交往;如果交往必须发生,否则会影响自己的生活、学习和工作,可以采取情境调节策略,如交往时让第三者参与或交往前做好准备、对交往的环境进行调整,还可以通过注意转移、关注交往情境中的其他方面,将自卑、嫉妒、敏感降到最低程度,积极推动交往发展。

4 结语

创业过程中的人际交往是大学生面临的重要难题,情绪调节是心理学界日益重视的课题。Gross情绪调节过程模型表明,人际交往问题不仅可以在情绪发生后进行反应调整,而且可以在情绪发生前的情境选择、情境调节、注意分配和认知重评阶段进行调节。重视人际交往中常见问题的情绪调节方法,有利于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创业创新,为他们未来的美好生活提供重要保障。

猜你喜欢
自卑双创调节
基于代谢调节的抗血管衰老新策略
高淳区以侨联双创基地 助推“双创”孵化成长、孕育未来
2016年奔驰E260L主驾驶座椅不能调节
“双创”浪潮方兴未艾
让自卑成为一种前行的力量
圆梦星之火,助力“双创”加速跑
一个自卑者的自白:“觉得做什么都不行”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战胜自卑,让生命之窗开出自信之花
自卑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