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例成人7型腺病毒肺炎的临床分析

2019-09-19 01:51任晓荣曹玉贵高丽华何伟华谷孝将张名扬才蔚涛崔智婧
实用医药杂志 2019年9期
关键词:片状腺病毒积液

任晓荣,曹玉贵,高丽华,孙 妍,何伟华,谷孝将,安 琳,张名扬,才蔚涛,崔智婧

腺病毒是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中的一种双链DNA病毒,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染,不仅引起上呼吸道感染,还可导致肺炎。近年来,腺病毒感染在我国散在暴发流行[1,2],军营、学校和医院是呼吸道腺病毒感染的多发场所。2019年2月—3月笔者所在医院集中收治某部出现的大量急性发热伴呼吸道症状病例,通过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表现分析和实验室检查,确定病原体为人腺病毒7型,现回顾性分析97例成人7型腺病毒肺炎胸部影像学特点,以总结规律,为该病的影像学诊断及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19年2月—3月在笔者所在医院住院的97例腺病毒肺炎患者,男96例,女1例;年龄 19~24 岁,平均(21.06±1.03)岁。 所有患者经解放军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鼻咽拭子采样,经快速荧光定量PCR检测确诊为人腺病毒7型感染。腺病毒肺炎及重症肺炎的诊断标准均参照《腺病毒感染诊疗指南》[3]。其中轻症肺炎82例,重症肺炎15例。

1.2 临床特点入院时主要临床表现:发热1~8 d,平均 (3.35±1.39) d; 体温 (37.3~40.5) ℃, 平均(38.66±0.92) ℃;咳嗽、咳痰 1~50 d,平均(6.04±8.57)d;咽痛 82 例(84.54%),伴头痛、肌痛、周身不适、乏力、食欲缺乏、腹泻等非特异性全身症状72例(74.23%)。出现胸闷、气促者 45 例(46.39%),15例重症肺炎患者有呼吸困难及轻度发绀,血气分析表现为低氧,动脉血氧分压在68~75 mmHg,平均(72.25±3.68) mmHg,均未达呼吸衰竭指标,吸氧后症状可改善,无酸碱平衡紊乱。主要体征:咽部充血90例(92.78%);扁桃体肿大、扁桃体或咽后壁可见点片状白色分泌物81例(83.51%);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68例(70.10%);并发结膜炎15例(15.46%);颈部淋巴结肿大12例(12.37%);肺部少量干性或湿性啰音12例(12.37%)。

1.3 实验室检查结果入院后首次血常规检查:白细胞总数 (7.84±2.81)×109/L,>10×109/L 者 31 例(31.96%);中性粒细胞百分比(79.18±7.08)%,>75%者 39 例(40.21%);淋巴细胞数目(1.25±0.5)×109/L,<1.1×109者 45 例 (46.39%);C 反应蛋白 (42.36±32.61)mg/L,>10 mg/L者 90例(92.78%)。极少数患者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肌酸激酶及乳酸脱氢酶出现短暂性轻度升高。

1.4 治疗该组所有患者入院后给予口服莲花清瘟胶囊、静脉滴注热毒宁以清热解毒、利巴韦林抗病毒、二代或三代头孢菌素、喹诺酮类药物等抗炎及支持对症治疗,15例重症患者加用胸腺五肽肌肉注射、人免疫球蛋白静脉滴注调节免疫,甲强龙抑制炎症反应,泮托拉唑抑酸保护胃黏膜。15例重症肺炎的救治方案是与专家组共同制定的。

2 结果

2.1 肺部病变CT基本表现病变主要以实变为主,表现为片状高密度影48例(49.48%),斑片状高密度影40例(41.24%);单纯小片状磨玻璃影5例(5.15%);条索状病变4例(4.12%)。实变以支气管束、肺亚段为中心,密度较高,边缘模糊,当病灶累及多个肺段时可融合成大叶性实变,部分病变内可见泡状低密度(考虑为正常肺泡)及支气管充气征,支气管未见明显扩张,支气管血管束未见明确受累,未见空洞形成。发现有少量胸腔积液者5例,心包积液1例,肺间质改变不明显,所有病例均未见明确的纵膈及肺门淋巴结肿大。

2.2 病变累及部位见表1。

表 1 肺部病变累及部位分布

2.3 影像及检验指标变化所有患者入院后2~3 d复查胸部CT,吸收好转48例(49.48%),无明显变化19例(19.59%),原有病变进展或出现新发病变30例 (30.93%),15例重症患者进展为单发或多发大片状实变影,有5例患者入院时首次胸部CT检查未见异常,因反复高热,复查时发现有肺部炎症改变。入院后6~7 d再次复查多数病灶范围缩小,密度减低。血常规、C反应蛋白、肝肾功等各项指标恢复正常。

2.4 转归患者均痊愈出院,未出现危重及死亡病例。

3 讨论

感染人的腺病毒目前约有68个血清型,其中最常见的致病型为1~8型,7型易引起重型感染,目前认为腺病毒引起呼吸道感染最为常见,20%~40%的患者发展为腺病毒肺炎[3],该次入院256例患者中诊断为腺病毒肺炎者97例,发病率为37.89%,与上述报道相符。新兵训练中心是腺病毒肺炎聚集性发病的好发场所,国内外已有多次报道。该次疫情发生在春节期间,发病前无高强度体能训练史,考虑与天气寒冷、居住比较集中、宿舍通风不良、节日期间情绪波动大导致饮食、睡眠不佳;抵抗力下降以及个人防护不当等多种因素有关。

腺病毒肺炎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主要为咳嗽、咳痰、发热等,也有部分仅以咽痛、发热、头痛等症状就诊,查体可见咽充血、扁桃体肿大表面有脓性分泌物、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颈部淋巴结肿大等,与谢杨新等[4]报道的腺病毒感染的主要临床表现一致。所有病例均经肺部CT检查诊断为肺炎,相对于儿童患者检查常见的胸腔积液、心影增大等肺外表现,成人患者不明显。另外成人腺病毒肺炎的肺部体征如干湿性啰音很少闻及,并且发绀、胸闷、气短等缺氧表现也均不明显,因此肺部CT检查是诊断肺炎的主要依据[5],与传统X线胸片相比,CT检查对肺内早期病变具有更大的敏感性,对评估肺实变、肺间质改变、胸腔积液、胸膜肥厚等肺部损伤更细致[6]。另外笔者发现该组腺病毒肺炎患者有45例淋巴细胞数目降低,占46.39%,15例重症腺病毒肺炎患者淋巴细胞数目明显降低,提示淋巴细胞数目大幅降低的患者有向重症方向发展的趋势,对此类患者应加以重视、密切观察。

腺病毒肺炎基本CT表现以肺实变为主要特征。实变影的形态可为斑片状,小片状、大片状,重者累及整个肺段或肺叶,病变密度较高,边缘模糊,强度均匀,呈腺泡状或节段性分布。文献报道磨玻璃密度影(GGO)是病毒性肺炎较具特征性的影像特征,也是腺病毒肺炎病灶早期的表现之一[7]。而本组资料中首次CT检查病变以实变为主,单纯者磨玻璃影仅有5例,多见于各种形态的病灶中,考虑可能和该组患者病程长,影像观察较晚有关。曹玉书等报道[8]以实变为主的病例,发热和咳嗽时间相对较长,表示实变大多是病灶进展一段时间以后的表现,实变范围大小反映病情程度。腺病毒肺炎一般发病2~3 d后出现CT影像学改变,但该次也有2例患者发病1 d即出现CT异常,病灶发展变化较快,重症患者短期内病灶即可出现显著变化,因此应根据病情及时复查胸部CT,通过复查及对比肺内病变的变化情况,及时了解临床治疗效果并指导临床治疗方案的改进[9]。腺病毒肺炎可出现胸腔积液和心包积液,考虑可能与外带肺实变浸润胸膜导致胸膜渗出增多及炎症累及心包有关,一般为少量胸腔积液,中量和大量胸腔积液者较少[10]。

目前腺病毒感染尚无特效治疗药物,早期给予抗病毒、清热解毒、抗感染、激素及支持等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治疗依从性较好,所有患者恢复顺利,表明以上治疗方案早期应用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综上所述,腺病毒感染容易群体发病,病情进展快,尤其在军营、学校等人员比较集中的场所出现大量发热伴呼吸道症状的患者时应想到该病的可能,及时进行抗病毒等综合治疗。建议对可疑腺病毒感染者常规行胸部CT检查以早期发现肺内病变,对于高热不退患者,即使初次检查肺CT正常,也应及时复查,并注意病原学检查及流行病学调查,及时发现、及早隔离治疗。

猜你喜欢
片状腺病毒积液
人腺病毒感染的病原学研究现状
妇科超声见盆腔积液诊断探讨
血清4型Ⅰ群禽腺病毒 Hexon、FierⅠ、FiberⅡ基因的原核表达
片状变燃速发射药燃烧性能的数值计算
片状电阻器开短路失效模式浅析
不是所有盆腔积液都需要治疗
某部腺病毒感染疫情调查分析
有机物凝胶—助熔剂法制备片状钡铁氧体
猪乙型脑炎PrM-E重组腺病毒的构建及免疫原性
腹水、胸水、心包积液,都是什么病?